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不功不過的翻拍劇,如何解決“我們為什麼不去看原作”疑問?

日韓劇翻拍依舊是國產劇的一大分類。但從2017年的作品來看,以《深夜食堂》為代表的日劇翻拍已然全軍覆沒,時至年底,《柒個我》等韓劇翻拍又捲土重來,國內外翻拍劇為什麼難以獲得高評價?

演員無法獨自承擔口碑,成熟產業鏈才能凝聚高品質內容

韓劇可能是被國內翻拍最多的外國劇集。在“限韓令”之前,《天國的階梯》《妻子的誘惑》《冬季戀歌》《她很漂亮》等知名韓劇均有國內翻拍版本,很長一段時間裡,韓劇和翻拍劇甚至是國內電視臺播放劇集的一大主流。

近年來翻拍劇的成績口碑普遍不佳,甚至在宣傳上完全對原作避而不談,翻拍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翻拍自韓劇《她很漂亮》的《漂亮的李慧珍》

翻拍的對象通常是被市場檢驗過的成功之作。以近期的《柒個我》來說,

翻拍自《Kill Me Heal Me》,豆瓣8.8分,屬於口碑炸裂之作。但《柒個我》僅得到4.7分,與原作口碑相差甚遠,這其中的原因與國內翻拍的現狀值得分析和思考。

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多重人格患者的故事,張一山一人分飾七角,複雜的主角人設無疑是巨大挑戰。雖然評分很低許多觀眾撕成一片,但筆者認為這部劇的口碑,並不能怪罪到張一山頭上。不看原作的話,《柒個我》裡的張一山近乎竭盡全力地完成了自身多個角色的塑造,

做到了個性分明,辨識度較高——暴力、憂鬱、女裝大佬等等多重人格角色表演難度極大,不苛刻地說,他完成得還不錯。整部劇如果以熱熱鬧鬧的喜劇心態來看也並非一無是處。

但許多人往往高估了演員對劇集的影響,低估了影視作品的其他影響因素。

對比《柒個我》和《Kill Me Heal Me》,差距最大的並非是張一山和池晟的演技或者顏值,而是作為一部劇集能讓觀眾產生入戲共鳴的種種製作細節上不在一個等級。

《柒個我》作為一部低投入網劇,根本無法在細節處理上與韓劇原版相比。從鏡頭和剪輯來看,翻拍版無論是畫面調色還是構圖和鏡頭運動都與原作有著天壤之別;服化道方面,《柒個我》從佈景到化妝造型都有著類似舞臺劇的氣質,

未能搭建起真實可信的故事場景;從演員來說,張一山雖然已經盡力,但相比原作仍然存在用力過猛的問題,其他配角的表現相比原作差距就更大了。

《Kill Me Heal Me》劇照

但許多人將批評集中于張一山,筆者認為是不合理的。《柒個我》無法達到原作高度,並非是一個演員就可以決定的,劇情人設可以複製,但韓劇模式卻難以照搬。

韓劇的工業化流程具有國內翻拍者們不具備的行業優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部好劇的效果不是一個“演員的誕生”式的簡單舞臺+演員就可以實現的,拿到好的翻拍IP並非萬事大吉,一部成功的劇集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製作資源支持,而從《柒個我》畫面鏡頭、服化道、劇本等存在的缺陷來看,這些製作資源是明顯不足的。種種製作細節缺陷累積起來,讓《柒個我》難以脫離翻拍劇的“平庸”陷阱。

並且如果原作過於閃耀,翻拍劇在資本投入方面也沒有明顯優勢時,自然會把“不犯錯”作為眼前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但這樣不功不過的翻拍,如何解決“我們為什麼不去看原作”的疑問呢?這種疑問在許多高分原作上體現得更為突出。

國外翻拍同樣遭批,做好本土化改編仍不夠

從《深夜食堂》的失敗案例來看,國產翻拍需要避開的一大雷區是本土化不到位。這個問題所導致的劇情虛假不合邏輯、讓觀眾出戲的結果是毀滅性的。然而也並非是說,做好了本土化改編就萬事大吉了。

