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愛的客棧》溫情收官,我們嚮往的慢生活就在身邊

清風,草地 ,陽光傾瀉

你在,身邊 , 夕陽遼遠

水面波動著晚霞 ,

餘暉爬進頭髮

秋冬春夏都有聲音,山盟海誓顛倒四季

——陳粒《親愛的你》

上週六,火熱了一個秋冬的治癒性慢綜藝《親愛的客棧》收官了。

從“客棧”這個名詞我們就能感覺到悠閒、文藝、懷舊的氛圍,美麗的瀘沽湖畔,一座小屋隱藏在青山綠水之中,自然風情中盡享慢生活,令人心馳神往。節目中的嘉賓結伴遠離塵世紛擾,在純生態的自然環境裡經營著一家小客棧,在綠水青山間享受慢生活,

與客棧的客人,在三杯兩盞間交換著故事,偶爾泛舟湖中,充滿愜意與溫馨……

從年初的《嚮往的生活》,到年中的《中餐廳》,再到如今剛剛收官的《親愛的客棧》,這些節目無一不在宣揚“慢節奏”的生活理念。當看慣了城市的繁華景象,過慣了城市的奢華生活,

所以慢下來顯得尤為珍貴,返璞歸真便成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慢,是當下快節奏時代裡一種耐性的浪漫。然而,我們在城市裡不停穿梭,為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奮鬥,如何尋找到自己的慢生活?

其實想要真正地享受屬於自己的慢生活,不必隱居在世外桃源,生活最開始的樣子不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選擇一種簡單、輕鬆的生活方式來開啟慢生活,不妨試試以下幾種小小的慢生活方式,希望能夠給你忙碌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慢飲食

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打動了中國人的胃,

更打動了中國人的心。這檔節目之所以如此火爆,不僅僅因為各類美食秀色可餐,更因為它帶我們回到了慢飲食的時代。在速食主義的今天,資訊時代的人們,不願意等待,沒有精力更沒有心境慢下來讓自己回味、品嘗食物。“慢食”不只說要慢慢品嘗,更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度。

“慢食運動” 成為餐桌上的革命,它呼籲大家回歸傳統飲食,在安靜和舒適的環境裡進食,用緩和的步調來培植、烹煮與享用食物。慢食文化告訴大家,“食”不單單是吃,而是咀嚼、是享受、是品嘗、是玩味、是精緻的完成。讓我們在工作之余,和家人朋友一起慢慢吃飯、細嚼慢嚥,慢慢聊天,享受慢生活的氛圍和樂趣吧。

慢運動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現:生命並不在於拼命運動,而是要放慢節奏。慢運動真的不失為一種達到身心平衡的方法,它不但能舒活筋骨,還能幫助排解煩惱、收穫心靈的寧靜。

當紅商界精英馬雲就是一個慢運動的推崇者,他選擇的項目是太極拳。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他就癡迷於打太極拳,在2009年時還專門拜師入行。互聯網公司的運轉節奏快,阿裡巴巴集團包括馬雲在內的所有人內心都難免焦躁,而古老的太極拳快慢適宜、張弛有度,馬雲便想通過太極文化來消除大家的這種內心焦躁。太極拳班在公司開課以後,員工們的反響熱烈,不但內心安定了,工作效率也越來越好,後來馬雲乾脆把它定為集團的內訓專案。成功人士尚且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來慢運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慢工作

對於慢工作,很多人都會迷惑不解,或者表示反對,慢飲食、慢運動,都可以順從自己的個性來實現,但我們的工作是需要保質保量,保持正常進度,有時為了完成任務,還需要加班加點。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怎麼還能把它慢下來呢?那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金庸先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武俠作品數量之多、品質之優,創造了中國武俠文化的經典與巔峰。我們是不是常常想到他每天忙於奮筆疾書,為了趕稿子經常通宵達旦地加班,急急忙忙地四處奔波。其實,金庸先生是一個慢性子。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可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他都是用這一種徐徐緩緩的“慢”態度。正所謂“慢工出細活兒”,就是這樣一個徐徐緩緩的他,卻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金庸文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現在金庸先生已經是93歲的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瀟灑從容。由此可見,慢下來去工作,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更好的完成任務。

慢旅行

旅行原本是一件讓人心情舒暢的事情。但現在很多人旅行,都是“打卡式旅行”,每到一個地方,參觀、拍照,然後匆匆的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看起來很充實,但走馬觀花的方式讓身體和心靈都覺得很累。好的旅行不是去很多地方,而是每走過一處風景,都能與自己的內心產生共鳴,增加生命的厚度。

一位“慢活族”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分享自己的旅遊感受:“你要成為一個臨時居住者而不是一個旅遊者。不久前我去德國看一個朋友,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在當地的食品雜貨店和咖啡館閒逛,看看德國人都喜歡吃些什麼。”慢旅行,需要改變一下你的旅行觀念和身份——你不是一個旅遊者,是要成為一個臨時居住者。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個旅遊者,就只會換來一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只有把自己變成一個臨時居住者,才能看到當地最美的風景,享受到當地的美食和文化,和瞭解到當地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人們的生活方式等,也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放鬆身心的目的。

