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恩施一中學發現雍正五年石碑 距今已有200多年

3月9日上午,州博物館接到恩施市屯堡中學的電話,告知該校後院空地發現一塊殘斷的石碑。

州博物館迅速組織人員前往屯堡中學實地勘察。從學校老師口中得知,該校後院的樓層始建於2010年,

此石碑應該是在施工時被挖土機從深地裡挖出,由於當時石碑被泥土覆蓋,碑面文字不清晰,故他們沒有及時向博物館反映。

碑身整體用青石製成,正面用楷書刻有“雍正伍年歲次丁未……”“舊戎將軍左所百……”“大夫總兵管都僉事顕……”“孝男永昌……”“文林郎揀撰知縣堂侄亮工、亮采”等不完整字樣。

據館內專家初步考證,這是雍正年間舊戎將軍左所大夫總兵官都督僉事的墓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歷經風雨,碑身殘斷,出現裂紋,只留存下只言片字,但從僅有的碑刻文字可以證明屯堡的歷史印記,特別是對明清時期的恩施軍屯文化的研究有意義,有助於我州瞭解那一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狀況以及中央朝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關係,

彌補我州對那一時期歷史瞭解的不足。

屯堡依山傍水,土地富饒,坐落在鴨松溪旁,清朝時此地為屯兵屯田之所,故名屯堡。在改土歸流之前,屯堡作為拱衛施州衛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在此練兵用兵,成為朝廷的重要驛站和軍事要塞,該碑是反映改土歸流前明代衛所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