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死生衛國百年無人知,2014一張照片轟動全國,半島整村祭奠

日本宰相豐臣秀吉在1592年,也就是中國明萬曆年間,派兵入侵朝鮮。因朝鮮的宗主國是明朝,所以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1598年2月,統帥邢玠受命招募江南水軍,欲以海路運兵以作持久之計,

並調派水陸約15萬軍力進朝鮮。

於是,都督陳璘以兩廣之兵,劉鋌以四川之兵,鄧子龍以浙江、南京之兵前往增援。邢玠將明軍兵力分為水陸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將,中路李如梅,東路麻貴,西路劉鋌,水路陳璘。10月,豐臣秀吉於8月死於京都伏見城的消息傳至朝鮮,日軍士氣因而受挫,開始準備撤退。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撤離,明軍分道進擊。

日將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陳璘當時為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遊擊馬文煥都由他一人調度。陳璘一聲令下,戰艦數百便分佈在忠清、全羅、慶尚等海口。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陳璘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大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長的日本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宗義智、寺澤廣高等部。

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友軍島津義弘引艦隊來援,陳璘亦將其擊敗,結果來援日軍只得揚帆退去。12月,仍然留在朝鮮的日本殘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為崖深道淺,將士不敢進,結果陳璘率部在夜裡潛入,向其進逼,日軍只得逃去。

陳璘,出生于廣東翁源縣,是客家名人,也是明朝率部進入朝鮮半島抗倭的名將。壬辰倭亂,他受命率水軍前去征戰。陳璘的後裔大多留居朝鮮半島。陳璘的軍事才能也被載入韓國史料,如今韓國人對其感恩備至。

韓國的統營忠烈祠都供奉著陳璘大將的聖像,並且每逢祭祀均要大聲誦讀陳璘當年為李舜臣殉難而撰書祭文。

2004年12月7日至10日,陳璘在韓國的十四世孫、韓國陳氏宗親會會長、韓國放送大學教授陳邦植和陳炅度急切要求回到雲浮、雲安尋根祭祖,面對陳家如雲後人韓國後裔幾度激動落淚,並表示:原來我們的老家如此親切。

2014年雲安大營村中韓陳璘祭奠

2005年12月8日,陳邦植重返雲安,激動之下,在陳姓村表示:韓國後裔非常想念祖國和宗室親人。雖兩地相隔,然血緣不斷,心靈相通,這份情必將世代相傳。2011年,陳璘祭奠邀請韓國廣東陳氏宗親會的會長來奉讀。2014年,陳邦植專程從韓國來到陳璘故居雲安大營村,恭慶先祖陳璘誕辰,參加紀念活動。

如今,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皇朝裡有廣東陳氏單姓村,繁衍300多戶、有2000多人,整個村子建立紀念陳璘的祠堂,代代守護家家祭奠。

整個村子建立紀念陳璘的祠堂,代代守護家家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