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一定要買“筆帽有孔”的筆?疑惑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答案了~

在給孩子買筆時,你是否留意到許多筆帽是有小孔的?你想過筆上的這個小孔到底是用來幹嘛的嗎?

可別小看這小孔

關鍵時刻,它能“救命”

筆帽能有多危險?

前段時間,一個令人痛心的新聞再次為所有爸媽敲響警鐘:廣東一個1歲5個月大的寶寶,因為異物吸入氣管,不幸窒息死亡。

這是醫生從寶寶體內取出的金屬小部件。

寶寶會爬會走以後,爸媽要操的心真的多了N倍!好奇寶寶逮住什麼都要摸一摸、舔一舔,甚至還要塞進嘴裡嘗一嘗。

這是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但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誘因。資料顯示,兒童因卡入異物致死率占2%~3%!

兒科專家總結出十大“異物殺手”,真是看看都嚇人,想像一下,寶寶吞下這些東西,得有多痛苦啊~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筆頭筆帽排名第四,竟然比很多人想像中更容易誤吞的紐扣還靠前。

學齡期前後的孩子經常要和筆打交道,不少孩子有把筆帽放進嘴裡的壞習慣,這就構成了筆帽吸入的潛在風險。

有文獻報導,在非食物類異物吸入中,筆帽可占到3%—8%。在美國兒科學會所列舉的可能造成兒童窒息的日常物品中,筆帽也名列其中。

異物吸入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如果堵住了主要的氣道,隨之而來的窒息會迅速對機體產生傷害。窒息導致的缺氧只要持續4分鐘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甚至死亡。

筆帽安全有規定?

為了預防這一風險,國家對於筆帽的設計和生產做出了強制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規定,書寫筆、記號筆、修正筆和水彩筆的筆帽應符合下列3條規定中的至少一條:

筆帽尺寸足夠大(垂直進入直徑為16毫米的量規時,不通過部分大於5毫米)

筆帽體上需要有一條連續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氣通道。空氣通道可以由筆夾等凸起的部分提供。
筆帽應在室溫最大壓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氣量為8升/分鐘。

第二條規定,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很多筆帽上看到有個小孔的原因。關鍵時刻,

它真的是能“救命”的。

由於筆帽的尺寸和形狀都與人的呼吸道特別“契合”,可能會嚴絲合縫地卡住呼吸道。同時因為表面光滑、材質堅硬,使得救援難度大大增加。

如果筆帽在被孩子誤吞時,還能夠保證足夠的通氣量,則能在發生意外時爭取更多的搶救空間。

筆帽的氣孔有多重要?

關於筆帽的安全性,可以來看一個真實案例:

一名9歲兒童由於上呼吸道症狀,到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醫院就診。孩子此前吞入過一個塑膠筆帽,但X光片卻並未發現異常。

此後,孩子仍持續咳嗽,還出現了氣喘。醫院決定實施支氣管鏡下異物鉗取術。在術中,醫生發現了一個塑膠材質的圓柱狀異物完全堵塞了呼吸道——那正是一隻筆帽。

氣管鏡拍攝下的該病例氣管中的筆帽

再來看看一個關於筆帽有氣孔和沒有氣孔的實驗:

實驗人員用一根橡膠管模擬人體呼吸道,分別將一個頂端有空氣孔和頂端沒有空氣孔的筆帽塞進管中,模擬人不小心將筆帽吞咽的情況,然後對膠管一端充氣。

▼ 有氣孔

通氣之後,確實能夠減少窒息的風險,胸部還是有起伏,能保證通氣,此時應該儘快送醫院去。

▼ 沒氣孔

胸部完全沒有起伏,沒有通氣,3-4分鐘就會引起心臟驟停,導致死亡,連送醫院搶救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在給孩子挑選文具時,除了材質環保、做工精細外,窒息風險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千萬不要給孩子買筆帽小、還沒有通氣孔或突出的筆夾的筆!

另外,如果看到孩子有咬筆帽的不良習慣,趕緊制止,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爸媽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防止誤吞異物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家裡一切有風險的小部件都收拾好了。萬一孩子出現氣管卡住窒息的情況,建議直接就醫,尋求醫生的幫助。

不過,正確掌握下面幾個急救的方式,或許能為孩子在醫生救援到來前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急救知識知多少?

