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揪心!蘇州一9月大嬰兒慘遭燙傷,罪魁禍首竟是這件家電……

昨天下午,由於道路擁擠,在蘇州交警的護送開道下,一個才出生9個多月的女寶寶,被緊急送到了蘇大附兒院園區院燒傷科,經醫生診斷,小嬰兒的燙傷面積達10%,中等程度燙傷。

這麼小的寶寶怎麼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燙傷呢,記者詢問孩子父母後才知道,竟是家中常用的蒸蛋器造成的!

原來,當天下午,孩子的媽媽將裝有剛煮好的南瓜湯的蒸蛋器隨手放在了桌子上,而孩子看見了就想抓蒸蛋器玩,不想這近100℃的南瓜湯就潑在了身上。

據瞭解,近幾年,因孩子接觸到帶熱源的電器而燙傷的案例不勝枚舉。有資料顯示,在1歲至1歲半之間,3個寶寶裡有1個發生燙燒傷!

除了蒸蛋器,這些家電一不小心也會燙傷孩子!

電水壺

眾所周知,大多數電水壺僅僅需要一個按鍵就可以即刻加熱,

而裝有沸水的水壺,其溫度可高達200℃!

因此,家長要留意電水壺的擺放位置,電線、插頭不要放在寶寶能接觸到的地方,使用完以後,要注意及時收起來,避免寶寶觸碰,因為餘熱還在,也易造成燙傷。

電飯煲、電磁爐平底鍋

燒飯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可高達95℃,

如果寶寶的手或臉接近那些蒸汽,就會造成嚴重燙傷。而加熱後的平底鍋可達500℃,為免發生廚房以外,媽媽絕對不要單手抱著寶寶站在爐灶前烹飪,以免寶寶的腳碰到滾燙的煎鍋或者電飯煲。此外,也要注意鍋柄要朝向寶寶手夠不到的一側,以免被寶寶抓到打翻。

飲水機

飲水機操作方便,再加上好奇寶寶因為一時貪玩,很容易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自己打開,熱水很容易會燙傷寶寶的稚嫩的小手。所以建議家長要把飲水機放在寶寶不易觸碰的地方,長時間不用飲水機時,最好將飲水機關掉。

熨斗

熨斗的溫度最高可達200℃左右。無論在使用中,還是在預熱時,或在使用後都不要讓寶寶靠近。建議媽媽最好在寶寶睡著後,或者在寶寶不會進來的房間內使用。使用後也必須放置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檯燈

不要小看小檯燈的燈泡哦,燈泡長期開著也會發熱發燙,一旦寶寶的手被卡在燈罩裡,就很有可能會被炙熱的燈泡燙傷。所以,一定要把它們移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電暖爐、蒸汽加濕器

如果在孩子的房間裡使用加濕器或暖爐,將加濕器放在孩子夠不著的高處,預防孩子不小心接觸熱蒸汽,同時要確保放的位置堅固穩定,加濕器不會輕易掉落下來。。暖爐也要放置安全位置,謹防長時間近距離而導致燙傷。

敲黑板!家長朋友要注意!

安全提示:易造成燙傷的熱源應全部移到1米以上的高度

加重引起的燙燒傷事故很大程度是由於大人錯誤估計寶寶“大概還夠不著吧”,大意了,才會發生不幸。

當一名1歲左右的寶寶倚在矮桌邊時,可拿到40釐米遠的東西。即使是70釐米高的桌子,經證實寶寶最遠也能伸到15釐米內的距離,寶寶的活動範圍比大人想像的要大得多。

寶寶還未建立“碰到燙的東西會燙傷”這一認識,因此有危險的電飯煲、熱水壺、熨斗等電器應放置在寶寶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切實做好安全預防措施。另外,由50度左右的電熱毯引起的低溫燙傷案例也有增多趨勢,家長朋友也要注意!

孩子燙傷後,怎麼辦?

