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闢蹊徑治卒中:遠程缺血預適應

缺血性卒中(腦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其症狀和預後與自身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程度密切相關。

這表明腦血管的代償與適應和腦組織的缺血代償是一種客觀存在,在卒中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如何提高這種適應力與代償能力?現實中存在一種方法來提高這種缺血適應能力,這就是遠端缺血預適應。截止到2013年,全國有30多家科研機構和醫院對遠端缺血預適應進行了臨床與研究,結果證明: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治療卒中,是一種安全無創,簡單易行的方法。

1

什麼是遠程缺血預適應?

遠程缺血預適應,也常被簡稱為RIP或RIPC(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是指機體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暫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後,通過誘導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臟器(如心臟、大腦、肝臟、腎)對隨後發生的嚴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產生保護作用。由於人類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一種比RIP更好的內源性心腦保護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腦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熱點問題,被醫學界認為是一種最安全的內源性物理療法,

對於心腦血管有著難以替代的保護作用。 形象的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您平常需要吃兩碗飯才能吃飽,經過饑餓訓練,使身體逐漸適應吃一碗飯就感覺不餓了。即使迫不得已餓上幾天,也會比其他人更能耐受饑餓。

2

缺血預適應的發現

1986年,美國學者穆裡(Murry CE)和其同事傑尼斯(Jennings RB)及雷默(Reimer KA)在研究犬心肌缺血模型時,發現阻斷冠狀動脈5分鐘再灌注5分鐘,

反復4次之後可使再阻斷冠狀動脈40分鐘所致的心肌梗死範圍比對照組減少75%。並將其模型研究成果發佈在美國心臟協會的Circulation期刊上。從此,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在醫學界進入廣泛研究和臨床階段,並逐步成為一種新的、行之有效的預防腦血管疾病和幫助恢復心腦血管功能的物理療法。缺血預適應這項技術,最早應用於冠心病的治療上,並逐步應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

3

缺血預適應如何發揮作用?

缺血預適應的作用機制:激發機體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釋放;促使cAMP和蛋白激酶A(PKA)的提升;開發ATP敏感性鉀(KATP)通道和一氧化氮NO;啟動蛋白激酶C(PKC);產生保護性熱體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促使腺苷受體上升。在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可以通過減輕基底膜損傷、減輕腦水腫,

減輕腦梗死體積,抑制神經元凋亡而發揮作用。

4

缺血預適應訓練的臨床應用

缺血預適應15年臨床研究證明:1、2007年至2013年,北京宣武醫院應用這一技術治療心腦缺血患者5000多人。結果顯示:短暫性心腦缺血發作頻率和程度較前有所好轉,腦血流、腦代謝改善率達95.2%以上;2、2010年,湖北中山醫院臨床確認,對大量卒中前期的患者給予遠端缺血預適應的干預,可減少卒中的發生及後果,尤其是對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術者;3、2011年,重慶醫科大附屬第一醫院臨床證明:缺血性卒中RIP組的改善率明顯要高於單純的藥物治療改善率;4、2011年,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解放軍第105醫院聯合臨床觀察發現:缺血預適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起到一定促進作用;5、臨床與研究結果證明:遠程缺血預適應訓練,是一種安全無創,簡單易行的方法。

5

缺血預適應訓練是一種內源性物理治療

缺血預適應調動機體的自身防禦和修復機能,提高大腦及其他器官組織對缺血缺氧的預防和適應能力,是一種內源性物理治療,無手術風險,效果穩定,無衰減,無需終身治療,對於心腦血管病變治療具有獨到作用。它有別於藥物治療和開放手術、支架植入等,無藥物副作用與手術風險,尤其適用於有症狀但達不到手術適應證,有手術適應證卻擔心手術風險的病患。當然缺血預適應訓練只是卒中管理中一個環節,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還必須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戒煙少酒,改變飲食習慣,同時加強鍛煉。

6

缺血預適應訓練的具體方法?

早期在國內外尚沒有專門用於人體進行遠端缺血預適應的醫療儀器,開始出現類比訓練儀,主要為水銀血壓計,主要通過對上肢進行缺血預適應達到對人體其他臟器起到耐缺血的效果。之後專門的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器誕生,2012年“腦心健”研製的成功實現了遠端缺血預適應療法在國內的應用空白,這在國內屬於首創。目前,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器已經發展到智慧化、功能強大化和全自動化的技術水準。

7

缺血預適應訓練的適宜人群?

有三高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有高危因素的中年以上人群,檢查發現明顯動脈硬化患者;年齡較大,不願意或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青年卒中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腦血管狹窄或閉塞的患者,煙霧病患者;思想負擔重,不願意吃藥或想減少藥物用量的患者;急性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8

簡易血壓計訓練方法

如果不採用任何器械,也可採用水銀式血壓計,或用可調控式血壓計來進行缺血預長適應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 患者取平臥位或半坐位,雙上肢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面; 2. 將水銀血壓計袖帶纏繞於一側上臂中上段,氣囊加壓至180~220mmHg,維持5分鐘,隨後釋放氣囊壓力休息5分鐘為一輪;3. 每次連續重複5輪,共50分鐘,每天做兩次。建議上午、下午各1次,雙側上肢交替進行;4. 每天做兩次, 6個月為一個療程。

9

卒中風險評估工具

腦卒中風險評估工具:http://strokecare.com.cn

參考文獻:

1.Zhao W, Meng R, Ma C,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efore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A Proof-of-Concep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irculation. 2017 Apr 4;135(14):1325-1335.

