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掃碼點贊!河南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院長宋兆普候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讓河南正能量再次感動中國

宋兆普與患兒們在一起

中原網訊這是晴朗冬日的一個午後,

暖暖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房間。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地簇擁著一位滿頭華髮的中年男子,依次從他手裡拿小麵包吃,幾個孩子高聲叫著“爺爺、爺爺”,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麵包塞到他嘴邊,快樂得像一群雛鳥。

仔細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他們不是普通的孩子。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福利院的腦癱患兒,在這裡一住就是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坐在孩子們中間,滿臉慈愛笑容,被他們稱為“爺爺”的人,是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的院長宋兆普。從2009年至今,醫院共救治了全國各地福利機構收養的腦癱棄嬰和社會腦癱患兒8000余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宋兆普也從孩子們口中的“爸爸”變成了“爺爺”。那一刻,陽光瀑布一樣傾瀉在房間裡,仿佛給他和孩子們鍍上一層明亮的光圈。那場景讓人覺得,如果人間有天使,那一定就是他的模樣。

宋兆普為一對雙胞胎患兒鼓勁加油

初心不改救助腦癱患兒

在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病房樓6樓和7樓的房間,格局和其他樓層完全不同。

這裡的房間都是大大的,裡面依次擺滿了四周有欄杆的小床,每個房間都有好幾個護工照料。兩個樓層的病房,

常年都住著3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福利院的腦癱患兒。

走進病房,你會驚訝于孩子們的伶俐和漂亮。來自焦作社會福利院的小宇馬上就要滿兩歲了,一看到有人進來,就站在自己的小床上熱情地揮手,非常主動地和人交流,又樂觀又開朗,完全不怕生。護士說,小宇已經在醫院住了一年多,治療效果非常好,行動能力完全恢復,和正常孩子一樣能跑能跳。3歲的依慧來自駐馬店兒童福利院,

已經住院治療兩年,剛來時腿不能動,站不起來。現在已經能扶著小床的欄杆站起來,並進行簡單的溝通。

近10年間,一批批的孩子來了又走,而宋兆普卻始終堅守在這裡,懷抱一顆初心,任青絲變成白髮,從“爸爸”變成“爺爺”。只有他和他的員工們知道,這些年來究竟付出了多少。

這是一組令人百感交集的數字,自2009年3月以來,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先後救治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福利機構腦癱棄嬰3000餘名。

其中,已有800多名趨於正常化,520名陸續被國外家庭收養。每年春節,這些被宋兆普改變命運的孩子,都會從異國他鄉發來視頻,給他拜年。而感性的他,每次都高興得淚流滿面。

醫院走廊張貼著腦癱患兒的繪畫作品

“我絕對不能坐視不救”

說起與腦癱患兒結緣的來龍去脈,是一個長長的故事。1964年,宋兆普出生在汝州市紙坊鄉陶村的一個中醫世家。15歲初中畢業就開始跟父親學醫,傳承中醫醫術,治病救人,至今已有38個年頭。

宋兆普說,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頗深。“他在世時常教育我,說病人是醫生的恩人”,意思是說,醫生的技術和經驗都是病人給的,所以醫生要懂得感恩,要盡心盡力給病人看病,不能多收病人一分錢。

父親的精湛醫術、無私大愛,影響了宋兆普的一生。多年來,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刻苦鑽研,發揮祖國傳統中醫藥優勢,探索形成了“中藥治療、運動康復、營養撫育”治療兒童腦癱三位一體的“金庚康復療法”,通過了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2009年3月,宋兆普與河南省民政廳的領導一起到福利院考察。他驚訝地發現,福利院的棄兒中,70%都是腦癱患兒。孩子們的情況很差,有的身子軟得像麵條、有的身子硬得像根棍,姿勢扭曲,手拿不住東西,不會吃、不會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福利院的人手短缺,一個護工要管40多個孩子,根本顧不過來,有些孩子瘦弱不堪,有些常年臥床得了褥瘡。

