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個將才?六出祁山卻未能撼動司馬懿分毫?

三國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這一亂世之中誕生了很多名垂千古的軍師,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下。

第一名:諸葛亮——天下奇才也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實在是“奇人”,不僅神機妙算無所不精,甚至能夠呼風喚雨只差撒豆成兵了,無怪乎魯迅先生評價其形象“多智而近妖”,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的呢?

且看《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述,“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連年勞師動眾也未能成功揮師北上,是否真的說明他不是將才?仔細一想,

如果就此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未免有些矯枉過正了。諸葛亮的“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是相對於他自己的才能而言的,說明將略並非他最強的本領,並不是在貶低他的軍事才能。讀過三國歷史的都知道,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弱勢的蜀國,要“憑一州之力撼動中原”,數次進攻曹魏,面對這等“癡心妄想之人”,司馬懿在當時竟不敢對蜀軍貿然進攻,
說明對諸葛亮的能力心存忌憚,若無將才,安有所懼。且諸葛亮一生經歷的戰役無數,南征北伐,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孟獲,策反二郡,木牛運糧,六出祁山大破魏軍,死諸葛走生仲達……就連司馬懿也不得不稱讚諸葛亮,“天下奇才也”,這個第一,孔明先生當之無愧。

第二名:司馬懿——兵動若神,謀無再計

對於司馬懿的謀略,史書上僅留下一句“每與大謀,輒有奇策”,這並不是說明司馬懿謀略才能不明顯,恰恰相反,這更體現出其人城府極深,低調而深沉,十分有心計。作為軍師謀士,他南征北戰多次有功,抗蜀北伐,“堅壁拒守,以逸待勞”,諸葛亮棋逢敵手,最終未能東進;平定遼東,明帝問“往返幾時”,司馬懿答:“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

一年足矣”,聲東擊西,臨危制變,三戰大捷,最終成功解決了遼東問題,李世民稱其“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自非常人也。

第三名:荀彧——王佐之才

荀彧,字文若,潁川人,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和郭嘉一樣,首從袁紹,後奔曹操,

為其制定統一北方的軍事路線,其中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為出名,多次修改其戰略錯誤,屢立奇功,如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官渡之戰,荀彧先從人心、戰略、決策、德行等方面詳細地分析了“四勝四敗”之理,獻計先滅呂布,西穩馬超,以免三面受敵,曹操採納其計,大獲全勝。可惜後來受到曹操猜忌,被調離中樞,最終抑鬱而亡。

第四名:郭嘉——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其“才謀策略,世之奇士”,曹操對其一見傾心,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他隨著曹操四處征戰,屢獻奇謀。攻打呂布之時,戰爭持續大半年,曹操準備放棄,郭嘉卻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最終擒殺呂布;官渡之戰後袁紹病逝,曹操正欲乘勝追擊袁氏兄弟,郭嘉卻建議退兵,並分析了袁氏之間的矛盾,後來袁軍果然生變,曹操輕鬆獲得勝利。然而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討烏丸的時候因病去世,年僅三十八歲,實在讓人感到可惜。

必此人也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其“才謀策略,世之奇士”,曹操對其一見傾心,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他隨著曹操四處征戰,屢獻奇謀。攻打呂布之時,戰爭持續大半年,曹操準備放棄,郭嘉卻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最終擒殺呂布;官渡之戰後袁紹病逝,曹操正欲乘勝追擊袁氏兄弟,郭嘉卻建議退兵,並分析了袁氏之間的矛盾,後來袁軍果然生變,曹操輕鬆獲得勝利。然而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討烏丸的時候因病去世,年僅三十八歲,實在讓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