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楊黎的《小廢人物》,是華語樂壇此前沒有過的專輯

該如何介紹楊黎,是個難題。

如果我說他畢業於世界八大音樂學院之一的烏克蘭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主修聲樂表演,有著高達C4的極高音域,很多人一定會在腦海浮現出維塔斯、迪瑪希這些歌手的名字。記憶中與這樣的高音相襯的,總是華麗的舞臺和挺括的正裝,形象與聲音,一樣高高在上,這才是大明星應該有的模樣。

然而楊黎卻不是這樣的。

楊黎很能唱,但在他的音樂世界裡,演唱卻不是一條單行道,一條最終只是為了達到C4的小徑。楊黎的音樂世界,更像是一個城堡,這裡面有流行、有古典、有搖滾、有哥特、有民歌、有民謠,還有那些信手拈來的隨興演繹。楊黎的舞臺,不是狹義的那個唱歌的舞臺,而是更廣義的空間,它包括了街頭、歲月和內心。

一個有著華麗高音,卻還以卑微的“小廢人物”為角度,觀察世界、反省內心的歌手,你見過嗎?

這恰恰就是《小廢人物》這張EP專輯的與眾不同之處。雖然楊黎在其中的人聲表現,堪稱是一個聲音演員,但他卻不是在表演技巧,而是以技巧來同步作品的壯闊。如果你只注意音域和音階這些外在,

那麼就是對錯了焦距。

以人文的角度來講,《小廢人物》很像是當年鄭智化《單身逃亡》、《墮落天使》那幾張專輯,專輯整體都有一種濃到化不開的暗黑色調。之所以暗黑,就是因為小人物的卑微、敏感所凝結而成的。畢竟,一個總是光芒四射的小人物內心世界,那肯定是反常的。

當然,技術上的升級與進步,也讓楊黎的這張《小廢人物》,於音樂的表現上,已經突破了早年那種詞曲唱結合的人文情懷,而是將人文情懷與音樂技巧融合在一起,彼此呼應與互動,最終將心聲激蕩成回聲,將心曲串聯成了組曲。

《廢物》可以說是整張專輯支點型的歌曲。以哥特作為氛圍,結合了歌劇搖滾,當華彩的高音與嘶吼的呐喊相互碰撞,

不恰恰是每個小人物,內心總會有那種激蕩嗎?只不過楊黎以一種超越平凡的技巧,將這種靈魂的聲響表現了出來。

而“廢物”這個主題或歌名,既是一種自嘲,實際也是一種勵志,更可以說是一切正在掙扎、正在努力向上游的小人物,應該有的一種價值觀。瞭解自己是“廢物”,才更知道自己的短處和長處,也才能真正過得像個人物。

《小人物狂想曲》則以三拍的華爾滋節拍,為《廢物》的暗黑,找到了一絲輕快的釋放出口。類似吐槽生活與工作的作品,在當代並不少見,但以這種魔幻的編曲方式,尤其是結合華彩高音的演繹來表現,卻是很少見的。有時候,對抗生活的,並不一定是簡單粗暴的搖滾樂,也可以用這樣一種戲謔又戲劇的方式,呈現柳暗花明的別樣精彩。

走出哥特氛圍的《深巷》,即使在編曲上沒有運用特別的元素,但楊黎聲線的氣質,卻讓這首小曲,有了一種世界音樂的味道。但即使是最華彩的部分,楊黎的聲線同樣不是天籟的,即那種不真實的人聲。他的聲線依然保持著足夠的煙火味,就像是傳說中的地籟,同樣美妙卻屬於人間。

楊黎的這張《小廢人物》,也是一張完成度很高的專輯,它不是一張詞曲唱和編曲某一點特別突出,但彼此卻是以工序的方式結合的專輯。可以這麼說,雖然專輯裡出現了搖滾、哥特、歌劇等等元素,但不管是《廢物》還是《小人物狂想曲》,或者是《窩》和《小丑心態》,專輯不僅在編曲上,擁有極高的創造力,和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性。

而且製作人王於陞在這張專輯裡,也是真正滲透到了楊黎所有的作品中,像《小丑心態》裡的吉他Riff,就像是楊黎人聲部分的延伸與迴響,比和聲更像是一體的存在,這也讓整張專輯在音樂上,如同一個綜合體。

不是人文匠氣的風花雪月,也不是透著成功哲學的夢想與初心,楊黎的《小廢人物》,就是一個人完成的小人物群像。但楊黎的音樂,又不是放棄治療的,雖然有灰暗、雖然有自嘲,但音樂的字裡行間,卻總是在看似消極的縫隙,帶來那種來日方長的積極,這種感覺就像當年Beyond所唱的那樣……“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從《Intro》進、從《Outro》出,《小廢人物》整張專輯,就像是楊黎用人聲和音樂的組合,引導聽者來到一個隱秘、幽暗的小人物內心世界。這不是一種絢爛的大秀,而是一組略帶灰暗的小人物狂想曲,讓所有人小物從中感受到,小人物的世界可以普通,但卻不能平庸。

瞭解自己是“廢物”,才更知道自己的短處和長處,也才能真正過得像個人物。

《小人物狂想曲》則以三拍的華爾滋節拍,為《廢物》的暗黑,找到了一絲輕快的釋放出口。類似吐槽生活與工作的作品,在當代並不少見,但以這種魔幻的編曲方式,尤其是結合華彩高音的演繹來表現,卻是很少見的。有時候,對抗生活的,並不一定是簡單粗暴的搖滾樂,也可以用這樣一種戲謔又戲劇的方式,呈現柳暗花明的別樣精彩。

走出哥特氛圍的《深巷》,即使在編曲上沒有運用特別的元素,但楊黎聲線的氣質,卻讓這首小曲,有了一種世界音樂的味道。但即使是最華彩的部分,楊黎的聲線同樣不是天籟的,即那種不真實的人聲。他的聲線依然保持著足夠的煙火味,就像是傳說中的地籟,同樣美妙卻屬於人間。

楊黎的這張《小廢人物》,也是一張完成度很高的專輯,它不是一張詞曲唱和編曲某一點特別突出,但彼此卻是以工序的方式結合的專輯。可以這麼說,雖然專輯裡出現了搖滾、哥特、歌劇等等元素,但不管是《廢物》還是《小人物狂想曲》,或者是《窩》和《小丑心態》,專輯不僅在編曲上,擁有極高的創造力,和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性。

而且製作人王於陞在這張專輯裡,也是真正滲透到了楊黎所有的作品中,像《小丑心態》裡的吉他Riff,就像是楊黎人聲部分的延伸與迴響,比和聲更像是一體的存在,這也讓整張專輯在音樂上,如同一個綜合體。

不是人文匠氣的風花雪月,也不是透著成功哲學的夢想與初心,楊黎的《小廢人物》,就是一個人完成的小人物群像。但楊黎的音樂,又不是放棄治療的,雖然有灰暗、雖然有自嘲,但音樂的字裡行間,卻總是在看似消極的縫隙,帶來那種來日方長的積極,這種感覺就像當年Beyond所唱的那樣……“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從《Intro》進、從《Outro》出,《小廢人物》整張專輯,就像是楊黎用人聲和音樂的組合,引導聽者來到一個隱秘、幽暗的小人物內心世界。這不是一種絢爛的大秀,而是一組略帶灰暗的小人物狂想曲,讓所有人小物從中感受到,小人物的世界可以普通,但卻不能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