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地黃丸臨床妙用,非常寶貴的中醫經驗!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黑地黃丸是劉河間《病機氣宜保命集》方,由熟地、蒼術、五味子、炮薑所組成。主治脾腎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色青黃、久痔。張潔古盛讚此方“治血虛久痔之聖藥”。本人用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無痛性血尿、消化道出血,改作湯劑,隨症加減,收到良好效果。

一、功能性子宮出血

雜技演員盧某,女,20歲,未婚。陰☆禁☆道出血2個月,1974年8月上旬來我院門診。以往月經正常,2個月前經期演出,經量增多,並有血塊夾雜,少腹有墜痛感,10天后經量減少,半個月乾淨。間隔5天又再出血,量中等,質稠黏,腹墜而脹。曾經治療未能控制,初期尚能堅持演出,漸至頭昏氣短,飲食減少,疲乏無力。為了增加體力,勉強進食,但食入不化,脘痞腹脹,甚至噯腐厭食,脈象細滑,舌苔厚膩,面色萎黃少華。

翻閱以往病歷,分析目前病情,聯繫患者工作,結合時令氣候,認為病起於經期演出,損傷沖任,繼則夏令多雨,濕邪困中,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沖任不固,以致月經淋瀝不淨。而所服中藥又多滋膩,礙脾助濕,脾氣失於健運,而增胸悶腹脹,脾濕下流,沖任為濕所傷。濕為陰邪,血乃陰質,濕阻氣滯,故經行不暢而伴墜痛,兩陰互結,鬱而化熱,熱迫血行,沖任欲固不能,於是漏不止而質稠黏,形成虛實夾雜、寒熱錯綜之痼疾。
在治療上,治實礙虛,治虛助實,燥濕助熱動血,清熱助濕增痛,實屬難治。憶及劉河間之黑地黃丸治腸紅久痔之效。便血出後陰,崩漏出前陰,出血之竅不同,但脾濕下注、離經之血下泄則相同,異病可以同治。又因黑地黃丸剛柔互濟,化中有收,收中有化,且黑地黃丸是從黃土湯衍化而出,仿其補瀉寒熱並用,以治寒熱虛實錯雜之症,不亦宜乎!因以熟地、蒼術、五味子、炮姜、白芍、黃芩、六一散、生地榆、焦山楂、炒六粬煎服。
兩劑出血乃止,苔膩亦化,原方加當歸再服3劑,飲食增加,精神好轉。2個月後劇團鄰縣演出,專程來訪,稱月經按期來潮,健康狀況良好。

二、無痛性血尿

某醫學院學生,張某,男,22歲,未婚,1988年5月中旬無明顯誘因出現肉眼血尿,無尿頻、尿急、尿痛,無惡寒發熱,無眼瞼及兩下肢浮腫。

在某醫院住院檢查,X線胸片、腹部平片、靜脈腎盂造影、B超等影像檢查均無異常發現,OT試驗、ESR、補體C3、免疫球蛋白、PSP、莫氏試驗等檢驗亦屬正常,尿沉渣鏡檢,膿細胞0~2/HP,紅血球++++,尿三杯試驗均為膿細胞+,紅血球++++,多次尿常規有蛋白少許,膿細胞0~2/HP,紅血球++++。經西藥抗感染及小薊飲子加減涼血止血治療21天,血尿未能控制,7月13日來我院門診,小溲深黃,或為血樣,下午多汗烘熱,飲食乏味,體溫正常,脈象濡滑,舌苔薄膩。否認有結核及泌尿系結石史。綜合分析,本症屬腎虛膀胱鬱熱,陰絡為傷,血自下溢。病發夏至之後,暑濕當令,病程兩月,濕遏熱結,但涼其血,不化其濕,與病情尚有一間之隔,況且涼血止血藥滋膩助濕,濕遏不化,氣機阻滯,絡脈不利,絡傷不能複,則血不得止,應以養陰清熱,健脾益腎,化濕止血治療為妥,遣方可從小薊飲子,豬苓湯合黑地黃丸化裁。然陰血同源,出血日久,陰血必傷,方中不用澤瀉之利水,山梔之苦泄,以免再傷陰血。乃以熟地、阿膠滋養陰血,小薊、藕節、地榆涼血止血,惟恐血止瘀留配以蒲黃行瘀,蒼術燥濕健脾,豬苓、滑石滲濕通竅。脾健濕化,氣血生化有源,則血有所攝,熟地、蒼術同用既不滋膩,又不辛燥,五味子益腎斂陰,炮姜溫脾止血,配於涼血止血藥中又有反佐之意。服藥5劑血尿控制,幾次尿常規均正常,共服藥15劑,血尿未再發作。

