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廣州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零距離接觸保溫箱裡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出生就留在父母身邊,受到親人的精心呵護;有的孩子,出生的時候由於身體狀況欠佳,不得不離開父母的懷抱,住進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承載著家長的焦慮與希望,

神秘的它究竟是怎樣的?這次,廣州媽媽網的編輯穿上白大褂、戴好口罩,做好多重嚴密的隔離防護後,跟著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的李冰肖副主任走進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帶你近距離接觸監護室裡這群小天使。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樓外觀

住院樓大廳

二胎開放 院內收治重症新生兒增多

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已有兩年多,很多高齡媽媽響應二孩政策,紛紛加入生孩子的大軍中,高齡產婦早產發生率更高,醫院內收治的早產兒數水漲船高。

據李冰肖主任介紹,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兒日益增多,目前醫院每年接診的重症新生兒約有1500個,其中大部分是早產兒。

新生兒監護室走廊

和醫院其他病房不一樣,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十分安靜,這裡只能聽到各種監護儀器運行的滴答聲。

寶寶們安靜地躺在保溫箱裡,保溫箱就等於一個模擬子宮,它給孩子提供適宜的溫度環境和無菌環境,讓孩子們繼續成長。

監護室內的寶寶

監護室裡,醫護人員化身為寶寶們的“臨時爸媽”,給寶寶洗澡、稱重、餵奶、用藥、治療等,由於醫護人員緊缺,他們必須超負荷工作。

重症新生兒容易發生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等嚴重併發症,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這些“臨時爸媽”的精神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著高度集中。

監護室轉運儀器

監護室裡的護士在記錄孩子們的情況

除了早產,宮內窒息、嚴重感染、新生兒肺炎、嚴重的新生兒黃疸、腦出血等都是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收治對象。“醫院對於新生兒會有一個危重症評分,評估達到危重指標的新生兒才需要送進重症監護室。”李冰肖主任介紹道。

醫護人員加入生二胎大軍 新生兒監護室人手緊缺

二胎開放,新生兒出生人口基數增長,加上很多醫護人員也加入追生二胎的部隊,這種供需失衡讓原本緊缺的兒科醫護人員更加捉襟見肘。

由於醫護人員不足,醫院內多名醫護人員不得已提前結束自己的產假,回到醫院值班,她們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甚至還不到三個月。“全面二胎政策開放後,兒科醫護人員緊缺的問題成了很多醫院面臨的難題,為了給孩子更嚴密的監護,我們只能加班加點工作。”李冰肖主任說道。

監護室內部

李冰肖主任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她的假期少得可憐,即便休假也只能停留在距離醫院十分鐘以內車程的地方,以便隨時應對監護室裡的突發狀況。

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

李冰肖主任的孩子已經十歲,她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屈指可數。孩子的家長會、畢業會,她幾乎都沒有出席過,甚至連春節都無法陪在孩子身邊,要在醫院度過。“抱別人孩子的時間比抱自己孩子的時間還要多。 ”她苦笑道。

暑假陪孩子外出遊玩一個星期,這是她能給孩子的最奢侈的時間,這也成了孩子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為了這段遊玩的時間,李冰肖主任必須提前準備好大量的交接工作,在遊玩期間也要保持手機通暢,隨時接收醫院打來的突發電話。

最不忍心家長放棄孩子

對於新生兒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並非繁重的工作量和孩子們複雜的病情,而是家長對患兒的拋棄。

李冰肖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曾遇到家長因經濟困難,放棄救治孩子的案例,可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即便傾盡所有也要救助自己的孩子。

照片中的孩子叫小傑,現在的他笑容燦爛、健康活潑,絲毫也看不出他出生時是一位重症早產兒。

小傑出生時僅780克(一斤多),剛出生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小傑的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這個家庭原本就不富裕,小傑的治療費用更是給這個家庭蒙上了陰影。小傑的母親還是一位腎病患者,她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小傑,這或許是她唯一當母親的機會,她的態度十分堅決,一定要全力拯救孩子的生命。

可面對每月十萬的治療費用,這個家庭顯得束手無策,為了讓小傑得到良好的救治,夫妻倆賣房賣地、四處借錢。他們一邊積極籌措醫療費用,一邊懇請醫院幫幫他們,無論如何一定要救活他們的孩子。

小傑

考慮到小傑的家庭情況,醫院聯合媒體的力量,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忙,在眾人熱心的支持下,小傑的治療費用終於籌夠,小傑得救了!

現在的小傑已經9歲,孩子的父母經常會給李冰肖主任發照片,彙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展。“工作雖然辛苦,但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們健康成長,我們也覺得很開心。”李冰肖主任如是說。

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困難的早產家庭,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其他機構共同發起“拯救掌心寶寶”公益活動,為困難早產兒家庭籌募治療費用,給更多早產患兒帶來福音。“我們經常聯合媒體一起發起社會捐助,儘量幫助困難早產兒家庭減輕負擔,但醫院的能力畢竟有限,在這裡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都給這類人群多點關愛。”

這個孩子也是早產兒,他出生時才25周,850克。現在孩子聰明健康,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孩子的父母時不時會發孩子的照片給李主任,彙報孩子的情況。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是離新生最近,也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這裡是創造生命奇跡的地方。在這裡,每天都有孩子的生命被成功搶救回來,這背後離不開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他們就是寶寶們的守護天使,也是病魔的終結者,有了他們,這些寶寶才得以健康地回到父母的身邊。

廣州媽媽網編輯後話:

做這期內容的時候,心裡有些忐忑,小編生孩子的時候,孩子由於產程太長導致腦部缺氧,不得不在監護室住了幾天。初為人母,擔心、自責、後悔、擔心、埋怨……各種滋味參雜心間。除了擔心孩子的病情,最擔憂的莫過於孩子在監護室裡的護理情況:孩子能否吃飽,孩子哭了怎麼辦,醫護人員是否會照顧好孩子?監護室裡的探視時間十分嚴格,雖然如此,孩子的爸爸還是每天走到監護室大門外,眼巴巴地盯著監護室所在的位置,似乎這樣就能盼得孩子健康歸來。

踏入監護室裡那一刹,看著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忙忙碌碌,我的心也隨之揪緊。聽著李冰肖主任的介紹,看著躺在保溫箱裡這群小天使,我繃緊的心慢慢放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沒有想像中可怕,孩子們有著自己的守護神,那就是這群可敬的醫護人員,他們減少陪伴家庭的時間,放棄自己的娛樂活動,一心守著這群小寶貝。與其說他們是專注於本職工作,倒不如說他們把全部疼愛都傾注給這群孩子。

新生兒出生人口基數增長,加上很多醫護人員也加入追生二胎的部隊,這種供需失衡讓原本緊缺的兒科醫護人員更加捉襟見肘。

由於醫護人員不足,醫院內多名醫護人員不得已提前結束自己的產假,回到醫院值班,她們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甚至還不到三個月。“全面二胎政策開放後,兒科醫護人員緊缺的問題成了很多醫院面臨的難題,為了給孩子更嚴密的監護,我們只能加班加點工作。”李冰肖主任說道。

監護室內部

李冰肖主任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她的假期少得可憐,即便休假也只能停留在距離醫院十分鐘以內車程的地方,以便隨時應對監護室裡的突發狀況。

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

李冰肖主任的孩子已經十歲,她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屈指可數。孩子的家長會、畢業會,她幾乎都沒有出席過,甚至連春節都無法陪在孩子身邊,要在醫院度過。“抱別人孩子的時間比抱自己孩子的時間還要多。 ”她苦笑道。

暑假陪孩子外出遊玩一個星期,這是她能給孩子的最奢侈的時間,這也成了孩子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為了這段遊玩的時間,李冰肖主任必須提前準備好大量的交接工作,在遊玩期間也要保持手機通暢,隨時接收醫院打來的突發電話。

最不忍心家長放棄孩子

對於新生兒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並非繁重的工作量和孩子們複雜的病情,而是家長對患兒的拋棄。

李冰肖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曾遇到家長因經濟困難,放棄救治孩子的案例,可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即便傾盡所有也要救助自己的孩子。

照片中的孩子叫小傑,現在的他笑容燦爛、健康活潑,絲毫也看不出他出生時是一位重症早產兒。

小傑出生時僅780克(一斤多),剛出生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小傑的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這個家庭原本就不富裕,小傑的治療費用更是給這個家庭蒙上了陰影。小傑的母親還是一位腎病患者,她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小傑,這或許是她唯一當母親的機會,她的態度十分堅決,一定要全力拯救孩子的生命。

可面對每月十萬的治療費用,這個家庭顯得束手無策,為了讓小傑得到良好的救治,夫妻倆賣房賣地、四處借錢。他們一邊積極籌措醫療費用,一邊懇請醫院幫幫他們,無論如何一定要救活他們的孩子。

小傑

考慮到小傑的家庭情況,醫院聯合媒體的力量,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忙,在眾人熱心的支持下,小傑的治療費用終於籌夠,小傑得救了!

現在的小傑已經9歲,孩子的父母經常會給李冰肖主任發照片,彙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展。“工作雖然辛苦,但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們健康成長,我們也覺得很開心。”李冰肖主任如是說。

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困難的早產家庭,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其他機構共同發起“拯救掌心寶寶”公益活動,為困難早產兒家庭籌募治療費用,給更多早產患兒帶來福音。“我們經常聯合媒體一起發起社會捐助,儘量幫助困難早產兒家庭減輕負擔,但醫院的能力畢竟有限,在這裡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都給這類人群多點關愛。”

這個孩子也是早產兒,他出生時才25周,850克。現在孩子聰明健康,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孩子的父母時不時會發孩子的照片給李主任,彙報孩子的情況。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是離新生最近,也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這裡是創造生命奇跡的地方。在這裡,每天都有孩子的生命被成功搶救回來,這背後離不開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他們就是寶寶們的守護天使,也是病魔的終結者,有了他們,這些寶寶才得以健康地回到父母的身邊。

廣州媽媽網編輯後話:

做這期內容的時候,心裡有些忐忑,小編生孩子的時候,孩子由於產程太長導致腦部缺氧,不得不在監護室住了幾天。初為人母,擔心、自責、後悔、擔心、埋怨……各種滋味參雜心間。除了擔心孩子的病情,最擔憂的莫過於孩子在監護室裡的護理情況:孩子能否吃飽,孩子哭了怎麼辦,醫護人員是否會照顧好孩子?監護室裡的探視時間十分嚴格,雖然如此,孩子的爸爸還是每天走到監護室大門外,眼巴巴地盯著監護室所在的位置,似乎這樣就能盼得孩子健康歸來。

踏入監護室裡那一刹,看著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忙忙碌碌,我的心也隨之揪緊。聽著李冰肖主任的介紹,看著躺在保溫箱裡這群小天使,我繃緊的心慢慢放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沒有想像中可怕,孩子們有著自己的守護神,那就是這群可敬的醫護人員,他們減少陪伴家庭的時間,放棄自己的娛樂活動,一心守著這群小寶貝。與其說他們是專注於本職工作,倒不如說他們把全部疼愛都傾注給這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