一雙雙痛苦無助的眼睛,刺痛了宋兆普的心,“我是流著淚走出福利院的,當時就下決心,絕對不能坐視不救”。第一批126個來自全省各地福利院的腦癱患兒,因此得以來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接受救治,宋兆普也從此與救助腦癱患兒的公益事業結緣,這一干就是近10年。

最艱難時刻也沒想過放棄

你相信“一夜白頭”這種事嗎?它就真切地發生在宋兆普的身上,雖然並不是一夜那麼誇張。大部分53歲的中年人還是黑髮,但是自從救助腦癱患兒之後,付出大量心血的宋兆普,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徹底白了頭。

那是2010年的下半年,金庚康復醫院走到了最艱難的時候。“那時我們剛剛開始救助腦癱患兒,還不是民政部門的定點醫院,沒有任何慈善專案支援,全部費用都是自己承擔”。第一批來醫院治療的孩子,嚴重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多伴有併發症,宋兆普帶領團隊從調整營養結構、合理餵養、配合家庭式的關愛護理入手,近一年半時間,醫院投入的治療費、孤兒生活費、養護費等費用累計達700萬元。治病難,養護更是一項漫長又艱巨的工作。進入秋天,由於免疫力低下,70多個孩子相繼得上肺炎和秋季腹瀉,宋兆普的心緊緊地揪了起來。“我不能讓孩子在這裡出事啊!”宋兆普說,當時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境況可以用如履薄冰來形容。生病的孩子們一天要用78支白蛋白,10多箱奶粉,3000多片尿不濕。醫院的所有收入,除了給員工開支之外全部貼了進去,宋兆普甚至不得不變賣父親留下的麝香等名貴藥材和一處房產。那段時間,他的頭髮迅速地全部變白了。但是,對於自己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精力、心血,他卻毫無怨言,“我是醫生,見死不救壞良心啊!”一句簡單質樸的話語,就是他對自己善舉的全部總結。

至今,宋兆普仍然記得,第一批收治的患兒中,有70多名完全治癒,並且被國外家庭收養。他們的命運,被宋兆普徹底改寫。如今,最艱難的時候都已過去,而由宋兆普的父親宋金庚先生創辦的金庚康復醫院,也被民政部確定為腦癱孤兒康復治療“明天計畫”省級和全國定點醫院,河南省科技廳確定的“河南省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殘聯確定的“河南省腦癱兒童康復中心”,被國家民委授予“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病房內懸掛著醫護人員折疊的紙鶴

在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康復三科,住著一對11歲的雙胞胎,天宇和天琦。從7歲時來院治療,他們已經在這裡住了整整4年。這對雙胞胎來自濮陽,因為患有腦癱,他們的媽媽拋下孩子離家出走,不知所蹤,父親在外出打工時意外身故,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們。4年前,經人介紹,天宇和天琦的爺爺奶奶找到了宋兆普,從此,幫助這一家人就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走進康復三科,一個白淨的小男孩騎著一輛三輪童車在病房走廊裡玩耍,醫護人員來來去去都要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膀,叮囑他騎慢點,別摔跤,別撞了人。

這是雙胞胎裡病情較輕的天琦,經過精心治療,孩子基本可以自由活動;而病情較重的天宇,仍然無法站立,只能坐在小小的輪椅上。4年住下來,他們和科室的醫護人員已經親如一家。前不久,雙胞胎的爺爺查出肺癌,不得不回濮陽治療,目前只有奶奶在醫院照顧兩個孩子。宋兆普再三叮囑她,下次回家時,一定要到當地政府申請辦理特困證明,“這樣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多申請一些救助。”

宋兆普說,雙胞胎的治療費用,由省殘聯的慈善項目每人每年補助1.2萬元,醫保大病救助再報銷一部分,其餘部分全部由醫院承擔。粗略估計,4年來,醫院為救治天宇和天琦,已經花費了40多萬元。