問題不僅在國產劇,國外翻拍效果也多不盡如人意。豆瓣8.1分的熱門國產劇《步步驚心》在2016年被韓國翻拍為《步步驚心:麗》,但國外翻拍的遭遇也與國內如出一轍,豆瓣評分僅6.3分,韓國媒體也指出了該劇的種種不足之處:故事連接勉強、劇集長度不夠難以表現原作情感歷程、文化差異的細節導致水土不服。

《步步驚心:麗》架構於高麗歷史故事背景下,本土化改編非常全面,甚至充分反映了歷史上高麗的風土人情和歷史軼事。韓劇成熟的劇集工業模式也保證了畫面、服裝、場景等等製作方面的水準,可最終兩國觀眾都未對此劇有很高的評價。

大部分的高品質劇本與社會文化背景是高度掛鉤的。如果不加改動會影響本土化效果,而如果對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也進行本土化改動無疑是一項大工程,不僅尺度難以拿捏需要高水準編劇,失敗風險也很大。

中國清朝和韓國高麗,無論從時代還是文化來說都存在很大差異。《步步驚心》的許多劇情發展是紮根於清朝的歷史土壤的,韓國的翻拍可以把故事和人物換成本土,但卻無法改動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差異,不同文化與相同翻拍劇情之間的難解矛盾,成為了制約此類劇集水準的最大桎梏。因此要完成一次成功的翻拍,做好本土化只是提高了口碑下限,遠遠不夠。

市場需要新鮮血液,翻拍同樣需要原創精品思維

那些被翻拍的日韓劇集幾乎都是全民火爆的年度大戲。成熟的劇本保證了劇情發展和人設方面的高水準,也自帶了數量不菲的觀眾基礎,或許這是國內從業者前赴後繼進行翻拍的原因。如翻拍自《妻子的誘惑》的國產劇《回家的誘惑》當年以平均3.43%最高5.23%的收視率刷新了自2006年以來省級衛視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率,曾經長期霸榜,萬人空巷。原作自帶話題熱度和粉絲基礎的高起點,才引來了資本的持續湧入。

但近年來,翻拍日韓劇的效果似乎變得越來越差,鮮有口碑出色的劇集出現了。其實單從劇集本身品質看,如今年《親愛的她們》這樣的翻拍比起七八年前的翻拍劇明顯是有進步的,但在當下卻不能引起口碑效應,這也反映了如今客觀環境的變化。

觀眾對於原創內容的需求是在日漸遞增的。2017年口碑最好的幾部網劇《白夜追凶》《河神》《無證之罪》《你好,舊時光》都在原著小說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可以說,IP只是提供了世界觀和人物,在此基礎之上,劇集的一切都被重新搭建,這種原創新意是今年精品網劇崛起的一大原因。

相比之下,翻拍那些被市場證實過價值的日韓劇,劣勢正在逐漸大於優勢,資訊網路時代下,翻拍劇被拿來與原作全方面對比是不可避免的事,而能夠持平甚至超越原作的翻拍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經不起比較的。這也是近年翻拍劇在宣傳上避開原作的原因,一旦被拿來比較,最大的可能性是惡化自身的口碑。

翻拍劇的黃金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了。當下的觀眾需要更多的原創和精品內容,資本進場後想要簡單粗暴地把經典作品拿來就用,已經很難輕易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今精細化製作、致力於原創和細節打磨的劇集,才能長期可持續地獲得觀眾的青睞。

《柒個我》無法達到原作高度,並非是一個演員就可以決定的,劇情人設可以複製,但韓劇模式卻難以照搬。

韓劇的工業化流程具有國內翻拍者們不具備的行業優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部好劇的效果不是一個“演員的誕生”式的簡單舞臺+演員就可以實現的,拿到好的翻拍IP並非萬事大吉,一部成功的劇集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製作資源支持,而從《柒個我》畫面鏡頭、服化道、劇本等存在的缺陷來看,這些製作資源是明顯不足的。種種製作細節缺陷累積起來,讓《柒個我》難以脫離翻拍劇的“平庸”陷阱。