慢閱讀

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知識的碎片化和人們對碎片知識的依戀,認真讀書的越來越少,引起許多有識者的憂慮。當今的文化和教育體系,人們用速食的方式對待閱讀,希望用儘量少的時間把儘量多的資訊吞到肚子裡去。在學校,閱讀已經變成競賽,孩子們掐著碼錶讀書,看誰一分鐘裡讀的文字量最多。在這種“速讀”時代,在這充斥著喧囂、浮躁的文化環境中,閱讀心境和環境的失去,正在變成我們許多閱讀者面對的現實。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本身。我們閱讀別人的著作,是為了最終成為自己。這才是閱讀最大的饋贈。雖然當下進入了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但讀書,卻仍需要優哉遊哉的慢節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調。因為只有在“慢”與“淡定”中,與生俱來的機智、情趣才能和書香琴韻達成自然銜接。只有這種“慢”,才能“體驗”、“思考”、“質疑”、“沉澱”,讓厚重書香成為人格發展的重要構成。

我們應該學會安靜聆聽

我們應該學會用心交談

人們 在哪丟失了自己

不斷重複的範本瞬間

越來越快的單調節奏

你有沒有問過

這一切 是你的全部嗎

如果不是 慢下來 去生活

——《親愛的客棧》

《親愛的客棧》帶我們重新回歸了慢生活。節目“慢下來,去生活”的slogan觸動了很多人內心深處對慢生活的嚮往。希望以上幾條小小的慢生活方式能夠給你喧囂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色彩。慢下來,去生活,真的很美好。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現:生命並不在於拼命運動,而是要放慢節奏。慢運動真的不失為一種達到身心平衡的方法,它不但能舒活筋骨,還能幫助排解煩惱、收穫心靈的寧靜。

當紅商界精英馬雲就是一個慢運動的推崇者,他選擇的項目是太極拳。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他就癡迷於打太極拳,在2009年時還專門拜師入行。互聯網公司的運轉節奏快,阿裡巴巴集團包括馬雲在內的所有人內心都難免焦躁,而古老的太極拳快慢適宜、張弛有度,馬雲便想通過太極文化來消除大家的這種內心焦躁。太極拳班在公司開課以後,員工們的反響熱烈,不但內心安定了,工作效率也越來越好,後來馬雲乾脆把它定為集團的內訓專案。成功人士尚且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來慢運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慢工作

對於慢工作,很多人都會迷惑不解,或者表示反對,慢飲食、慢運動,都可以順從自己的個性來實現,但我們的工作是需要保質保量,保持正常進度,有時為了完成任務,還需要加班加點。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怎麼還能把它慢下來呢?那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金庸先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武俠作品數量之多、品質之優,創造了中國武俠文化的經典與巔峰。我們是不是常常想到他每天忙於奮筆疾書,為了趕稿子經常通宵達旦地加班,急急忙忙地四處奔波。其實,金庸先生是一個慢性子。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可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他都是用這一種徐徐緩緩的“慢”態度。正所謂“慢工出細活兒”,就是這樣一個徐徐緩緩的他,卻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金庸文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現在金庸先生已經是93歲的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瀟灑從容。由此可見,慢下來去工作,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更好的完成任務。

慢旅行

旅行原本是一件讓人心情舒暢的事情。但現在很多人旅行,都是“打卡式旅行”,每到一個地方,參觀、拍照,然後匆匆的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看起來很充實,但走馬觀花的方式讓身體和心靈都覺得很累。好的旅行不是去很多地方,而是每走過一處風景,都能與自己的內心產生共鳴,增加生命的厚度。

一位“慢活族”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分享自己的旅遊感受:“你要成為一個臨時居住者而不是一個旅遊者。不久前我去德國看一個朋友,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在當地的食品雜貨店和咖啡館閒逛,看看德國人都喜歡吃些什麼。”慢旅行,需要改變一下你的旅行觀念和身份——你不是一個旅遊者,是要成為一個臨時居住者。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個旅遊者,就只會換來一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只有把自己變成一個臨時居住者,才能看到當地最美的風景,享受到當地的美食和文化,和瞭解到當地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人們的生活方式等,也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放鬆身心的目的。

慢閱讀

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知識的碎片化和人們對碎片知識的依戀,認真讀書的越來越少,引起許多有識者的憂慮。當今的文化和教育體系,人們用速食的方式對待閱讀,希望用儘量少的時間把儘量多的資訊吞到肚子裡去。在學校,閱讀已經變成競賽,孩子們掐著碼錶讀書,看誰一分鐘裡讀的文字量最多。在這種“速讀”時代,在這充斥著喧囂、浮躁的文化環境中,閱讀心境和環境的失去,正在變成我們許多閱讀者面對的現實。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本身。我們閱讀別人的著作,是為了最終成為自己。這才是閱讀最大的饋贈。雖然當下進入了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但讀書,卻仍需要優哉遊哉的慢節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調。因為只有在“慢”與“淡定”中,與生俱來的機智、情趣才能和書香琴韻達成自然銜接。只有這種“慢”,才能“體驗”、“思考”、“質疑”、“沉澱”,讓厚重書香成為人格發展的重要構成。

我們應該學會安靜聆聽

我們應該學會用心交談

人們 在哪丟失了自己

不斷重複的範本瞬間

越來越快的單調節奏

你有沒有問過

這一切 是你的全部嗎

如果不是 慢下來 去生活

——《親愛的客棧》

《親愛的客棧》帶我們重新回歸了慢生活。節目“慢下來,去生活”的slogan觸動了很多人內心深處對慢生活的嚮往。希望以上幾條小小的慢生活方式能夠給你喧囂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色彩。慢下來,去生活,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