據悉,像天宇和天琦這樣的貧困社會腦癱患兒,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歷年來已救治逾6000人。

一名患兒親吻宋兆普

救助患兒讓豫疆親如一家

來自伊犁州的古米娜是哈薩克族人,她1歲2個月大的孩子由於早產和新生兒黃疸,患上了膽紅素腦病。這種俗稱“軟癱”的疾病,導致孩子渾身沒勁,脖子直不起來,四肢也軟綿綿的。古米娜和丈夫多方打聽,於11月30日慕名來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古米娜驚喜地發現,孩子的脖子似乎快要直起來了,以前睡眠不好,日夜啼哭,現在也大有改善。

像古米娜母子這樣來自新疆的家長和患兒,目前在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還有10餘例,他們都是金庚康復醫院與和田地區殘聯合作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治腦癱兒童”活動的受益者。

2015年6~7月,宋兆普應新疆和田地委、行署的邀請,兩次赴新疆考察了和田地區腦癱疾病的治療和分佈情況。篩查結果顯示,和田地區230萬人口中,6歲以下的腦癱患兒就有4000餘名。但是,卻沒有一家專業的康復醫院。面對一個個因腦癱導致神情呆滯、身體僵硬扭曲,不會走、不會坐、不會說話的孩子,宋兆普決定,儘快利用中醫藥加康復治療救治新疆腦癱患兒,幫助這些一貧如洗,依然對孩子不離不棄的維吾爾族同胞走出困境。

在新疆和田地區黨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治腦癱兒童”活動,先後接收墨玉、洛浦等7個縣市的49名維吾爾族腦癱患兒來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進行免費康復治療。

輸出醫術幫助成立康復機構

這49個孩子經過系統科學的治療,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90%。康復回到家鄉後,當地更多的腦癱患兒家長看到了希望,都想帶孩子來河南治療。但和田地區的腦癱患兒全部來汝州治療很不現實,當務之急是在和田當地組建腦癱康復醫院,使更多的腦癱患兒得到及時救治。

在這種背景下,和田墨玉羅科曼醫院和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簽訂了和田地區腦癱患兒救治協議書。由金庚康復醫院與羅科曼醫院合作在墨玉縣建立腦癱兒童康復中心,由金庚康復醫院負責培訓腦癱專業康復技術人員,傳授中醫藥治療方法和技術,提供治療兒童腦癱的專用藥。

2015年10月,墨玉金庚羅科曼醫院正式掛牌,填補了和田地區多年來無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的空白。金庚康復醫院通過在院培訓和組派專家到新疆實地培訓指導等多種形式,為和田培訓少數民族康復技師176名,護士30余名,醫生20多名,使他們基本掌握了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技術和蠟療、推拿療法、語言療法、腦迴圈訓練、運動療法、針灸治療等方法。

截至目前,金庚羅科曼醫院也發展到了3家,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和田腦癱重症患兒送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救治,輕症患兒在當地醫院救治。兩年多來,兩地醫院共救治2176名新疆腦癱患兒,其中370多人徹底治癒,1437名好轉出院。

放大愛心治病又扶貧

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助腦癱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宋兆普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治好一個腦癱患兒,就相當於拔掉了一個家庭的窮根,實現以“精准醫療”助推精准扶貧的目標。為了放大愛心,讓更多的維吾爾族腦癱患兒及其家庭受益,經過縝密考察,醫院挑選了20名家長,向他們傳授康復知識,教他們掌握基本的康復手法和技巧,使他們在給自己的孩子進行家庭康復的同時,又可以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脫貧就業。據悉,這些掌握了基本康復手法和技巧的家長,都已經在和田地區的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實現了就業。“我們同時還在當地貧困家庭中招收了250余名初高中畢業生,分期分批進行康復技師的定向培訓,畢業後可以在金庚羅科曼醫院實現就業。”

