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白江湖:臺灣最後的黑道教父,晚年落魄,靠婚喪主持賺錢

近百年來,臺灣因其特殊的歷史,人文和政治背景,幫派組織在社會中,有著不可忽視的角色。若提及臺灣黑道大佬,許海清是個不可回避的名字,他被為“末代黑幫教父”、“最後仲裁者”之稱。

許海清,1911年出生,臺灣臺北市人。自幼父母雙亡,由外婆撫養長大,家境貧寒。當時在峨嵋街、武昌街和環河南路一帶的“河溝頭”是臺北最大水果集散地,5歲時他就在“河溝頭”撿拾廢棄水果,賺取微薄生活費。10歲時外婆過世,從此自力更生,靠著拉板車運貨討生活。

當時臺灣處於日殖民統治時期,社會混亂,“河溝頭”一帶各路人馬彙集,為撫養弟弟和妹妹,許海清經常打架鬥毆,結識不少了道上好友,漸漸走上了逞兇鬥狠的江湖路。

由於體形瘦小,卻像蚊子般的威猛扎手,所以他有了“許蚊仔”的綽號。

20多歲時,由於為人仗義,處事幹練,他就被推舉為大哥,道上兄弟因萬華舊地名艋舺的關係,尊稱他為艋哥,又有改成蚊哥。

由於臺灣當年的殖民教育,

像當時大多數臺灣人一樣,他會講日語,這為以後他同日本黑幫拉近關係,建立聯繫打下了基礎。 二二八事件期間,許海清憑著聲望化解不少衝突。臺灣光復後,他創立“香蕉青果公會”,成了政府與地方角頭的溝通橋樑,也一併打開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通路。

當時許海清所屬的“竹聯幫”日漸羽翼豐滿,成為臺灣第一大幫派,這個位子一直維持至今。[

許海清還是開臺灣黑道從政先河的第一人。

為了籠絡人心,當時議會增補了一些台籍人士做市議員,臺北黑社會頭面人物許海清就這樣被納入其中。利用市議員的職務之便,許海清積累了不少人脈,成為臺灣有名的黑幫教父。

在20世紀80年代初金盆洗手前,由於許海清的黑社會資歷和調解能力,加上他出手大方,廣結人緣,因善於處理幫派糾紛而名聲鵲起,並被冠以“黑道最後仲裁者”的稱號,

深得黑白兩道的敬重。

許海清最輝煌的時候,由於其喜交朋友,政商關係良好,早年在萬華地盤的生意,從賭場、酒店、銀樓到南北雜貨等等都有,身邊養了好幾百人。他把這100多人分成三組,一組專門負責打架,一組專門喝酒,另一組專門賭博。

喝酒的一組人應付員警或外地黑幫,酒家裡發生事情就由打架組處理,賭場的事則由賭博組負責,頗有企業化管理的架勢。

許海清曾先後娶過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已經過世,他與兩個妻子的感情都很好,他的愛情故事,成為臺灣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許海清的幾個兒女都沒成家,“退休”後他與6個孩子住在一起。許海清雖然出身黑道,但幾個子女都是大學畢業,他堅持不讓自己的孩子步他的後塵。

徐海清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生嗜賭成性。

他早年賭天九牌,一場輸掉好幾百萬元,沒現金了就整棟整棟賣房子換賭金,到了晚年身無分文,只能靠未出嫁的4個女兒撫養。即使90多歲了,每天不賭幾把還會手癢。

許海清於1985年開始淡出江湖。後意外發生車禍受傷,晚年的許海清山窮水盡,窮困潦倒,只能靠朋友的接濟過日子,有時甚至要通過給黑社會的婚喪之事當嘉賓收紅包來取得微薄的收入。在“臺灣黑道教父”看似威風的名聲下,隱藏著淒涼的宿命。

大佬畢竟是大佬,過世時,身後事牽動整個亞洲黑幫勢力,更被高書挽聯“正義之最,一代開先”,竹聯幫、天道盟、牛埔幫、松聯幫、中莊幫等幫派大佬,為之大肆舉辦哀悼儀式,亞洲各國的黑道頭目和臺灣黑道首領們也幾乎全員到齊,並宣佈其忌日為“黑道平安日”,轟動一時,上演了一場蔚為奇觀的亞洲黑社會大巡禮。

徐海清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生嗜賭成性。

他早年賭天九牌,一場輸掉好幾百萬元,沒現金了就整棟整棟賣房子換賭金,到了晚年身無分文,只能靠未出嫁的4個女兒撫養。即使90多歲了,每天不賭幾把還會手癢。

許海清於1985年開始淡出江湖。後意外發生車禍受傷,晚年的許海清山窮水盡,窮困潦倒,只能靠朋友的接濟過日子,有時甚至要通過給黑社會的婚喪之事當嘉賓收紅包來取得微薄的收入。在“臺灣黑道教父”看似威風的名聲下,隱藏著淒涼的宿命。

大佬畢竟是大佬,過世時,身後事牽動整個亞洲黑幫勢力,更被高書挽聯“正義之最,一代開先”,竹聯幫、天道盟、牛埔幫、松聯幫、中莊幫等幫派大佬,為之大肆舉辦哀悼儀式,亞洲各國的黑道頭目和臺灣黑道首領們也幾乎全員到齊,並宣佈其忌日為“黑道平安日”,轟動一時,上演了一場蔚為奇觀的亞洲黑社會大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