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妖貓傳:解開楊貴妃死亡謎團,這兩個日本遣唐使是什麼來頭?

對中國人來說,長安是一種情結。對日本人來說,一樣也是。在最近上映的《妖貓傳》中,故事就發生在唐朝長安。長安的大氣雍容,繁華如夢,被陳凱歌導演描繪得十分細緻生動。然而故事的核心卻是兩個日本遣唐使,

一前一後,一步步解開了楊貴妃死亡之謎。

這樣的安排當然也無可厚非,因為劇本的原著《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作者就是一個日本人——夢枕獏。有人據此提出質疑:中國古代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為什麼要找一個日本人的故事來拍?其實,盛唐之所以成為盛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它相容並包不是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正符合盛唐的精神氣質。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此而心生什麼芥蒂。

在電影中解開楊貴妃死亡之謎的兩個遣唐使,一個叫空海,一個叫阿部仲麻呂(中文名:晁衡)。什麼,還有白居易?白居易作為一個備受日本推崇的中華名人,在其中很多時候只是起到了輔助故事發展的作用(甚至成為其中一部分),

至於推動故事步步深入的,前半部主要靠空海,後半部主要靠阿部仲麻呂。

那麼,這兩個日本人又是什麼來頭呢?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們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就像電影中他們走進楊貴妃之死一樣,在這裡我們不妨也走進他們的故事去看看。

空海:在大唐求法兩年,成日本密宗初祖

據說日本遣唐使有一條規矩:到大唐來學習,必須待滿二十年才能回國。

然而空海來到大唐實際上只有兩年,就回國了。回國後,他在日本創立真言宗(因823年天皇詔賜京都東寺為其密宗永久根本道場,而稱“東密”),成為日本的佛教八大宗之一。

西元804年,空海來到大唐。這一年,他30歲,白居易33歲。前一年的春天,

白居易剛剛科舉登第(書判拔萃科),和一生的好基友元稹一起授官秘書省校書郎(負責校勘宮中典籍等事務),對前景滿懷信心。所以劇中空海和白居易的相遇,是符合時代背景的。

空海屬於第十八批大唐留學生的一員,來長安的主要目的是進修佛法。在一年多的留學生涯裡,他遍訪各地高僧,四處交流學術心得,並且最終在長安青龍寺東塔院取得了最高學位:佛教密宗第八代衣缽傳人。

他的授業恩師惠果,還給了他獻藏界和金剛界兩部密宗曼荼羅法。

西元806年,攜帶著大量佛教典籍和唐朝詩文、書法作品,空海離開了長安,回到日本,開始傳法灌頂事業。十年後,他創立高野山,號金剛峰寺,開日本密宗一派,死後被醍醐天皇賜諡弘法大師。

阿部仲麻呂:大唐的節度使,歸國心切卻不可得

比空海來得更早,阿部仲麻呂到達大唐時,是在西元716年(唐玄宗開元四年)。作為比空海高出十屆的師兄(阿部仲麻呂是第八批日本遣唐使一員),劇中通過他的一本日記,最終解開了楊貴妃死亡之謎。

然而,阿部仲麻呂的人生遭遇可以說跟空海是截然相反的。空海只在唐朝待了短短兩年就學成歸國了。阿部仲麻呂在大唐一樣出色,作為日本人,卻能夠在人才輩出的開元年間進士及第,十足是個學霸級的人物。然而,雖然很可能部分是他本意,但最終他卻一生未能回到日本。在唐朝的仕宦生涯中,官至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

西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阿部仲麻呂35歲,以奉養雙親為由,向玄宗提出了返回日本的要求,玄宗沒有答應。

一晃近二十年過去了,日本的遣唐使又來過了兩批。這一年,新一批遣唐使又到了,其中吉備真備還是他以前的同期生。

他鄉遇故知,更加勾起了阿部仲麻呂的思鄉之情。西元753年(天寶十二年),已經55歲高齡的阿部仲麻呂,又向玄宗提出了回國。這一次,玄宗皇帝答應了,還命他為回聘日本的大唐官方使節,隨第十一批遣唐使返回日本。

在唐朝生活了37年,他的朋友們聽說他要走了,紛紛都來為他送行,其中有李白、王維、包佶、儲光羲等等。他甚至還去揚州邀請了鑒真和尚一起和他東渡日本。然而事與願違,他們的船在海上遇到了暴風觸礁了。

聽說阿部仲麻呂遭遇了海難的消息,第一個哭出聲的是李白,他為他寫下了一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不過,阿部仲麻呂其實沒有死,隨著海流,他漂去了越南,並且在西元755年,再次回到長安。然後,當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阿部仲麻呂又隨著唐玄宗向四川逃亡避難。想必,在路經馬嵬驛時,他也確實經歷了楊貴妃被賜死的那一幕。

西元770年,阿部仲麻呂壽終於長安,享年72歲。

阿部仲麻呂:大唐的節度使,歸國心切卻不可得

比空海來得更早,阿部仲麻呂到達大唐時,是在西元716年(唐玄宗開元四年)。作為比空海高出十屆的師兄(阿部仲麻呂是第八批日本遣唐使一員),劇中通過他的一本日記,最終解開了楊貴妃死亡之謎。

然而,阿部仲麻呂的人生遭遇可以說跟空海是截然相反的。空海只在唐朝待了短短兩年就學成歸國了。阿部仲麻呂在大唐一樣出色,作為日本人,卻能夠在人才輩出的開元年間進士及第,十足是個學霸級的人物。然而,雖然很可能部分是他本意,但最終他卻一生未能回到日本。在唐朝的仕宦生涯中,官至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

西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阿部仲麻呂35歲,以奉養雙親為由,向玄宗提出了返回日本的要求,玄宗沒有答應。

一晃近二十年過去了,日本的遣唐使又來過了兩批。這一年,新一批遣唐使又到了,其中吉備真備還是他以前的同期生。

他鄉遇故知,更加勾起了阿部仲麻呂的思鄉之情。西元753年(天寶十二年),已經55歲高齡的阿部仲麻呂,又向玄宗提出了回國。這一次,玄宗皇帝答應了,還命他為回聘日本的大唐官方使節,隨第十一批遣唐使返回日本。

在唐朝生活了37年,他的朋友們聽說他要走了,紛紛都來為他送行,其中有李白、王維、包佶、儲光羲等等。他甚至還去揚州邀請了鑒真和尚一起和他東渡日本。然而事與願違,他們的船在海上遇到了暴風觸礁了。

聽說阿部仲麻呂遭遇了海難的消息,第一個哭出聲的是李白,他為他寫下了一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不過,阿部仲麻呂其實沒有死,隨著海流,他漂去了越南,並且在西元755年,再次回到長安。然後,當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阿部仲麻呂又隨著唐玄宗向四川逃亡避難。想必,在路經馬嵬驛時,他也確實經歷了楊貴妃被賜死的那一幕。

西元770年,阿部仲麻呂壽終於長安,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