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中國人口發展現狀分析及2018年人口走勢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今年全國出生人口很可能低於1743萬人,遠低於此前2261萬人的預期。這個數字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數更低,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資料,

去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同樣低於2007萬人的預測值。那麼2018年中國人口走勢也將如何呢?中國放開二孩政策,能否拯救人口下滑的趨勢呢?

據瞭解,2016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82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09萬人,同比增長0.59%,增長幅度十年來最高。

人口紅利漸失

2017年退休延遲方案出臺,設定5年左右的“緩衝期”,2022年正式開始實施,直至2045年完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我國應逐步延齡退休,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局《2017年統計年鑒》顯示,2016我國15-65歲人口為10.03億人,2002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就已經是千分之12.86,

隨後15年來,我們仍人口出生率一直低於千分之13。這也是為何我國要推出退休延遲方案。因為15-64歲將是我國主要勞動人口,這部分人口減少直接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工作年齡段人口在1980年到2015年之間增加了3.8億。在這段時間裡,中國數以百萬計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從事製造業工作。頗大的人口紅利使得中國在2010年成為了世界最大的製造業經濟體,

預計其工作年齡段人口將在2017年達到峰值。到2050年,中國的人口將下降約6000萬,而工作年齡段人口將下降約1/3,即2.12億。預計2017年中國15-64歲人口將進一步下滑,占比重72%。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

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佈的人口估算資料包告顯示,

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占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在老齡人的增加及生育率低位徘徊下,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並存,2017年提出延遲退休,增加老年勞動力填補年輕勞動力減少,補刀經濟,但變少的勞動力撫養變多的老人,養老金不斷透支等,中國同時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相信未來老齡化問題有所減緩。

在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動下,2014年我國15歲以下人口比重開始上漲,三年來,我國15歲以下人口出現穩步增加,相信在政策放開下,還是有部分家庭願意生育二孩。這一資料將在2017年顯示出來,並在2018年保持增長。

0-4歲人口男女性別差較大

2016年中國男性人口70815萬人,女性人口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以女性為100),男性比女性多出3359萬人。這一比例相對於2010年男性比女性多出5100萬人有所下降。但是2016年中國0-4歲人口性別比為115.62,這還是超出正常男女比例,因此,男女比例失調仍是我國人口重要問題。

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0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恒定值。由於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

城鎮人口增速明顯

2007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仍低於50%。從2011年開始,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突破50%,至2016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7.4%。十年間,我國城鎮人口增加了1.87億人。

總的來說,2016年中國人口總量與2015年相近,人口老年化進一步加劇,新生嬰兒數量有所增長,但男多女少的問題短時間難於改變。隨著二胎的放開,我國人口老年化和男女性別比將得到緩解。展望2018年我國人口現狀變動不大。老年化加劇,15-64歲的人口繼續下滑,但幅度都不會很大。城鎮人口比重進一步微增。新生兒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將保持微幅上漲。隨著政策的調整,相信中國人口不會步入日本後塵,成為未富先老的國家,但人口相關政策仍需及時調整。相關的社會配套措施仍需做好。

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在老齡人的增加及生育率低位徘徊下,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並存,2017年提出延遲退休,增加老年勞動力填補年輕勞動力減少,補刀經濟,但變少的勞動力撫養變多的老人,養老金不斷透支等,中國同時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相信未來老齡化問題有所減緩。

在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動下,2014年我國15歲以下人口比重開始上漲,三年來,我國15歲以下人口出現穩步增加,相信在政策放開下,還是有部分家庭願意生育二孩。這一資料將在2017年顯示出來,並在2018年保持增長。

0-4歲人口男女性別差較大

2016年中國男性人口70815萬人,女性人口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以女性為100),男性比女性多出3359萬人。這一比例相對於2010年男性比女性多出5100萬人有所下降。但是2016年中國0-4歲人口性別比為115.62,這還是超出正常男女比例,因此,男女比例失調仍是我國人口重要問題。

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0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恒定值。由於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

城鎮人口增速明顯

2007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仍低於50%。從2011年開始,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突破50%,至2016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7.4%。十年間,我國城鎮人口增加了1.87億人。

總的來說,2016年中國人口總量與2015年相近,人口老年化進一步加劇,新生嬰兒數量有所增長,但男多女少的問題短時間難於改變。隨著二胎的放開,我國人口老年化和男女性別比將得到緩解。展望2018年我國人口現狀變動不大。老年化加劇,15-64歲的人口繼續下滑,但幅度都不會很大。城鎮人口比重進一步微增。新生兒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將保持微幅上漲。隨著政策的調整,相信中國人口不會步入日本後塵,成為未富先老的國家,但人口相關政策仍需及時調整。相關的社會配套措施仍需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