對當地貧困家庭的幫助,不僅限於培訓康復技師。墨玉縣芒來鄉阿克塔木村村民佐日古麗,在縣城開了一家蛋糕店,她的女兒出生兩個月時,被診斷為腦癱。為了給女兒治病,佐日古麗顧不得蛋糕店的生意,到處奔走給女兒看病,欠下了好幾萬元病情也不見好轉。

遇見宋兆普之後,佐日古麗帶女兒來到汝州治療。當時孩子已經9個月大,不會獨坐,不會爬,不會站,但是經過3個多月的治療,女兒麥爾比耶的智力和運動能力都接近了正常。在宋兆普的幫助下,在孩子治病期間,佐日古麗到汝州的知名蛋糕房學習製作蛋糕的新工藝新技術。孩子康復回到新疆後,佐日古麗重開了蛋糕房,製作的品種從以前的10多個增加到30多個,由一家店發展到兩三家,招用的工人有30多人,不但還清了外債,還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7年7月,宋兆普再次到新疆回訪腦癱患兒的康復情況,佐日古麗聞訊送來了一個精心設計製作的大蛋糕,上面寫著:“宋院長歡迎你們!感謝黨和政府!56個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維護好民族團結!”

掃碼為宋兆普點贊,讓河南正能量再次感動中國

“我絕對不能坐視不救”

說起與腦癱患兒結緣的來龍去脈,是一個長長的故事。1964年,宋兆普出生在汝州市紙坊鄉陶村的一個中醫世家。15歲初中畢業就開始跟父親學醫,傳承中醫醫術,治病救人,至今已有38個年頭。

宋兆普說,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頗深。“他在世時常教育我,說病人是醫生的恩人”,意思是說,醫生的技術和經驗都是病人給的,所以醫生要懂得感恩,要盡心盡力給病人看病,不能多收病人一分錢。

父親的精湛醫術、無私大愛,影響了宋兆普的一生。多年來,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刻苦鑽研,發揮祖國傳統中醫藥優勢,探索形成了“中藥治療、運動康復、營養撫育”治療兒童腦癱三位一體的“金庚康復療法”,通過了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2009年3月,宋兆普與河南省民政廳的領導一起到福利院考察。他驚訝地發現,福利院的棄兒中,70%都是腦癱患兒。孩子們的情況很差,有的身子軟得像麵條、有的身子硬得像根棍,姿勢扭曲,手拿不住東西,不會吃、不會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福利院的人手短缺,一個護工要管40多個孩子,根本顧不過來,有些孩子瘦弱不堪,有些常年臥床得了褥瘡。

一雙雙痛苦無助的眼睛,刺痛了宋兆普的心,“我是流著淚走出福利院的,當時就下決心,絕對不能坐視不救”。第一批126個來自全省各地福利院的腦癱患兒,因此得以來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接受救治,宋兆普也從此與救助腦癱患兒的公益事業結緣,這一干就是近10年。

最艱難時刻也沒想過放棄

你相信“一夜白頭”這種事嗎?它就真切地發生在宋兆普的身上,雖然並不是一夜那麼誇張。大部分53歲的中年人還是黑髮,但是自從救助腦癱患兒之後,付出大量心血的宋兆普,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徹底白了頭。

