華文網

富源墨紅:“著力”抓“育人”

文明之花香滿校園

富源縣墨紅小學創辦於1923年,其間舉辦過附設初中和高中,1981年中學從小學分離出去。77年的辦學歷史,經歷新舊社會,滄桑歲月,艱辛與慰藉共存。墨紅鎮黨委政府、中心學校為破解墨紅小學占地面積狹窄、校舍擁擠的瓶頸,

在墨紅鎮最北端規劃新建,經過四年的拼搏奮鬥,2016年9月實現了墨紅小學整體搬遷。墨紅小學距離富源縣城46公里,新校占地面積70餘畝,建築面積7778.74平方米,學校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各成一體;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電腦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少隊活動室、德育室一應俱全。現有教學班21個,專任教師55人,本科學歷34人,高級教師4人,
在校學生1006人。學校得山水之靈氣,秉重教之民風,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與關懷,使得墨紅小學不斷書寫歷史輝煌,文明之花香滿校園。

全程育人:抓好思想道德教育

墨紅小學遵循厚德是立校之本,博學是興校之路,和諧是強校之源的辦學思想,

秉承“厚植德識,激勵成長”的校訓,以“享受教育,幸福成長”為辦學理念,以“塑幸福教師、建文化校園、辦特色學校”為辦學目標,催化形成了“民主、和諧、崇真、揚善”的校風;“厚德、愛生、博學、善導”的教風;“誠信、求美、導學、善思”的學風。始終堅持開展“感恩激勵教育”,以嚴格的要求規範學生行為,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學生風格,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情操,以崇高的典範激勵學生前行,以現代的觀念武裝學生頭腦,
讓校園真正成為滋養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的沃土。

一是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培育網路。充分發揮網路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以專題報告會、主題班隊會、國旗下的講話、校園網、紅領巾廣播站、電子顯示幕、壁報、手抄報、辯論賽、影視等形式的立體教育網路,使德育教育月有主線、周有主題,

年級有側重點、班級有教育點。

二是著力打造書香校園。每個樓層設有開放式閱讀走欄,每個班級有圖書角,學校依據各年級學生特點自編閱讀教材目錄,重在引導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開闊視野,豐富個人內涵。開展親子共讀、讀書會、創意書簽製作、閱讀收穫卡製作、好書推薦卡製作實踐活動和書香班級、書香教師、書香家庭、書香少年的評選,帶動教師、學生、家長參與讀書,

讓讀書成為習慣。樹精神文明新風

三是著力樹立精神文明新風。墨紅小學圍繞“學科滲透,活動深化,文化薰陶,內外互動”的德育指導思想,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家校合力的育人環境,樹立學校文明新風。

四是著力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圍繞傳統節日和法定節假日,挖掘節日背後的德育內涵。開展“情暖媽媽手”、“致敬教師節”、“感恩父母努力學習”、“尋找節日裡的故事”等活動,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五是著力挖掘德育教育資源。注重挖掘身邊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褒獎師生的善行義舉。開展“感動校園優秀團隊”“美德少年”、“孝心少年”評選活動、“紅領巾尋訪道德模範”實踐活動,以榜樣的事蹟和精神打動孩子、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六是著力開展多形式德育教育活動。開展“文明班級”、“優秀輔導員”、“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身邊好人好事”等評比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學校堅持將每週一的升旗儀式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圍繞“弘揚道德大美,提升講堂實效”的思路,組織開展各類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道德講堂活動,讓學生在一首首扣人心扉的道德歌曲、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模範故事中淨化心靈、感悟人生;以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校園衛生和教室衛生檢查評比,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的文明禮貌意識,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促使學生逐步養成了文明守禮的良好習慣;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師生同心同德,同頻共振,成績卓著,學校先後榮獲“曲靖市家庭教育先進集體”、“曲靖市語言文字規範學校”、“曲靖市優秀少先隊中隊”、“富源縣家長學校先進集體”、“富源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校園文化:寓教於樂養成文明

一是著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實施“以國學弟子規為主流”的校園文化,校園裡隨處可見的心語牌、牆體文化,樓道文化、特色文化、走廊文化,使校園到處充滿關懷,充滿親情,富有文化特色。學校各功能室的文化語錄,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這濃濃的文化氛圍對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大提升了學校的育人功能,展示出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魅力。如今,走進墨紅小學,長長的文化宣傳櫥窗,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剪影,觸目可見;國際國內的大事資訊應有盡有;這裡有學校師生的風采和榮譽,這裡描繪著墨紅小學的發展和變遷。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有名人名言;步入宿舍,各種手工作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把室內佈置得漂漂亮亮。步入樓梯,各種溫馨提示溫暖著孩子們的心田。