並且如果原作過於閃耀,翻拍劇在資本投入方面也沒有明顯優勢時,自然會把“不犯錯”作為眼前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但這樣不功不過的翻拍,如何解決“我們為什麼不去看原作”的疑問呢?這種疑問在許多高分原作上體現得更為突出。

國外翻拍同樣遭批,做好本土化改編仍不夠

從《深夜食堂》的失敗案例來看,國產翻拍需要避開的一大雷區是本土化不到位。這個問題所導致的劇情虛假不合邏輯、讓觀眾出戲的結果是毀滅性的。然而也並非是說,做好了本土化改編就萬事大吉了。

問題不僅在國產劇,國外翻拍效果也多不盡如人意。豆瓣8.1分的熱門國產劇《步步驚心》在2016年被韓國翻拍為《步步驚心:麗》,但國外翻拍的遭遇也與國內如出一轍,豆瓣評分僅6.3分,韓國媒體也指出了該劇的種種不足之處:故事連接勉強、劇集長度不夠難以表現原作情感歷程、文化差異的細節導致水土不服。

《步步驚心:麗》架構於高麗歷史故事背景下,本土化改編非常全面,甚至充分反映了歷史上高麗的風土人情和歷史軼事。韓劇成熟的劇集工業模式也保證了畫面、服裝、場景等等製作方面的水準,可最終兩國觀眾都未對此劇有很高的評價。

大部分的高品質劇本與社會文化背景是高度掛鉤的。如果不加改動會影響本土化效果,而如果對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也進行本土化改動無疑是一項大工程,不僅尺度難以拿捏需要高水準編劇,失敗風險也很大。

中國清朝和韓國高麗,無論從時代還是文化來說都存在很大差異。《步步驚心》的許多劇情發展是紮根於清朝的歷史土壤的,韓國的翻拍可以把故事和人物換成本土,但卻無法改動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差異,不同文化與相同翻拍劇情之間的難解矛盾,成為了制約此類劇集水準的最大桎梏。因此要完成一次成功的翻拍,做好本土化只是提高了口碑下限,遠遠不夠。

市場需要新鮮血液,翻拍同樣需要原創精品思維

那些被翻拍的日韓劇集幾乎都是全民火爆的年度大戲。成熟的劇本保證了劇情發展和人設方面的高水準,也自帶了數量不菲的觀眾基礎,或許這是國內從業者前赴後繼進行翻拍的原因。如翻拍自《妻子的誘惑》的國產劇《回家的誘惑》當年以平均3.43%最高5.23%的收視率刷新了自2006年以來省級衛視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率,曾經長期霸榜,萬人空巷。原作自帶話題熱度和粉絲基礎的高起點,才引來了資本的持續湧入。

但近年來,翻拍日韓劇的效果似乎變得越來越差,鮮有口碑出色的劇集出現了。其實單從劇集本身品質看,如今年《親愛的她們》這樣的翻拍比起七八年前的翻拍劇明顯是有進步的,但在當下卻不能引起口碑效應,這也反映了如今客觀環境的變化。

觀眾對於原創內容的需求是在日漸遞增的。2017年口碑最好的幾部網劇《白夜追凶》《河神》《無證之罪》《你好,舊時光》都在原著小說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可以說,IP只是提供了世界觀和人物,在此基礎之上,劇集的一切都被重新搭建,這種原創新意是今年精品網劇崛起的一大原因。

相比之下,翻拍那些被市場證實過價值的日韓劇,劣勢正在逐漸大於優勢,資訊網路時代下,翻拍劇被拿來與原作全方面對比是不可避免的事,而能夠持平甚至超越原作的翻拍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經不起比較的。這也是近年翻拍劇在宣傳上避開原作的原因,一旦被拿來比較,最大的可能性是惡化自身的口碑。

翻拍劇的黃金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了。當下的觀眾需要更多的原創和精品內容,資本進場後想要簡單粗暴地把經典作品拿來就用,已經很難輕易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今精細化製作、致力於原創和細節打磨的劇集,才能長期可持續地獲得觀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