方式一

一般情況下,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阻塞的法寶。

救護人從背後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將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腹部(肚臍稍上);

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復有節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沖出。

方式二

拍背

將寶寶翻轉,使臉朝下,讓寶寶趴在施救者手臂上,然後用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用大腿抵住手臂作支撐。

寶寶頭一定要低於身體其他位置,再用手掌根部果斷、用力地叩擊其背部兩肩胛骨之間5次,利用異物自身重力和叩擊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促使異物排出。

如果上述方法仍未將異物排出,這時:

壓胸

把寶寶翻正,讓臉朝上躺在施救者手臂上,用手掌托住其頭頸部,再用腿抵住手臂以支撐。

寶寶的頭低於身體其他位置,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擠壓器”,將指肚放在寶寶的兩乳☆禁☆頭中點向下一橫指的位置,迅速輕柔地向裡向上擠壓,連續壓胸5次,促使異物排出。

若異物仍未排出,需連續重複拍背壓胸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方式三

仰臥腹部衝擊法:

如果孩子意識不清躺在地上,取仰臥位; 首先開放孩子的呼吸道,然後施救者騎跨在孩子大腿外側,一手以掌根按壓肚臍與劍突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掌覆蓋在此手掌之上,進行衝擊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壓迫; 反復直至異物排出。

吞食異物四個“不”?

另外,醫生提醒,在孩子誤吞異物後,還有4件事,家長不要做:

不要用手掏

如果不能明確看到咽喉部的異物,不能用手指盲掏,避免引起寶寶噁心反射和咽喉部損傷水腫。

不建議催吐

不建議催吐,鋒利的異物可能會對食道造成二次損傷,嘔吐還有誤吸的風險。

不建議導瀉

一般不建議導瀉,只要孩子能正常排便,一般能解出來都能解出來。為了排出異物,導致孩子腹瀉、腸道痙攣、腸功能紊亂等也是不值得的。

醋和饅頭都沒用

還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卡住骨頭的時候喝醋,或者用一大口饅頭咽下去,也是不對的。喝醋並不能有效地軟化骨頭;卡住的異物強行用饅頭咽下去也會容易損傷食道黏膜。

互動話題

話題

你選文具的標準是什麼?

你家孩子小時候喜歡揪著什麼吃?

福利

參與互動話題留言

次日14:00,將為留言前三

以及最佳留言的讀者

送上5元紅包

上期獲獎留言

@ 酷酷噠

我喜歡看《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麼稱讚都不為過。陶陶是一隻兔子,比兔子羅傑可強多了。《看不見的朋友》講陶陶對著山谷說話——“你對別人友好,別人也對你友好;你對別人沒禮貌,別人也對你沒禮貌”,挺有教育意義的。《雪孩子》讓人潸然淚下,講雪孩子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變成了白雲,挺美的故事。尤其是裡面的雪孩子一邊滑雪一邊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個美字了得!另外還有好幾部,大家想想吧。 我孩子喜歡看《葫蘆兄弟》:本事各異的七個葫蘆娃,大家都知道。

@ 樹苗

看過趙薇的親愛的很有感覺,現在的小朋友都在看小豬佩奇了。

@ times

我看《天書奇譚》:裡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書看了一遍就背下來了,厲害!還有蛋生吃餅的動作也帥呆了。《天書奇譚》情節曲折,實在是扣人心弦啊。 孩子看《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戲,好多集,有《賣樹陰》、《種金子》等等。阿凡提一邊騎驢一邊唱“我的小毛驢,小毛驢...”,還有種金子時的咒語“埋沙子種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過吧,不過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 BBC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跟西遊記寫的不一樣,孫悟空從花果山回來才把白骨精打死。當初我是在電影院裡看全的,旁邊一些大人也都伸著腦袋看。 《七七號巡洋艦》:是《七巧板》裡播出的,誰還記得?裡面有一隻小耗子是廚師,不過被誣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著,竟然想起了七七號巡洋艦的歌——“七七號已開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

提醒:

請獲獎的朋友,儘快添加客服微信:sxkp-xzz領紅包哦~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小板牙、果殼網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近期更多熱文

筆帽的氣孔有多重要?

關於筆帽的安全性,可以來看一個真實案例:

一名9歲兒童由於上呼吸道症狀,到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醫院就診。孩子此前吞入過一個塑膠筆帽,但X光片卻並未發現異常。

此後,孩子仍持續咳嗽,還出現了氣喘。醫院決定實施支氣管鏡下異物鉗取術。在術中,醫生發現了一個塑膠材質的圓柱狀異物完全堵塞了呼吸道——那正是一隻筆帽。

氣管鏡拍攝下的該病例氣管中的筆帽

再來看看一個關於筆帽有氣孔和沒有氣孔的實驗:

實驗人員用一根橡膠管模擬人體呼吸道,分別將一個頂端有空氣孔和頂端沒有空氣孔的筆帽塞進管中,模擬人不小心將筆帽吞咽的情況,然後對膠管一端充氣。

▼ 有氣孔

通氣之後,確實能夠減少窒息的風險,胸部還是有起伏,能保證通氣,此時應該儘快送醫院去。

▼ 沒氣孔

胸部完全沒有起伏,沒有通氣,3-4分鐘就會引起心臟驟停,導致死亡,連送醫院搶救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在給孩子挑選文具時,除了材質環保、做工精細外,窒息風險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千萬不要給孩子買筆帽小、還沒有通氣孔或突出的筆夾的筆!