二是著力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育人以學生為本。按照“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宗旨,讓學生度過快樂、向上、陽光的每一天,學校開設了繪畫、籃球、足球、課間啦啦操、舞蹈、書法等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研究的能力。把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給單調的校園生活增添了靚麗的色彩。同時,這些豐富的興趣活動成為學生熱愛學習的一種動力。晚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激情跑操”,磨練意志、規範行為、鍛煉學生、提高素質。寄宿生把學生宿舍內務整理作為一日常規,從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尤其是學校的興趣小組在各種競賽中屢次獲得表彰,鼓號隊參加比賽先後榮獲墨紅鎮一等獎、富源縣二等獎、雲南省優秀獎;在富源縣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展演中,2名學生獲書法比賽一等獎、5名學生獲二等獎,美術組獲團體一等獎,舞蹈《踢花毯》獲團體二等獎,《微笑的自己》獲團體三等獎;在上級組織的作文比賽中,2名學生分別獲市級二等獎、三等獎,3名學生獲縣級二等獎。2016年被評為“雲南省體育特色學校”。

展宏圖于盛世,創偉業於當前。富源縣墨紅鎮墨紅中心小學將繼往開來、追求卓越,把學校建設成為高品位、有特色、有良好聲譽的一流學校,走向新的成功,走向新的輝煌。

供稿/ 龔光橋 楊小山

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五是著力挖掘德育教育資源。注重挖掘身邊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褒獎師生的善行義舉。開展“感動校園優秀團隊”“美德少年”、“孝心少年”評選活動、“紅領巾尋訪道德模範”實踐活動,以榜樣的事蹟和精神打動孩子、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六是著力開展多形式德育教育活動。開展“文明班級”、“優秀輔導員”、“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身邊好人好事”等評比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學校堅持將每週一的升旗儀式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圍繞“弘揚道德大美,提升講堂實效”的思路,組織開展各類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道德講堂活動,讓學生在一首首扣人心扉的道德歌曲、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模範故事中淨化心靈、感悟人生;以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校園衛生和教室衛生檢查評比,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的文明禮貌意識,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促使學生逐步養成了文明守禮的良好習慣;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師生同心同德,同頻共振,成績卓著,學校先後榮獲“曲靖市家庭教育先進集體”、“曲靖市語言文字規範學校”、“曲靖市優秀少先隊中隊”、“富源縣家長學校先進集體”、“富源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校園文化:寓教於樂養成文明

一是著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實施“以國學弟子規為主流”的校園文化,校園裡隨處可見的心語牌、牆體文化,樓道文化、特色文化、走廊文化,使校園到處充滿關懷,充滿親情,富有文化特色。學校各功能室的文化語錄,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這濃濃的文化氛圍對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大提升了學校的育人功能,展示出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魅力。如今,走進墨紅小學,長長的文化宣傳櫥窗,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剪影,觸目可見;國際國內的大事資訊應有盡有;這裡有學校師生的風采和榮譽,這裡描繪著墨紅小學的發展和變遷。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有名人名言;步入宿舍,各種手工作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把室內佈置得漂漂亮亮。步入樓梯,各種溫馨提示溫暖著孩子們的心田。

二是著力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育人以學生為本。按照“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宗旨,讓學生度過快樂、向上、陽光的每一天,學校開設了繪畫、籃球、足球、課間啦啦操、舞蹈、書法等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研究的能力。把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給單調的校園生活增添了靚麗的色彩。同時,這些豐富的興趣活動成為學生熱愛學習的一種動力。晚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激情跑操”,磨練意志、規範行為、鍛煉學生、提高素質。寄宿生把學生宿舍內務整理作為一日常規,從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尤其是學校的興趣小組在各種競賽中屢次獲得表彰,鼓號隊參加比賽先後榮獲墨紅鎮一等獎、富源縣二等獎、雲南省優秀獎;在富源縣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展演中,2名學生獲書法比賽一等獎、5名學生獲二等獎,美術組獲團體一等獎,舞蹈《踢花毯》獲團體二等獎,《微笑的自己》獲團體三等獎;在上級組織的作文比賽中,2名學生分別獲市級二等獎、三等獎,3名學生獲縣級二等獎。2016年被評為“雲南省體育特色學校”。

展宏圖于盛世,創偉業於當前。富源縣墨紅鎮墨紅中心小學將繼往開來、追求卓越,把學校建設成為高品位、有特色、有良好聲譽的一流學校,走向新的成功,走向新的輝煌。

供稿/ 龔光橋 楊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