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種玉米種什麼?扶貧要啃硬骨頭!全國政協會上的難忘聲音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已經閉幕了,11天的會期,包括了三次大會發言、11次小組和界別聯組討論、三場主題記者會,還有一次以“農民增收”為主題的提案辦理協商會。

掰著手指頭算算,

自全國兩會開始,小編也在村友們的陪伴下一起看提案、說議案。11天的時間裡,全國政協的會場內外,都留下了哪些令人難忘的“三農”聲音?對未來,委員們又有哪些期待?小編們跟您一起去梳理一下。

不種玉米,種什麼?

在過去一年,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調整,

以玉米為代表的糧食作物價格則持續走低。有很多農民忍不住會問:不種玉米,種什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對此回應,玉米市場的低迷是暫時的,但補貼不是農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增加生產、調整結構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

農業生產中生產有波動、市場有波動,你不能根據一年的市場來決定往後的走向。現在玉米價格低,是因為進口多、庫存多、去年生產也很好。

在市場調節下,原來有些不太適合種玉米的地方也種玉米的,要主動調減,選擇做適合它的東西。

扶貧攻堅要啃硬骨頭

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而我們現在還有4335萬貧困人口,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年還要脫貧1000萬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說,今後要做好啃硬骨頭的準備:

前幾年是連續每年都減貧一千萬以上,但是相對來說它容易一些。但是,後面這幾個“一千萬以上”,就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了。一定要加強現有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結合各地不同的情況要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

農業供給側改革就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在此次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農業、農村、農民依然是委員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圍繞三農話題,委員們積極獻言獻策。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就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改革玉米等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對農民的補貼政策。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還必須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更多小規模經營的農戶通過購買服務,也能分享現代農業技術裝備的高效率。

對口幫扶能否助力貧困地區發展

要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不僅需要國家投入,也需要社會和企業的發力。從去年至今,大概有22000家民營企業與20000多個貧困村建立幫扶關係。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惠民生”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彪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生態扶貧”理念,將企業發展、精准扶貧和生態治理相結合,助力貧困地區發展:

我們在荒漠化地區建立產業小鎮,讓農牧民進行養殖,發展訂單農牧業,這些效果非常好。我們在生態修復過程中要大量的勞務,我們組織了近300支貧困農民組成的民工連隊,變成我們的產業工人。一個人打工,一家脫貧。

既是“告別”又是“出發”

在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准扶貧、農產品價格等三農話題的討論,也反映出了委員們認真履職、扎實工作的責任和擔當。在13日上午的閉幕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總結發言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今年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工作的最後一年。一屆政協委員,一生政協情緣。我們要倍加珍惜寶貴時間,倍加珍惜委員榮譽,鍥而不捨,奮發向上,不忘初心,敬終如始,恪盡職守,不懈怠、不鬆勁、不停步。

這麼一梳理您可能會覺得,對於政協委員們來說,與其說13日的關鍵字是“告別”,不如說是“出發”。會雖然開完了,可工作還要繼續再幹。無論種地還是調研,打工還是做提案,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記者:高凡 // 編輯:孫濤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張磊

不僅需要國家投入,也需要社會和企業的發力。從去年至今,大概有22000家民營企業與20000多個貧困村建立幫扶關係。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惠民生”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彪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生態扶貧”理念,將企業發展、精准扶貧和生態治理相結合,助力貧困地區發展:

我們在荒漠化地區建立產業小鎮,讓農牧民進行養殖,發展訂單農牧業,這些效果非常好。我們在生態修復過程中要大量的勞務,我們組織了近300支貧困農民組成的民工連隊,變成我們的產業工人。一個人打工,一家脫貧。

既是“告別”又是“出發”

在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准扶貧、農產品價格等三農話題的討論,也反映出了委員們認真履職、扎實工作的責任和擔當。在13日上午的閉幕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總結發言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今年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工作的最後一年。一屆政協委員,一生政協情緣。我們要倍加珍惜寶貴時間,倍加珍惜委員榮譽,鍥而不捨,奮發向上,不忘初心,敬終如始,恪盡職守,不懈怠、不鬆勁、不停步。

這麼一梳理您可能會覺得,對於政協委員們來說,與其說13日的關鍵字是“告別”,不如說是“出發”。會雖然開完了,可工作還要繼續再幹。無論種地還是調研,打工還是做提案,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記者:高凡 // 編輯:孫濤 // 責編:劉思思 // 監製: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