分情況做處理

一度燙傷:沒有水泡的情況下

寶寶僅有皮膚表皮的燙傷,皮膚紅腫刺痛無水泡。迅速用水龍頭裡的冷水連續沖15分鐘以上,待患處冷卻後,可塗上濕潤燒傷膏。

二度燙傷:有水泡的情況下

如果燙傷處出現水泡,切記不要弄破!不建議用冷水沖洗,以免水泡破裂,這時可將燙傷部位置於冷水中浸泡15-30分鐘。冷卻後再用消毒紗布包紮。

三度燙傷:燙傷範圍大、程度嚴重

如果寶寶燙/燒傷範圍大、程度嚴重,或皮膚已經脫落,則需要立刻帶寶寶到醫院就診處理,而在此之前務必儘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切忌擅自處理傷口。

燒傷部位被衣物覆蓋

對於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的燒傷,不要急忙脫衣服,因為衣服(特別是化纖類)在燒著後容易粘連著皮膚,一旦用力,會連帶皮膚撕下來。這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往衣服上澆冷水,待局部溫度下降後,再輕輕脫去或用剪刀縱向剪開,再做進一步的緊急處理。

孩子燙傷後,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做!

不要輕信偏方,在孩子燙傷處塗抹東西,如醬油、牙膏等;不要挑破水泡,不要碰觸傷口;不要冰敷!

小編寄語

孩子發生燙傷後,家長一定不能慌,要把握好急救措施,脫離危險源,降溫、安撫情緒、防感染、判斷傷情,然後送醫。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防範于未然,平時就要培養孩子注意安全,正確認識家電和熱水瓶,將燙傷的幾率降到0!

來源整理自網路

一旦寶寶的手被卡在燈罩裡,就很有可能會被炙熱的燈泡燙傷。所以,一定要把它們移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電暖爐、蒸汽加濕器

如果在孩子的房間裡使用加濕器或暖爐,將加濕器放在孩子夠不著的高處,預防孩子不小心接觸熱蒸汽,同時要確保放的位置堅固穩定,加濕器不會輕易掉落下來。。暖爐也要放置安全位置,謹防長時間近距離而導致燙傷。

敲黑板!家長朋友要注意!

安全提示:易造成燙傷的熱源應全部移到1米以上的高度

加重引起的燙燒傷事故很大程度是由於大人錯誤估計寶寶“大概還夠不著吧”,大意了,才會發生不幸。

當一名1歲左右的寶寶倚在矮桌邊時,可拿到40釐米遠的東西。即使是70釐米高的桌子,經證實寶寶最遠也能伸到15釐米內的距離,寶寶的活動範圍比大人想像的要大得多。

寶寶還未建立“碰到燙的東西會燙傷”這一認識,因此有危險的電飯煲、熱水壺、熨斗等電器應放置在寶寶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切實做好安全預防措施。另外,由50度左右的電熱毯引起的低溫燙傷案例也有增多趨勢,家長朋友也要注意!

孩子燙傷後,怎麼辦?

分情況做處理

一度燙傷:沒有水泡的情況下

寶寶僅有皮膚表皮的燙傷,皮膚紅腫刺痛無水泡。迅速用水龍頭裡的冷水連續沖15分鐘以上,待患處冷卻後,可塗上濕潤燒傷膏。

二度燙傷:有水泡的情況下

如果燙傷處出現水泡,切記不要弄破!不建議用冷水沖洗,以免水泡破裂,這時可將燙傷部位置於冷水中浸泡15-30分鐘。冷卻後再用消毒紗布包紮。

三度燙傷:燙傷範圍大、程度嚴重

如果寶寶燙/燒傷範圍大、程度嚴重,或皮膚已經脫落,則需要立刻帶寶寶到醫院就診處理,而在此之前務必儘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切忌擅自處理傷口。

燒傷部位被衣物覆蓋

對於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的燒傷,不要急忙脫衣服,因為衣服(特別是化纖類)在燒著後容易粘連著皮膚,一旦用力,會連帶皮膚撕下來。這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往衣服上澆冷水,待局部溫度下降後,再輕輕脫去或用剪刀縱向剪開,再做進一步的緊急處理。

孩子燙傷後,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做!

不要輕信偏方,在孩子燙傷處塗抹東西,如醬油、牙膏等;不要挑破水泡,不要碰觸傷口;不要冰敷!

小編寄語

孩子發生燙傷後,家長一定不能慌,要把握好急救措施,脫離危險源,降溫、安撫情緒、防感染、判斷傷情,然後送醫。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防範于未然,平時就要培養孩子注意安全,正確認識家電和熱水瓶,將燙傷的幾率降到0!

來源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