三、消化道出血

鄉村小學校長王某,男,35歲,以柏油樣大便8天,西藥治療並輸血未得控制,於2003年3月上旬應邀前往會診。患者平時工作繁忙,但健康狀況良好,生活規律,定時大便,飲食不喜辛辣,偶或少量飲酒,無胃痛、噯氣、泛酸。無肝炎、高血壓病、慢性咳嗽病史。8天前空腹逆風騎自行車20華里,略感疲勞,晚餐飲少量酒(約100毫升)酣然入睡。次日大便如柏油樣爛便,無黏凍、泡沫,無腹痛腸鳴,無頭昏、心慌、出汗。去區醫院就診,體溫、血壓、小便、血常規均正常,大便隱血“強陽性”。心電圖示心率76次/分,竇性心律,血生化、肝、腎功能正常,急診胃鏡:食道黏膜正常未發現靜脈曲張,胃底、胃體、胃角、胃竇黏膜正常,十二指腸球部無炎症、潰瘍及出血點,診為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療。會診:患者面色欠華,體溫、血壓均正常,脈濡苔偏膩。

據證分析,患者工作勞累發病前逆風騎車,勞倦傷脾,勞力傷絡,血溢腸道,由於腸液作用而呈柏油樣糞便,屬中醫學“遠血”之症。消化道出血,張仲景治遠血有寒熱並用的黃土湯,劉河間治肛腸近血有收散並用之黑地黃丸,出血雖有遠近之分,但腸道出血則相同,病機相同,不必拘於近血遠血,因取二方加減,藥用生地、蒼術、五味子、炮薑、黃芩、白術、甘草、阿膠、側柏葉、地榆、茜草煎服5劑,另以三七粉6g、白芨12g和勻分3次蜜水調服,連服2天。1劑而大便色澤轉黃,3劑後大便隱血幾次化驗均“陰性”,原方除三七、白芨粉外再服5劑,體漸恢復,1月後全消化道造影,胃腸均未發現潰瘍。

否認有結核及泌尿系結石史。綜合分析,本症屬腎虛膀胱鬱熱,陰絡為傷,血自下溢。病發夏至之後,暑濕當令,病程兩月,濕遏熱結,但涼其血,不化其濕,與病情尚有一間之隔,況且涼血止血藥滋膩助濕,濕遏不化,氣機阻滯,絡脈不利,絡傷不能複,則血不得止,應以養陰清熱,健脾益腎,化濕止血治療為妥,遣方可從小薊飲子,豬苓湯合黑地黃丸化裁。然陰血同源,出血日久,陰血必傷,方中不用澤瀉之利水,山梔之苦泄,以免再傷陰血。乃以熟地、阿膠滋養陰血,小薊、藕節、地榆涼血止血,惟恐血止瘀留配以蒲黃行瘀,蒼術燥濕健脾,豬苓、滑石滲濕通竅。脾健濕化,氣血生化有源,則血有所攝,熟地、蒼術同用既不滋膩,又不辛燥,五味子益腎斂陰,炮姜溫脾止血,配於涼血止血藥中又有反佐之意。服藥5劑血尿控制,幾次尿常規均正常,共服藥15劑,血尿未再發作。

三、消化道出血

鄉村小學校長王某,男,35歲,以柏油樣大便8天,西藥治療並輸血未得控制,於2003年3月上旬應邀前往會診。患者平時工作繁忙,但健康狀況良好,生活規律,定時大便,飲食不喜辛辣,偶或少量飲酒,無胃痛、噯氣、泛酸。無肝炎、高血壓病、慢性咳嗽病史。8天前空腹逆風騎自行車20華里,略感疲勞,晚餐飲少量酒(約100毫升)酣然入睡。次日大便如柏油樣爛便,無黏凍、泡沫,無腹痛腸鳴,無頭昏、心慌、出汗。去區醫院就診,體溫、血壓、小便、血常規均正常,大便隱血“強陽性”。心電圖示心率76次/分,竇性心律,血生化、肝、腎功能正常,急診胃鏡:食道黏膜正常未發現靜脈曲張,胃底、胃體、胃角、胃竇黏膜正常,十二指腸球部無炎症、潰瘍及出血點,診為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療。會診:患者面色欠華,體溫、血壓均正常,脈濡苔偏膩。

據證分析,患者工作勞累發病前逆風騎車,勞倦傷脾,勞力傷絡,血溢腸道,由於腸液作用而呈柏油樣糞便,屬中醫學“遠血”之症。消化道出血,張仲景治遠血有寒熱並用的黃土湯,劉河間治肛腸近血有收散並用之黑地黃丸,出血雖有遠近之分,但腸道出血則相同,病機相同,不必拘於近血遠血,因取二方加減,藥用生地、蒼術、五味子、炮薑、黃芩、白術、甘草、阿膠、側柏葉、地榆、茜草煎服5劑,另以三七粉6g、白芨12g和勻分3次蜜水調服,連服2天。1劑而大便色澤轉黃,3劑後大便隱血幾次化驗均“陰性”,原方除三七、白芨粉外再服5劑,體漸恢復,1月後全消化道造影,胃腸均未發現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