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放大招!2018年15項現代農機關鍵技術都在這裡了

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制定了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方案要求農機裝備種類更齊全,基本滿足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需要,有效滿足主要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

發展目標

甘蔗收穫機基本滿足甘蔗生產的需要,300馬力智慧拖拉機、高速智慧精密播種機等高端農機裝備實現產業化,國四排放農用柴油機、液壓機械式無級變速箱、高強度農機車輪、農機自動駕駛導航系統等關鍵部件和系統填補國內空白,

智慧農機物聯網平臺、農機運維大資料平臺投入聯網運行。

主要任務

(一)推進重大農業裝備研製

主要發展新型高性能拖拉機及複式作業耕整地機械、高速智慧精量播種機械、移栽機械、智慧變數多功能植保機械、高效低損穀物收穫機械、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甘蔗收穫機、馬鈴薯等塊莖聯合收穫機、高效果園和園藝作業機械、優質畜牧和飼草機械、高效秸稈收集利用裝置、地膜殘膜回收裝備等。

(二)增強關鍵核心零部件自給能力

重點發展高效、智慧、低排放國四階段柴油機,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傳動系,大馬力拖拉機懸浮橋、動力換向及Hi-Lo裝置、液壓機械式無級變速器、自動換擋同步器、電動精密排種器、高端液壓翻轉犁犁體、尾氣後處理裝置、撿拾方捆機打結器、高強度車輪、高地隙車輪、高性能橡膠履帶等零部件,農機自主導航、作業監控、精准作業等控制作業系統。

(三)提高農機製造智慧化水準

推動農機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建設,提高產品線上監測、線上控制和全壽命週期品質保障能力。

(四)推動農機製造工藝和裝備升級

重點改造拖拉機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傳動系、收割機無級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大型收穫機割台、玉米籽粒收穫摘穗台等部件,逐稿器鍵箱和曲軸等部件,升運器攪龍、脫粒滾筒等,青貯機圓盤式割台、籽粒破碎裝置、采棉頭、甘蔗機割刀等部件的加工工藝和設備。

(五)提升產品試驗檢測和服務管理能力

重點開展農機產品虛擬工程技術研發,拖拉機變速箱試驗驗證和線上監測,大型收穫機械脫粒分離系統、清選系統等核心模組試驗,大型收穫機線下檢測,智慧化農機裝備控制技術的匹配和驗證等。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依託行業骨幹企業或產業聯盟,

組建農機裝備網路服務平臺,提供農機裝備遠端維護、運行監管、田間作業供需對接等服務。

(六)推進重大裝備和急需產品示範應用

重點開展高端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拖拉機及相應複式作業耕整地機械、精量播種和植保機械,甘蔗、棉花、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青飼料、飼草收穫加工機械,果園管理全程機械化,精准農業技術裝備等示範應用。

重點工程

(一)甘蔗收穫機示範工程

1.甘蔗收穫機。切斷式甘蔗收穫機總損失率不高於7%、純工作小時生產率15噸及以上,整杆甘蔗收穫機蔗莖合格率不低於90%、純工作小時生產率8噸及以上,滿足雨後、坡地等甘蔗機收需要。

2.甘蔗生產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建設集供應、服務、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甘蔗生產服務平臺。

3.示範基地。開展多種甘蔗品種、種植模式、配套機具的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探索優化高效種植、機械收穫、運輸、服務等模式。

(二)農機裝備提升工程

1.大馬力智能拖拉機。重點建設拖拉機智能生產線、零部件智慧倉儲系統及備件調配系統、遠端服務平臺等,研製300馬力以上、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無級變速的拖拉機,實現自動導航定位精度達±2.5釐米,具有典型障礙及邊界識別和避讓、智慧整機管理、雲服務系統即時交互、作業故障線上監測診斷處理等功能。

2.高速智慧精量播種機。攻克精量排種、播深精確調控、種肥同步施用等技術,研製播種行數12行以上、作業時速10公里以上的大型精量播種機,實現播種參數自動檢測、報警與遠端控制、自動測量畝播量等功能,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3.高效低污染植保機械。攻克自動變數對靶施藥等技術,採用四輪驅動和轉向、靜液壓行走底盤、密封式駕駛艙、自主導航等系統部件,製造最高作業時速4公里以上、噴霧半徑15米以上的自走式風送果園智能植保機。

4.高性能牧草收割機。建設牧草收割機生產線,生產80馬力以上、每小時喂入量98噸以上、集收割壓扁晾曬等功能於一體的高性能牧草收割機。

(三)核心零部件升級工程

1.國四排放農用柴油機。建設國四發動機開發台架、自動化裝配線、試驗檢測等設施,突破電控系統等核心技術,研製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無故障時間8000小時、升功率30千瓦以上的農用柴油機。

2.液壓機械式無級變速箱。建設加工製造和試驗驗證設施,生產製造配置靜液壓傳動裝置、一體化變數泵、定量馬達等部件,實現各檔位區間內無級變速,空載磨合雜訊小於88分貝的無級變速箱。

3.農機自動駕駛導航系統。利用北斗定位定向技術,研製農機用自動導航系統。裝配自動導航系統的農機能夠在多種複雜土壤條件下自動駕駛,實現直線、圓圈、對角線等多種作業模式。

4.高強度農機車輪。建設車輪生產線和檢測試驗中心,生產輪輞最大直徑可達52英寸的高強度系列車輪,滿足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和大型收穫機配套需要。