另外,如果看到孩子有咬筆帽的不良習慣,趕緊制止,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爸媽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防止誤吞異物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家裡一切有風險的小部件都收拾好了。萬一孩子出現氣管卡住窒息的情況,建議直接就醫,尋求醫生的幫助。

不過,正確掌握下面幾個急救的方式,或許能為孩子在醫生救援到來前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急救知識知多少?

方式一

一般情況下,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阻塞的法寶。

救護人從背後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將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腹部(肚臍稍上);

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復有節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沖出。

方式二

拍背

將寶寶翻轉,使臉朝下,讓寶寶趴在施救者手臂上,然後用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用大腿抵住手臂作支撐。

寶寶頭一定要低於身體其他位置,再用手掌根部果斷、用力地叩擊其背部兩肩胛骨之間5次,利用異物自身重力和叩擊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促使異物排出。

如果上述方法仍未將異物排出,這時:

壓胸

把寶寶翻正,讓臉朝上躺在施救者手臂上,用手掌托住其頭頸部,再用腿抵住手臂以支撐。

寶寶的頭低於身體其他位置,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擠壓器”,將指肚放在寶寶的兩乳☆禁☆頭中點向下一橫指的位置,迅速輕柔地向裡向上擠壓,連續壓胸5次,促使異物排出。

若異物仍未排出,需連續重複拍背壓胸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方式三

仰臥腹部衝擊法:

如果孩子意識不清躺在地上,取仰臥位; 首先開放孩子的呼吸道,然後施救者騎跨在孩子大腿外側,一手以掌根按壓肚臍與劍突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掌覆蓋在此手掌之上,進行衝擊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壓迫; 反復直至異物排出。

吞食異物四個“不”?

另外,醫生提醒,在孩子誤吞異物後,還有4件事,家長不要做:

不要用手掏

如果不能明確看到咽喉部的異物,不能用手指盲掏,避免引起寶寶噁心反射和咽喉部損傷水腫。

不建議催吐

不建議催吐,鋒利的異物可能會對食道造成二次損傷,嘔吐還有誤吸的風險。

不建議導瀉

一般不建議導瀉,只要孩子能正常排便,一般能解出來都能解出來。為了排出異物,導致孩子腹瀉、腸道痙攣、腸功能紊亂等也是不值得的。

醋和饅頭都沒用

還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卡住骨頭的時候喝醋,或者用一大口饅頭咽下去,也是不對的。喝醋並不能有效地軟化骨頭;卡住的異物強行用饅頭咽下去也會容易損傷食道黏膜。

互動話題

話題

你選文具的標準是什麼?

你家孩子小時候喜歡揪著什麼吃?

福利

參與互動話題留言

次日14:00,將為留言前三

以及最佳留言的讀者

送上5元紅包

上期獲獎留言

@ 酷酷噠

我喜歡看《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麼稱讚都不為過。陶陶是一隻兔子,比兔子羅傑可強多了。《看不見的朋友》講陶陶對著山谷說話——“你對別人友好,別人也對你友好;你對別人沒禮貌,別人也對你沒禮貌”,挺有教育意義的。《雪孩子》讓人潸然淚下,講雪孩子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變成了白雲,挺美的故事。尤其是裡面的雪孩子一邊滑雪一邊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個美字了得!另外還有好幾部,大家想想吧。 我孩子喜歡看《葫蘆兄弟》:本事各異的七個葫蘆娃,大家都知道。

@ 樹苗

看過趙薇的親愛的很有感覺,現在的小朋友都在看小豬佩奇了。

@ times

我看《天書奇譚》:裡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書看了一遍就背下來了,厲害!還有蛋生吃餅的動作也帥呆了。《天書奇譚》情節曲折,實在是扣人心弦啊。 孩子看《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戲,好多集,有《賣樹陰》、《種金子》等等。阿凡提一邊騎驢一邊唱“我的小毛驢,小毛驢...”,還有種金子時的咒語“埋沙子種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過吧,不過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 BBC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跟西遊記寫的不一樣,孫悟空從花果山回來才把白骨精打死。當初我是在電影院裡看全的,旁邊一些大人也都伸著腦袋看。 《七七號巡洋艦》:是《七巧板》裡播出的,誰還記得?裡面有一隻小耗子是廚師,不過被誣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著,竟然想起了七七號巡洋艦的歌——“七七號已開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

提醒:

請獲獎的朋友,儘快添加客服微信:sxkp-xzz領紅包哦~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小板牙、果殼網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近期更多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