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兄弟,命運各不相同,有眾人仰望,有處境唏噓

對於歷史人物來說,一份遺書對於當時的歷史格局是非常有力的證明,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遺囑也一樣。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在我國歷史是一位非常傳奇,而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同樣在中國歷史上是傳奇的人物。

雖然有魯迅做榜樣,但三人走的道路可以說是完全不同。

我們知道大哥周樹人在近代文化史上是一個令人仰望的高峰,而他的二弟周作人卻是一個遭世人唾棄的文化漢奸,與大哥相比他實在是唏噓,

而三弟周建人選擇了仕途,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一個副國級官員,儘管三人道路不同,但在遺囑上卻是大同小異,今天我們不說他們的故事,就看看這三人在臨終前留下的絕筆吧

魯迅的遺言

魯迅離世前留下的遺言共有七條:一、除了老朋友外,不得因喪事收受任何錢財;二、任何紀念的事情都不需要;三、收斂、下土、拉倒,都要快;四、把他忘掉回到正常的生活;五、若無才能可做點小事討生活,

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萬萬不可做;六、別人允諾的事情不可全當真;七、做著損人利己的事情,又主站寬容不容報復的人,萬不可和他接近。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在拿筆做鬥爭,在他離世前的絕筆更是讓人感到他作為文人的氣魄,

實在是令人敬畏。

二弟,周作人的遺言

二弟周作人於1965年逝世,享年80歲,在生前他留下遺言說:他活了八十餘載已經沒有什麼遺憾和恨怨了,死後應該立即火化留下的骨灰可以隨處埋掉,他說人死後消聲滅跡才是最理想的,他的一生沒有一字一文是值得稱道的,唯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願,識者當自知之。”

雖然是魯迅先生的二弟,但周作人與魯迅先生在做人與寫文方面都大相徑庭,所以在近代史上對於周作人的評價往往都是毀譽參半的,而魯迅先生對於周作人也有過一字評價,那就是“昏”

三弟,周建人的遺言

魯迅最小的弟弟在三兄弟中是壽命最長久的,他享年96歲,於1984年子北京離世。他在離世前也如兩個兄長一樣留下遺言:

1、身後事一切從簡,任何繁文俗禮都不得出現在他的身後事中;

2、如今正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時期,資金和時間都很寶貴,國家的錢和時間不能浪費在他的喪事上;

3、任何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都不需要;

4、遺體可交醫學院的醫生們解剖;

5、遺留下來的骨灰可撒到江河大海中去,偉大的恩格斯就是這麼處理他的骨灰的,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他也應該這麼處理,貫徹革命精神。

三弟周建人從小深受大哥魯迅的薰陶與影響,長大成人便一直置身於革命事業當中,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曾擔任民主黨派的領袖,後來曾擔任過政協副主席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作為革命者的風範在遺言中盡覽無遺。

公號:一道秘聞

貫徹革命精神。

三弟周建人從小深受大哥魯迅的薰陶與影響,長大成人便一直置身於革命事業當中,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曾擔任民主黨派的領袖,後來曾擔任過政協副主席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作為革命者的風範在遺言中盡覽無遺。

公號:一道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