那是2010年的下半年,金庚康復醫院走到了最艱難的時候。“那時我們剛剛開始救助腦癱患兒,還不是民政部門的定點醫院,沒有任何慈善專案支援,全部費用都是自己承擔”。第一批來醫院治療的孩子,嚴重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多伴有併發症,宋兆普帶領團隊從調整營養結構、合理餵養、配合家庭式的關愛護理入手,近一年半時間,醫院投入的治療費、孤兒生活費、養護費等費用累計達700萬元。治病難,養護更是一項漫長又艱巨的工作。進入秋天,由於免疫力低下,70多個孩子相繼得上肺炎和秋季腹瀉,宋兆普的心緊緊地揪了起來。“我不能讓孩子在這裡出事啊!”宋兆普說,當時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境況可以用如履薄冰來形容。生病的孩子們一天要用78支白蛋白,10多箱奶粉,3000多片尿不濕。醫院的所有收入,除了給員工開支之外全部貼了進去,宋兆普甚至不得不變賣父親留下的麝香等名貴藥材和一處房產。那段時間,他的頭髮迅速地全部變白了。但是,對於自己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精力、心血,他卻毫無怨言,“我是醫生,見死不救壞良心啊!”一句簡單質樸的話語,就是他對自己善舉的全部總結。

至今,宋兆普仍然記得,第一批收治的患兒中,有70多名完全治癒,並且被國外家庭收養。他們的命運,被宋兆普徹底改寫。如今,最艱難的時候都已過去,而由宋兆普的父親宋金庚先生創辦的金庚康復醫院,也被民政部確定為腦癱孤兒康復治療“明天計畫”省級和全國定點醫院,河南省科技廳確定的“河南省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殘聯確定的“河南省腦癱兒童康復中心”,被國家民委授予“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病房內懸掛著醫護人員折疊的紙鶴

在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康復三科,住著一對11歲的雙胞胎,天宇和天琦。從7歲時來院治療,他們已經在這裡住了整整4年。這對雙胞胎來自濮陽,因為患有腦癱,他們的媽媽拋下孩子離家出走,不知所蹤,父親在外出打工時意外身故,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們。4年前,經人介紹,天宇和天琦的爺爺奶奶找到了宋兆普,從此,幫助這一家人就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走進康復三科,一個白淨的小男孩騎著一輛三輪童車在病房走廊裡玩耍,醫護人員來來去去都要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膀,叮囑他騎慢點,別摔跤,別撞了人。

這是雙胞胎裡病情較輕的天琦,經過精心治療,孩子基本可以自由活動;而病情較重的天宇,仍然無法站立,只能坐在小小的輪椅上。4年住下來,他們和科室的醫護人員已經親如一家。前不久,雙胞胎的爺爺查出肺癌,不得不回濮陽治療,目前只有奶奶在醫院照顧兩個孩子。宋兆普再三叮囑她,下次回家時,一定要到當地政府申請辦理特困證明,“這樣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多申請一些救助。”

宋兆普說,雙胞胎的治療費用,由省殘聯的慈善項目每人每年補助1.2萬元,醫保大病救助再報銷一部分,其餘部分全部由醫院承擔。粗略估計,4年來,醫院為救治天宇和天琦,已經花費了40多萬元。

據悉,像天宇和天琦這樣的貧困社會腦癱患兒,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歷年來已救治逾6000人。

一名患兒親吻宋兆普

救助患兒讓豫疆親如一家

來自伊犁州的古米娜是哈薩克族人,她1歲2個月大的孩子由於早產和新生兒黃疸,患上了膽紅素腦病。這種俗稱“軟癱”的疾病,導致孩子渾身沒勁,脖子直不起來,四肢也軟綿綿的。古米娜和丈夫多方打聽,於11月30日慕名來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古米娜驚喜地發現,孩子的脖子似乎快要直起來了,以前睡眠不好,日夜啼哭,現在也大有改善。

像古米娜母子這樣來自新疆的家長和患兒,目前在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還有10餘例,他們都是金庚康復醫院與和田地區殘聯合作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治腦癱兒童”活動的受益者。

2015年6~7月,宋兆普應新疆和田地委、行署的邀請,兩次赴新疆考察了和田地區腦癱疾病的治療和分佈情況。篩查結果顯示,和田地區230萬人口中,6歲以下的腦癱患兒就有4000餘名。但是,卻沒有一家專業的康復醫院。面對一個個因腦癱導致神情呆滯、身體僵硬扭曲,不會走、不會坐、不會說話的孩子,宋兆普決定,儘快利用中醫藥加康復治療救治新疆腦癱患兒,幫助這些一貧如洗,依然對孩子不離不棄的維吾爾族同胞走出困境。

