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國試駕全新一代雨燕,GK5的強勁對手

引言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一邊是最新的飛度GK5在國內呼聲高漲,而另一邊雨燕的換代更新卻有些慢。好在我們在海外的小夥伴羅麗水同學,奉上了英媒對於全新一代雨燕的試駕報告。

自2005年以來,鈴木在歐洲賣了超過一百萬輛雨燕,其中英國市場就已經消化了超過127,000輛。即使是縱觀全球,鈴木Swift的銷量也比大名鼎鼎的雷諾Clio遙遙領先。雨燕總是給人很溫暖的感覺,就好比永遠不會完結的James Bond電影和小學時手把手教你畫畫的美術老師。

一、什麼會讓你感到更興奮

新一代雨燕與自家的Ignis和Baleno共用了全新的Heartect平臺,相較上一代車型,全新雨燕選修了健身課程,其不同配置版本車型的重量從840kg至970kg不等,而上代車型則為960kg至1090kg。當然,它還變短了,但軸距比上一代更長。

雨燕的外觀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倒梯形大嘴式前格柵,仿佛在向60年代的BMC 1100致敬。造型犀利的大燈組內還配備了LED日間行車燈,頗具特色的黑色A柱和懸浮式車頂被很好地被傳承下來,

整體造型時尚前衛。

若你再認真觀察一番的話還會發現其很有立體感的車尾輪廓、漂亮的LED尾燈,以及隱藏在C柱旁邊的後排門把手,也許這是一個彌補沒有三門車型的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吧。

在動力儲備方面,

全新雨燕提供了三種動力系統供選擇,分別是入門級的1.2升直列四缸雙噴射K12C引擎,和1.0升Boosterjet直列三缸渦輪增壓K10C引擎。

此外,這兩款發動機都可以選配SHVS混合動力系統,這是一套基於0.37kWh的鋰電池打造的輕混系統,可以在走走停停的路段收集制動能量、並在加速時將功率短暫地提升2kW。其傳動系統提供了CVT無級變速、6速手自一體和5速手動變速箱。

▲BMC 1100(1963)

二、開起來能打動人嗎?

上一代雨燕非常容易上手,即使是80歲的老奶奶也能遊刃有餘。新一代雨燕在駕駛方面取得了質的飛躍。比如我們正在測試的這輛頂配版本,當80kW遇上了只有925kg的體重時,就連鍵盤車神都能猜到這輛小掀背將會是多麼有趣。

全新雨燕的1.0L Boosterjet渦輪增壓發動機確實是個加分項。

引擎在低速運轉時,非常細膩且平穩,讓人懷疑這真的是一台三缸渦輪發動機帶來的效果嗎?

當然,在引擎高速運轉時,陪伴你的除了那仍然有力的發動機之外,熟悉的三缸機器的吼聲也回來了。在此刻你也能感受到鈴木的工程師確實花了不少功夫。

新款雨燕在底盤上的調校是偏舒適性的,採用了原廠稱之為Heartect的輕量化高剛性底盤。乘坐舒適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在通過連續顛簸路面時避震過濾的並不徹底。而轉向則是趨於靈活,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其輕快的手感——儘管這跟它大部分的競爭對手相似,但還是能發現雨燕的轉向比它們更精准、更有路感。

三、多媒體系統差強人意

加長了的軸距是不會說謊的——新Swift的乘坐空間確實比上一代更大了,因此獲得了更多腿部的空間,但遠不及飛度像游泳池般的體量大。得益於座椅位置的降低,不僅頭部空間變大了,還擁有了更舒適的坐姿。後備箱的容積也比上一代增加了54升,達到了264升。但Swift在這方面從來不是尖子生,現在也依然不是。另外因為後備箱的邊緣較高,導致拿取物品極其不便利。

至於內飾做工,鈴木一直做得不錯。中控台實用性很高,但都是一些硬邦邦的塑膠,摸起來的手感比較差,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且各種按鍵緊挨在一起,看起來感覺有點兒視覺疲勞。在這些方面雨燕應該多向歐洲對手學習。好在按鈕佈局雖簡單粗暴但操作很方便,比如自動空調系統就是用了傳統的圓形旋鈕來控制,也幸虧沒有什麼反人類的按鈕設計。

多媒體系統的位置佈局很合理,但螢幕還是有點小。測試車的觸控式螢幕甚至有時候沒有反應、有反應的時候回應時間也比較慢,仿佛就像你大學時那老是崩潰的選課網站一樣。不得不說,在2017年的今天還是這種表現,實在有點差強人意。

車聚小結:

新一代雨燕是一款成功的換代車型。在保留了老款車型優點的同時,新車擁有了更時尚的外觀、更大的車內空間、更高的燃油經濟性。在平坦的市內道路上,這輛車給人留下了不少好印象。而豐富的駕駛樂趣、優良的操控則讓車迷們對未來的運動版本車型更為期待。

在國內,相比飛度、POLO等熱門車型,現款雨燕稍顯老態。但從運動性和穩定性等方面來說,雨燕的產品力並不差。還記得早期的珠海場地賽,有不少車手都是用雨燕來改賽車的。全新一代雨燕將於6月在英國上市,希望不要讓國內車迷等太久。

畢竟飛度GK5已經孤獨求敗太久了。

新款雨燕在底盤上的調校是偏舒適性的,採用了原廠稱之為Heartect的輕量化高剛性底盤。乘坐舒適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在通過連續顛簸路面時避震過濾的並不徹底。而轉向則是趨於靈活,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其輕快的手感——儘管這跟它大部分的競爭對手相似,但還是能發現雨燕的轉向比它們更精准、更有路感。

三、多媒體系統差強人意

加長了的軸距是不會說謊的——新Swift的乘坐空間確實比上一代更大了,因此獲得了更多腿部的空間,但遠不及飛度像游泳池般的體量大。得益於座椅位置的降低,不僅頭部空間變大了,還擁有了更舒適的坐姿。後備箱的容積也比上一代增加了54升,達到了264升。但Swift在這方面從來不是尖子生,現在也依然不是。另外因為後備箱的邊緣較高,導致拿取物品極其不便利。

至於內飾做工,鈴木一直做得不錯。中控台實用性很高,但都是一些硬邦邦的塑膠,摸起來的手感比較差,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且各種按鍵緊挨在一起,看起來感覺有點兒視覺疲勞。在這些方面雨燕應該多向歐洲對手學習。好在按鈕佈局雖簡單粗暴但操作很方便,比如自動空調系統就是用了傳統的圓形旋鈕來控制,也幸虧沒有什麼反人類的按鈕設計。

多媒體系統的位置佈局很合理,但螢幕還是有點小。測試車的觸控式螢幕甚至有時候沒有反應、有反應的時候回應時間也比較慢,仿佛就像你大學時那老是崩潰的選課網站一樣。不得不說,在2017年的今天還是這種表現,實在有點差強人意。

車聚小結:

新一代雨燕是一款成功的換代車型。在保留了老款車型優點的同時,新車擁有了更時尚的外觀、更大的車內空間、更高的燃油經濟性。在平坦的市內道路上,這輛車給人留下了不少好印象。而豐富的駕駛樂趣、優良的操控則讓車迷們對未來的運動版本車型更為期待。

在國內,相比飛度、POLO等熱門車型,現款雨燕稍顯老態。但從運動性和穩定性等方面來說,雨燕的產品力並不差。還記得早期的珠海場地賽,有不少車手都是用雨燕來改賽車的。全新一代雨燕將於6月在英國上市,希望不要讓國內車迷等太久。

畢竟飛度GK5已經孤獨求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