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新時代 文化新傳承】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更多元的中國面孔

【編者按】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

報告共分十三個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明確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特別推出“走進新時代文化新傳承”系列評論,從“堅定文化自信”“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重視傳播手段,

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藝創新”“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等不同角度,對十九大報告進行相關解讀,以饗讀者。

作者:王鐘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將中國的發展理念以人類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傳播出去。中國故事,顧名思義,既要有“中國”,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讓外國人理解的敘事方式,一味強調“中國”特色,便成了自說自話;而如果光講“故事”而忽略傳播國家觀念,則會讓對外傳播迷失方向。只有將“中國”與“故事”兩者緊密結合,對外傳播才能達到積極的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廣,為什麼國際上依然有一部分人對中國存在偏見?除了一些人刻意戴著有色眼鏡的原因外,很重要的是來自中國的真實聲音沒有被有效地傳播出去,導致他們只能接受不真實、不準確和帶有偏見的資訊,中國的對外形象於是陷入簡單化和符號化的境地。

例如,過去很長時間裡,“中國功夫”一直是外國人認知中國的符號之一。甚至在一些外國人眼裡,

在中國,人人會武術,拳腳功夫都很了得。早期功夫片在海外的流行,無疑是外國人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之一。但“中國功夫”畢竟是中國文化的很小一部分。

中國需要走向世界,世界同樣離不開中國。中國的對外傳播亟待改變過去點狀、線條狀的傳播姿態,向世界展示更完整、更多元的中國面孔。

其實,很多時候,外部世界比中國人自己更在意中國的內部差異,更在意泱泱中華的“邊緣地帶”。

我們理應更自信地在對外傳播中展現中華民族的多元性、華夏地理的複雜性、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尊重差異與多元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主流選擇,講好中國故事同樣不能例外,更要讓世界瞭解中國的相容並蓄,展現泱泱大國的風貌氣度。此外,講好中國故事還需聚焦於社會各個角落,講述關乎個體命運的現實故事,展現中國發展的實際成果,讓中國故事更豐滿、有血肉,對外傳播才更有信度、深度和廣度。

在最新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六歲的藏族小姑娘次央拉姆出現在鏡頭中,用稚嫩的聲音說:“我長大了要去北京,看天安門。”這一畫面讓人印象深刻,無疑也體現了這一理念。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後,各類重大國際盛會、賽事接踵而來,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主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未來的幾年裡,中國還將迎來北京冬奧會等主場盛會。這些都是講述中國故事的壯闊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因此,在講述中國故事時,一定要注意消解對立思維,在尊重和理解不同價值觀的前提下開展對外傳播,找到中外價值觀的契合點,盡最大程度表達開展對外交往和對外傳播的善意。如此,傳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作者王鐘的系資深評論員)

責編:李師荀

讓中國故事更豐滿、有血肉,對外傳播才更有信度、深度和廣度。

在最新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六歲的藏族小姑娘次央拉姆出現在鏡頭中,用稚嫩的聲音說:“我長大了要去北京,看天安門。”這一畫面讓人印象深刻,無疑也體現了這一理念。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後,各類重大國際盛會、賽事接踵而來,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主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未來的幾年裡,中國還將迎來北京冬奧會等主場盛會。這些都是講述中國故事的壯闊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因此,在講述中國故事時,一定要注意消解對立思維,在尊重和理解不同價值觀的前提下開展對外傳播,找到中外價值觀的契合點,盡最大程度表達開展對外交往和對外傳播的善意。如此,傳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作者王鐘的系資深評論員)

責編:李師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