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省首位“換心人”恢復良好,下周出院

換心

一般的傳統思維覺得人的心壞了就意味著命沒了,像《封神榜》裡比干被挖心之後還能活著,畢竟只能存在於神話故事中。但是現代醫學的發展,將越來越多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心壞了,

還能“換心”。

近日,貴州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發佈消息稱,就在3月15號,該院成功的為一名47歲的男性患者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目前這名患者已經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預計在下周,就可以出院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省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手術過程驚心動魄

從摘心——移心——補心,可以說這個手術過程是驚心動魄。

3月15號下午14:10開始準備麻醉,

14:45開始心臟移植術,

22:00順利完成手術,

22:10安全返回心血管外科ICU,

術後4小時麻醉蘇醒並恢復自主呼吸,呼吸迴圈穩定。

據瞭解,接受心臟移植術之前,這名患者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置換術後全心衰,心功能IV級,長期反復心衰,生活品質很差。在換心之後,患者表示走路、吃飯、活動已經感覺不到累,而且“感覺越活越年輕”。

據醫生介紹,患者現在飯量正常,每餐可吃一小碗飯,但考慮到恢復治療的原因,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此外,患者精神狀態也不錯,可與家人和醫護人員談笑風生。

連結:

心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2016年中國心臟大會資料顯示,心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全部死亡原因中,慢性病約占85%,其中心血管病占五分之二。目前,我國慢性病的患病人數已超過3億人,並且以每年1700萬的速度遞增,農村地區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城市,大部分為高血壓、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疾病的迅速增加,以及疾病導致的傷殘、早死等結局,

必然帶來嚴重的結果。

保護心臟的10個建議

1、警惕壓力過大的幾個症狀

當一個人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釋放減壓物質,所以一般的壓力對身體不會造成大傷害。但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侵擾身心時,心臟就會被“壓”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淚、對日常的瑣事力不從心、比平常更加猶豫不決、食欲大減、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擾等。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2、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

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煉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3、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4、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

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5、抑鬱情緒必須“消化”掉

抑鬱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如果你的心臟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統計數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出現抑鬱情緒。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康復不利。所以心臟病人患了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心理幫助。

6、運動比減肥更重要。

經常鍛煉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7、心臟有問題也要鍛煉

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8、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9、最好別喝酒

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10、心臟檢查不能忽視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準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準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

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2、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

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煉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3、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4、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

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5、抑鬱情緒必須“消化”掉

抑鬱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如果你的心臟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統計數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出現抑鬱情緒。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康復不利。所以心臟病人患了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心理幫助。

6、運動比減肥更重要。

經常鍛煉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7、心臟有問題也要鍛煉

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8、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9、最好別喝酒

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10、心臟檢查不能忽視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準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準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