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被“中國式耶誕節”騙了多少年?

耶誕節,相對于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來說,在中國的歷史還很短暫。但是就像中國幾個世紀以來吸收的許多外國風俗一樣,耶誕節已經發展出了中國自己的特色。

年輕一代人伴隨著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耶誕節長大,

直到有一天,來了英國才知道,原來對於西方的耶誕節,自己有這麼多誤解

1、原來在平安夜,是不吃“平安果”的。

平安夜要吃“平安果”,這可是外國人都不知道的“聖誕習俗”。中文把Christmas Eve翻譯為“平安夜”,蘋果便取了諧音華麗麗地升級為平安果,

有保平安促祥和的神奇功效。

故事流傳著很多不同版本:有說要向24個不同姓氏的人要24個蘋果。有說要去24個不同的地方買24個蘋果。有說要6個蘋果,其中3個紅的,3個青的…… 難道集齊之後可以召喚聖誕老人嗎?平安果價格不菲,包裝好的常常要20元以上,甚至還有紮成花束的,一束八個可以買到上千元。不過,這些蘋果節日一過包裝一拆便被打回原形按正常價格賣了。

2、原來聖誕老人是不吹薩克斯的

吹薩克斯的聖誕老人大家應該司空見慣了。而這也是他在中國獨有的形象。可能是富有想像力的中國人民覺得聖誕老人駕著麋鹿跑來跑去略顯無聊,所以為他培養了這麼一個特長吧。

3、原來,聖誕通常是不當情人節過的

相對於外國人把聖誕當做家人團聚的時刻,在中國,聖誕卻常常被當成了情人節在過。商店的禮品專櫃擺滿了鮮花、巧克力、泰迪熊,

餐廳紛紛推出“浪漫雙人套餐”,更有耶誕節紮堆求婚的。單身的人不禁問:還能不能好好過節了?

4、原來耶誕節,大街上都沒有人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在國外過耶誕節,是不是也和主頁君一樣對聖誕充滿期待,幻想著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聖誕當天興沖沖地跑出門,卻發現街上一片靜悄悄,沒有一家商店營業。別說吃大餐了,連瓶水都買不到。

寒風中不禁想念起中國的耶誕節。

逛街、聚餐、K歌、看電影……人潮湧動,一片歡樂的節日氣氛。不少商場乾脆在聖誕期間營業至淩晨,顧客買得爽,商家賺得爽。外國人要和家人宅起來,中國人卻是呼朋引伴,出門去high。

除了上面的“誤解”之外,還有下面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的中國耶誕節現象

1、你知道嗎?世界上最大的“聖誕主題樂園”可能在中國成都...

聖誕老人的故鄉遠在芬蘭可能很多人知道。可是你知道聖誕老人的“第二故鄉”在哪嗎?答案是夏季濕熱冬季見不到積雪的中國成都。今年成都國色天香樂園宣佈將于芬蘭方面合作,將在2016年建成“亞洲第一座,全球第二座”芬蘭正宗聖誕樂園。

在這個占地13000平方米的樂園中,除了各種遊樂設施,還會設置聖誕老人辦公室和他的專屬郵筒。考慮到自己業務繁忙,聖誕老人將在當地招募小精靈和他一起辦公。看來,從此以後聖誕老人就可以在成都和國寶熊貓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2、中國有個聖誕村,向全世界提供聖誕禮物

你知道嗎,中國有個聖誕村,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這個聖誕村,就沒有老外的耶誕節。這個“聖誕起源地”在中國義烏,那裡有超過600家企業,生產著全世界60%的聖誕用品。不過,這些工廠裡的“聖誕老人”送禮可不坐雪橇。

今年,作為史上行程最長的中歐班列,首趟“義新歐”列車便載著82個集裝箱,歷時21天,把“禮物”從義烏送到了馬德里。

3、“要不要過耶誕節”曾經在中國引發不小的“口水戰”

2006年的耶誕節前夕,10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其它名牌大學的博士後一起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中國人抵制耶誕節,抵抗“西方軟實力”的入侵。他們警告,“在中國慶祝耶誕節的人正在做西方傳教士100年以前想做但卻沒有成功的事。”信中還寫著,“中國人需要謹慎對待耶誕節,支援我們自己文化的主導地位。”耶誕節的引入還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西方軟實力的入侵。

4、聖誕老人也分“正版盜版”

所謂“正版聖誕老人”,就是必須要在聖誕老人的家鄉——芬蘭北部拉普蘭省聖誕老人村註冊,並頒發執照,目前全球僅有50位。他們經過嚴格的體型、氣質、相貌、家庭背景等考核外,還需要接受4年的培訓,系統學習各種知識。邀請到這樣一位聖誕老人,費用至少在10萬元。

他們都有專職經紀人負責談價、安排行程,每位“正版聖誕老人”都是各地趕場,通常兩個小時的收費是在十萬人民幣左右。

看了這麼多關於中國耶誕節的“有趣”現象,小夥伴們是不是深感被“坑”?其實,每一種西方風俗在引入到中國以後,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改變,有時候,只要適度,帶有些中國特色也沒什麼不好。不過,如果你有機會出去看看,還是去感受一下當地最純正的聖誕集市和冬日樂園吧!這可是中國沒有的。

還會設置聖誕老人辦公室和他的專屬郵筒。考慮到自己業務繁忙,聖誕老人將在當地招募小精靈和他一起辦公。看來,從此以後聖誕老人就可以在成都和國寶熊貓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2、中國有個聖誕村,向全世界提供聖誕禮物

你知道嗎,中國有個聖誕村,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這個聖誕村,就沒有老外的耶誕節。這個“聖誕起源地”在中國義烏,那裡有超過600家企業,生產著全世界60%的聖誕用品。不過,這些工廠裡的“聖誕老人”送禮可不坐雪橇。

今年,作為史上行程最長的中歐班列,首趟“義新歐”列車便載著82個集裝箱,歷時21天,把“禮物”從義烏送到了馬德里。

3、“要不要過耶誕節”曾經在中國引發不小的“口水戰”

2006年的耶誕節前夕,10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其它名牌大學的博士後一起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中國人抵制耶誕節,抵抗“西方軟實力”的入侵。他們警告,“在中國慶祝耶誕節的人正在做西方傳教士100年以前想做但卻沒有成功的事。”信中還寫著,“中國人需要謹慎對待耶誕節,支援我們自己文化的主導地位。”耶誕節的引入還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西方軟實力的入侵。

4、聖誕老人也分“正版盜版”

所謂“正版聖誕老人”,就是必須要在聖誕老人的家鄉——芬蘭北部拉普蘭省聖誕老人村註冊,並頒發執照,目前全球僅有50位。他們經過嚴格的體型、氣質、相貌、家庭背景等考核外,還需要接受4年的培訓,系統學習各種知識。邀請到這樣一位聖誕老人,費用至少在10萬元。

他們都有專職經紀人負責談價、安排行程,每位“正版聖誕老人”都是各地趕場,通常兩個小時的收費是在十萬人民幣左右。

看了這麼多關於中國耶誕節的“有趣”現象,小夥伴們是不是深感被“坑”?其實,每一種西方風俗在引入到中國以後,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改變,有時候,只要適度,帶有些中國特色也沒什麼不好。不過,如果你有機會出去看看,還是去感受一下當地最純正的聖誕集市和冬日樂園吧!這可是中國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