5.自動換擋同步器。建設摩擦材料性能試驗台、同步器總成試驗台、變速箱總成試驗台,生產傳遞扭矩27000牛米以上、換擋次數150萬次以上的自動換擋同步器。

(四)研發檢測服務平臺

1.智能農機物聯網平臺。由骨幹企業組織實施,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搭建精准農業大資料平臺。制定標準介面支援多種智慧農機和多種智慧設備接入,聯接10萬台農機、5萬名客戶,採用快取記憶體、訊息佇列、解析集群等技術,提供資料傳輸和資訊查詢服務。

2.高端智慧農業裝備研發檢測平臺。主要針對拖拉機、收穫機等整機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開展油耗、排放、耐久、耐泥水、耐衝擊等關鍵性能檢測檢驗,滿足高端智慧農機產品開發需求。

3.農機運維大資料平臺。由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組織建設農機大資料共用平臺,安裝部署農機大資料獲取裝置,建設農機運維資料中心,滿足10萬台以上終端接入需求,開展資料獲取示範應用,探索商業服務模式。由農機作業管理單位組織建設深松作業監測平臺,構建北斗即時定位的農機深松精准作業線上監測系統,開展作業品質監測、作業面積測算、作業任務調度等遠端控制,為農機作業補貼提供基礎依據。

保障措施

要加強統籌組織協調,推進農機標準制修訂,優化資金支援方式,建立專案儲備制度,加強專案建設管理。加強產融對接,拓展多元化投融資管道,積極開展大型農機產品融資租賃。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現代農業機械發展的引導作用,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

1.甘蔗收穫機。切斷式甘蔗收穫機總損失率不高於7%、純工作小時生產率15噸及以上,整杆甘蔗收穫機蔗莖合格率不低於90%、純工作小時生產率8噸及以上,滿足雨後、坡地等甘蔗機收需要。

2.甘蔗生產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建設集供應、服務、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甘蔗生產服務平臺。

3.示範基地。開展多種甘蔗品種、種植模式、配套機具的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探索優化高效種植、機械收穫、運輸、服務等模式。

(二)農機裝備提升工程

1.大馬力智能拖拉機。重點建設拖拉機智能生產線、零部件智慧倉儲系統及備件調配系統、遠端服務平臺等,研製300馬力以上、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無級變速的拖拉機,實現自動導航定位精度達±2.5釐米,具有典型障礙及邊界識別和避讓、智慧整機管理、雲服務系統即時交互、作業故障線上監測診斷處理等功能。

2.高速智慧精量播種機。攻克精量排種、播深精確調控、種肥同步施用等技術,研製播種行數12行以上、作業時速10公里以上的大型精量播種機,實現播種參數自動檢測、報警與遠端控制、自動測量畝播量等功能,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3.高效低污染植保機械。攻克自動變數對靶施藥等技術,採用四輪驅動和轉向、靜液壓行走底盤、密封式駕駛艙、自主導航等系統部件,製造最高作業時速4公里以上、噴霧半徑15米以上的自走式風送果園智能植保機。

4.高性能牧草收割機。建設牧草收割機生產線,生產80馬力以上、每小時喂入量98噸以上、集收割壓扁晾曬等功能於一體的高性能牧草收割機。

(三)核心零部件升級工程

1.國四排放農用柴油機。建設國四發動機開發台架、自動化裝配線、試驗檢測等設施,突破電控系統等核心技術,研製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無故障時間8000小時、升功率30千瓦以上的農用柴油機。

2.液壓機械式無級變速箱。建設加工製造和試驗驗證設施,生產製造配置靜液壓傳動裝置、一體化變數泵、定量馬達等部件,實現各檔位區間內無級變速,空載磨合雜訊小於88分貝的無級變速箱。

3.農機自動駕駛導航系統。利用北斗定位定向技術,研製農機用自動導航系統。裝配自動導航系統的農機能夠在多種複雜土壤條件下自動駕駛,實現直線、圓圈、對角線等多種作業模式。

4.高強度農機車輪。建設車輪生產線和檢測試驗中心,生產輪輞最大直徑可達52英寸的高強度系列車輪,滿足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和大型收穫機配套需要。

5.自動換擋同步器。建設摩擦材料性能試驗台、同步器總成試驗台、變速箱總成試驗台,生產傳遞扭矩27000牛米以上、換擋次數150萬次以上的自動換擋同步器。

(四)研發檢測服務平臺

1.智能農機物聯網平臺。由骨幹企業組織實施,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搭建精准農業大資料平臺。制定標準介面支援多種智慧農機和多種智慧設備接入,聯接10萬台農機、5萬名客戶,採用快取記憶體、訊息佇列、解析集群等技術,提供資料傳輸和資訊查詢服務。

2.高端智慧農業裝備研發檢測平臺。主要針對拖拉機、收穫機等整機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開展油耗、排放、耐久、耐泥水、耐衝擊等關鍵性能檢測檢驗,滿足高端智慧農機產品開發需求。

3.農機運維大資料平臺。由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組織建設農機大資料共用平臺,安裝部署農機大資料獲取裝置,建設農機運維資料中心,滿足10萬台以上終端接入需求,開展資料獲取示範應用,探索商業服務模式。由農機作業管理單位組織建設深松作業監測平臺,構建北斗即時定位的農機深松精准作業線上監測系統,開展作業品質監測、作業面積測算、作業任務調度等遠端控制,為農機作業補貼提供基礎依據。

保障措施

要加強統籌組織協調,推進農機標準制修訂,優化資金支援方式,建立專案儲備制度,加強專案建設管理。加強產融對接,拓展多元化投融資管道,積極開展大型農機產品融資租賃。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現代農業機械發展的引導作用,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