在新疆和田地區黨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治腦癱兒童”活動,先後接收墨玉、洛浦等7個縣市的49名維吾爾族腦癱患兒來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進行免費康復治療。

輸出醫術幫助成立康復機構

這49個孩子經過系統科學的治療,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90%。康復回到家鄉後,當地更多的腦癱患兒家長看到了希望,都想帶孩子來河南治療。但和田地區的腦癱患兒全部來汝州治療很不現實,當務之急是在和田當地組建腦癱康復醫院,使更多的腦癱患兒得到及時救治。

在這種背景下,和田墨玉羅科曼醫院和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簽訂了和田地區腦癱患兒救治協議書。由金庚康復醫院與羅科曼醫院合作在墨玉縣建立腦癱兒童康復中心,由金庚康復醫院負責培訓腦癱專業康復技術人員,傳授中醫藥治療方法和技術,提供治療兒童腦癱的專用藥。

2015年10月,墨玉金庚羅科曼醫院正式掛牌,填補了和田地區多年來無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的空白。金庚康復醫院通過在院培訓和組派專家到新疆實地培訓指導等多種形式,為和田培訓少數民族康復技師176名,護士30余名,醫生20多名,使他們基本掌握了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技術和蠟療、推拿療法、語言療法、腦迴圈訓練、運動療法、針灸治療等方法。

截至目前,金庚羅科曼醫院也發展到了3家,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和田腦癱重症患兒送到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救治,輕症患兒在當地醫院救治。兩年多來,兩地醫院共救治2176名新疆腦癱患兒,其中370多人徹底治癒,1437名好轉出院。

放大愛心治病又扶貧

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援疆救助腦癱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宋兆普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治好一個腦癱患兒,就相當於拔掉了一個家庭的窮根,實現以“精准醫療”助推精准扶貧的目標。為了放大愛心,讓更多的維吾爾族腦癱患兒及其家庭受益,經過縝密考察,醫院挑選了20名家長,向他們傳授康復知識,教他們掌握基本的康復手法和技巧,使他們在給自己的孩子進行家庭康復的同時,又可以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脫貧就業。據悉,這些掌握了基本康復手法和技巧的家長,都已經在和田地區的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實現了就業。“我們同時還在當地貧困家庭中招收了250余名初高中畢業生,分期分批進行康復技師的定向培訓,畢業後可以在金庚羅科曼醫院實現就業。”

對當地貧困家庭的幫助,不僅限於培訓康復技師。墨玉縣芒來鄉阿克塔木村村民佐日古麗,在縣城開了一家蛋糕店,她的女兒出生兩個月時,被診斷為腦癱。為了給女兒治病,佐日古麗顧不得蛋糕店的生意,到處奔走給女兒看病,欠下了好幾萬元病情也不見好轉。

遇見宋兆普之後,佐日古麗帶女兒來到汝州治療。當時孩子已經9個月大,不會獨坐,不會爬,不會站,但是經過3個多月的治療,女兒麥爾比耶的智力和運動能力都接近了正常。在宋兆普的幫助下,在孩子治病期間,佐日古麗到汝州的知名蛋糕房學習製作蛋糕的新工藝新技術。孩子康復回到新疆後,佐日古麗重開了蛋糕房,製作的品種從以前的10多個增加到30多個,由一家店發展到兩三家,招用的工人有30多人,不但還清了外債,還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7年7月,宋兆普再次到新疆回訪腦癱患兒的康復情況,佐日古麗聞訊送來了一個精心設計製作的大蛋糕,上面寫著:“宋院長歡迎你們!感謝黨和政府!56個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維護好民族團結!”

掃碼為宋兆普點贊,讓河南正能量再次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