2.Mi T, Yu F, Ji X, et al.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ur Neurol. 2016;76(1-2):28-34.

3.Jin W, Xu W, Chen J,et al.Remote limb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death through ameliorating neuronal oxidative DNA damage and parthanatos. J Neurol Sci. 2016 Jul 15;366:8-17.

4.Xu W, Jin W, Zhang X,et al.Remote Limb Preconditioning Generate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by Modulating the Ex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and TRAIL-Receptors Expression. Cell Mol Neurobiol. 2017 Jan;37(1):169-182.

5.Wang J, Han D, Sun M,et al.A Combination of 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 and Cerebr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hibits Autophagy to Attenuate Plasma HMGB1 and Induce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Stroke in Rat.J Mol Neurosci. 2016 Apr;58(4):424-31.

---------------------------------------------------

腦血流、腦代謝改善率達95.2%以上;2、2010年,湖北中山醫院臨床確認,對大量卒中前期的患者給予遠端缺血預適應的干預,可減少卒中的發生及後果,尤其是對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術者;3、2011年,重慶醫科大附屬第一醫院臨床證明:缺血性卒中RIP組的改善率明顯要高於單純的藥物治療改善率;4、2011年,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解放軍第105醫院聯合臨床觀察發現:缺血預適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起到一定促進作用;5、臨床與研究結果證明:遠程缺血預適應訓練,是一種安全無創,簡單易行的方法。

5

缺血預適應訓練是一種內源性物理治療

缺血預適應調動機體的自身防禦和修復機能,提高大腦及其他器官組織對缺血缺氧的預防和適應能力,是一種內源性物理治療,無手術風險,效果穩定,無衰減,無需終身治療,對於心腦血管病變治療具有獨到作用。它有別於藥物治療和開放手術、支架植入等,無藥物副作用與手術風險,尤其適用於有症狀但達不到手術適應證,有手術適應證卻擔心手術風險的病患。當然缺血預適應訓練只是卒中管理中一個環節,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還必須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戒煙少酒,改變飲食習慣,同時加強鍛煉。

6

缺血預適應訓練的具體方法?

早期在國內外尚沒有專門用於人體進行遠端缺血預適應的醫療儀器,開始出現類比訓練儀,主要為水銀血壓計,主要通過對上肢進行缺血預適應達到對人體其他臟器起到耐缺血的效果。之後專門的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器誕生,2012年“腦心健”研製的成功實現了遠端缺血預適應療法在國內的應用空白,這在國內屬於首創。目前,遠端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器已經發展到智慧化、功能強大化和全自動化的技術水準。

7

缺血預適應訓練的適宜人群?

有三高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有高危因素的中年以上人群,檢查發現明顯動脈硬化患者;年齡較大,不願意或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青年卒中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腦血管狹窄或閉塞的患者,煙霧病患者;思想負擔重,不願意吃藥或想減少藥物用量的患者;急性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8

簡易血壓計訓練方法

如果不採用任何器械,也可採用水銀式血壓計,或用可調控式血壓計來進行缺血預長適應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 患者取平臥位或半坐位,雙上肢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面; 2. 將水銀血壓計袖帶纏繞於一側上臂中上段,氣囊加壓至180~220mmHg,維持5分鐘,隨後釋放氣囊壓力休息5分鐘為一輪;3. 每次連續重複5輪,共50分鐘,每天做兩次。建議上午、下午各1次,雙側上肢交替進行;4. 每天做兩次, 6個月為一個療程。

9

卒中風險評估工具

腦卒中風險評估工具:http://strokecare.com.cn

參考文獻:

1.Zhao W, Meng R, Ma C,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efore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A Proof-of-Concep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irculation. 2017 Apr 4;135(14):1325-1335.

2.Mi T, Yu F, Ji X, et al.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ur Neurol. 2016;76(1-2):28-34.

3.Jin W, Xu W, Chen J,et al.Remote limb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death through ameliorating neuronal oxidative DNA damage and parthanatos. J Neurol Sci. 2016 Jul 15;366:8-17.

4.Xu W, Jin W, Zhang X,et al.Remote Limb Preconditioning Generate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by Modulating the Ex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and TRAIL-Receptors Expression. Cell Mol Neurobiol. 2017 Jan;37(1):169-182.

5.Wang J, Han D, Sun M,et al.A Combination of 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 and Cerebr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hibits Autophagy to Attenuate Plasma HMGB1 and Induce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Stroke in Rat.J Mol Neurosci. 2016 Apr;58(4):42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