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沙坪壩:家庭醫生組團式服務 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沙坪壩區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擺在重要位置,

建立健全醫改便民長效機制,讓老百姓從中得到實惠。今年9月9日,全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這幾個月成效如何?老百姓對此有何感受?即日起,推出的《聚焦沙區醫改》系列報導,系統剖析醫改成效,探討醫改成果如何真正全面惠及百姓。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傅麗君上門為居民體檢

“傅醫生人真好,每次見面都背著一個小藥箱,家裡人吃啥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說起家庭醫生傅麗君,家住雙碑街道雙碑社區的李建紅讚不絕口。

小小醫藥箱,牽動著群眾的健康。記者走訪區內部分醫療機構發現,隨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不斷鋪開,這種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的優質健康服務,

正逐漸被社區居民所接受。

特別是今年9月沙坪壩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基層更是不斷加速上升,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居民家門口享受 優質醫療服務

“傅醫生,不好了,有人暈倒了!”近日,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出隨訪回來的家庭醫生傅麗君剛回到辦公室,電話就響了。原來,在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幾百米外的演出活動現場,

一正在表演節目的居民突然犯心梗,昏倒在舞臺上。

傅麗君立即帶上急救箱就往外走,辦公室裡其他醫生也趕到現場。只見這個居民昏倒在舞臺中央,四周圍滿了驚慌失措的老人。經過傅麗君和同事們一番緊急救治,李建紅蘇醒了過來,為120救護車趕到,採取進一步措施爭取了時間。

處理完緊急情況,傅麗君一扭頭,發現現場幾十名老人眼巴巴地望著她,都擔心下一個暈倒的會是自己。

於是,傅麗君以一名同事為模特,為老人們上了一堂應急救援知識課。

傅麗君和同事所做的,正是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的服務專案之一。除了應急救助,他們還為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指導、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等個性化醫療健康服務。

稍早前,松江村家庭醫生團隊在上門隨訪服務時發現,65歲的方小平老人因做了右腿股骨手術,已在床上躺了6個月。

當天,聽到醫生敲門,獨自在家的方大爺拖著病腿從床邊移到門口,不到10米的距離,卻花了近10分鐘時間。

“如果不採用康復措施,再躺下去也無法恢復。”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主任秦洪斌來到方大爺家查看情況後,決定將其轉移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過1個多月的康復治療,方大爺重新站了起來,可以自己下地行走,生活也能基本自理。

據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伍永紅介紹,自去年7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該中心已組建了4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每支團隊5人,由全科醫生、公衛醫師、護士和健康管理師等人員構成,輪流為雙碑街社區、自由村社區、堆金村社區、勤居村社區四個片區3萬余名居民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目前家庭醫生簽約率已超過32%。

針對像方大爺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庭醫生會上門服務,而對於大多數家庭,家庭醫生團隊則會定期進入社區集中開展健康宣講、義診、用藥指導等。在開展家庭醫生服務中,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創新工作方式,在居民樓裡徵集衛生志願者,帶動居民參與到健康知識宣傳和健康互動中來;與上級醫院建立長效機制,定期邀請專家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篩查、用藥調配指導等服務,以説明居民控制和減少慢性病發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深化醫改的目的是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做法,沙坪壩區開展家庭醫生便民為民服務的縮影。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家庭醫生政策的推行,給居民群眾帶來了便捷的醫療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居民願意留在家門口看病。這也讓分級診療制度為人們描繪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性病分治的美好願景正慢慢成為現實。

重點人群 已簽約16.9萬人

記者從區衛計委瞭解到,在開展家庭醫生工作中,沙坪壩區優化聯動機制,實現互利共贏。聯合二級醫院專家,打造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目前,全區已成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49個,成員包括二級醫院專家、全科醫生、公共衛生醫生、社區護士、健康管理師等。服務團隊根據各街鎮人員構成以及慢病分佈情況,定期到社區開展家庭醫生社區義診和上門服務,對簽約服務物件進行用藥指導、康復監測,提升轄區居民對家庭醫生工作的認可度;多部門聯動宣傳,擴大簽約服務影響力。加大與街道、社區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的溝通協作,利用節假日與基層單位聯合開展家庭醫生集中簽約宣傳活動。通過多部門聯動宣傳,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實現資源分享,多方受益,多方共贏。

據統計,截止11月底,全區23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簽約常住人口35.2萬人,簽約率31.2%,城鎮地區簽約29.23萬人,簽約率27.46%,農村地區簽約5.97萬人,簽約率93%,重點人群簽約16.9萬人,簽約率68.31%,計生特殊家庭簽約實現了100%覆蓋。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沙坪壩微政務整理于沙坪壩報)

自去年7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該中心已組建了4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每支團隊5人,由全科醫生、公衛醫師、護士和健康管理師等人員構成,輪流為雙碑街社區、自由村社區、堆金村社區、勤居村社區四個片區3萬余名居民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目前家庭醫生簽約率已超過32%。

針對像方大爺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庭醫生會上門服務,而對於大多數家庭,家庭醫生團隊則會定期進入社區集中開展健康宣講、義診、用藥指導等。在開展家庭醫生服務中,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創新工作方式,在居民樓裡徵集衛生志願者,帶動居民參與到健康知識宣傳和健康互動中來;與上級醫院建立長效機制,定期邀請專家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篩查、用藥調配指導等服務,以説明居民控制和減少慢性病發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深化醫改的目的是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做法,沙坪壩區開展家庭醫生便民為民服務的縮影。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家庭醫生政策的推行,給居民群眾帶來了便捷的醫療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居民願意留在家門口看病。這也讓分級診療制度為人們描繪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性病分治的美好願景正慢慢成為現實。

重點人群 已簽約16.9萬人

記者從區衛計委瞭解到,在開展家庭醫生工作中,沙坪壩區優化聯動機制,實現互利共贏。聯合二級醫院專家,打造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目前,全區已成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49個,成員包括二級醫院專家、全科醫生、公共衛生醫生、社區護士、健康管理師等。服務團隊根據各街鎮人員構成以及慢病分佈情況,定期到社區開展家庭醫生社區義診和上門服務,對簽約服務物件進行用藥指導、康復監測,提升轄區居民對家庭醫生工作的認可度;多部門聯動宣傳,擴大簽約服務影響力。加大與街道、社區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的溝通協作,利用節假日與基層單位聯合開展家庭醫生集中簽約宣傳活動。通過多部門聯動宣傳,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實現資源分享,多方受益,多方共贏。

據統計,截止11月底,全區23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簽約常住人口35.2萬人,簽約率31.2%,城鎮地區簽約29.23萬人,簽約率27.46%,農村地區簽約5.97萬人,簽約率93%,重點人群簽約16.9萬人,簽約率68.31%,計生特殊家庭簽約實現了100%覆蓋。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沙坪壩微政務整理于沙坪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