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陽在宇宙中燃燒出火焰需要氧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首先,根據維琪百科的定義,燃燒是物體快速氧化,產生光和熱的過程,其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 所以說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任何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叫燃燒。

小到氫氣可以在氯氣中燃燒、鎂條可以氮氣中燃燒;大到火箭發動機自帶氧化劑(如四氧化二氮)在外太空中工作。所以可以明確的是,即使沒有氧氣,燃燒依然可以進行。

只要滿足了發生劇烈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

然而我們知道,太陽上並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大多數人都知道,太陽是一個由大量氫氣氦氣組成的恒星,按照現在普遍接受的觀點,太陽由內部的氫氦核聚變,發光發熱,這顯然是一個物理過程,所以太陽並沒有發生燃燒。

那為什麼一張張太陽類比圖片、日珥照片,又讓我們認為太陽就是一個劇烈“燃燒”著的大火球呢?為什麼太陽表面確實可以觀測到大量火焰狀結構?

燃燒與核聚變有著本質上的相似之處,

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反應產生的熱量使氣體電離,氣體離子中激發態電子躍遷至低能級,發出可見光輻射,同時燃燒又發生在大氣內,高溫氣體與周圍環境發生劇烈的熱交換,形成小範圍強烈對流,造成擾動,這就形成了我們平時看到的火焰,飄忽不定,明亮火熱。

太陽大氣同樣是一團電離氣體,太陽內部高溫高壓的核心區,不斷發生聚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讓太陽發光發熱。太陽表面大氣中發生劇烈的活動,如日珥、耀斑、物質拋射等,這確實和火焰的劇烈活動很像,給人一種燃燒著的感覺。

那麼太陽大氣是靠什麼來產生這些火焰結構的呢?這並非是直接由核聚變產生的,因為太陽的核聚變只發生在內部核心區,

外部的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或因為溫度不夠,或因為氣體密度太低,核反應都無法發生。

現代太陽物理學,用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來解釋外層太陽活動的直接原因。這個理論比較深奧,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太陽磁場線不斷發生斷裂,重聯,磁性拓撲被重新排布,繼而對太陽大氣中高電導率等離子體產生影響,使其不斷發生高能現象,產生火焰狀結構。

所以儘管宇宙中沒有氧氣,

太陽依然可以產生類似火焰燃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