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前後能知500年,臨死前說:我家百年之後必出能人!

提起軍師,大家都會不自覺的浮現一個白衣飄飄,羽扇綸巾,通天文,精地理,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儒雅文士的形象。他們擁有極高的智慧,能夠準確預判戰爭形勢。

他們會選擇明君,成為明君的左右手,輔佐明君奪取天下。對於他們時人甚至會有“得之可得天下”的說法。

在民間的印象中,中國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軍師只有兩位。那就是“上有軍師諸葛亮,下有軍師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就是人們對軍師最能力的一種肯定。

在這兩位軍師中以諸葛亮最為出名,究其原因可能是其所具有的悲劇性。諸葛亮出山之後盡心竭力輔助劉備及其子劉禪,無奈何“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最後只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無奈星落五丈原”。

第二位軍師劉伯溫較諸葛亮幸運得多。既得其主,又得其時,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推翻殘暴蒙元統治,重建華夏正統。然而劉伯溫卻獲得了兔死狗烹的結局,

死于小人(胡惟庸)之手。那麼,作為一位睿智的皇帝,朱元璋為何一定要除去已經沒有多大威脅的劉伯溫呢?

作為一位出身於民間,遍嘗民間疾苦的皇帝,朱元璋對戰亂和貪官污吏可謂極為痛恨。而剛建國幾十年間,明朝的功勳階層卻出現了嚴重的腐化現象。

不將這些惡瘤除去,明朝可能就無法延續那麼多年。

當時的劉伯溫是當時兩大政治派別的一位政治領袖,他的存在對國家和朱氏家族來說是一個威脅。劉伯溫自然知道自己的結局,於是他就盡力規避這種風險。他及早辭官,以此展示自己毫無野心。

對於這樣一位聰明人物,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最終他借新任宰相胡惟庸之手,用毒藥毒死了劉伯溫。相比較于其他的功臣,

劉伯溫結局算是非常好的。他沒有背上謀反的罪名離開人世,而依然可以忠臣的身份受到尊敬。

作為一名傳說中能夠後知五百年的人物,劉伯溫能夠清楚的預測後世子孫的境遇。他臨死前曾經預言:我家百年之後必出能人。在劉伯溫死後,劉伯溫的子孫受到各種迫害,但最終延續下來了。

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懷念起劉伯溫這個開國的功臣,就下旨查找其後人並封為指揮使,

此時剛好百年。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到明朝嘉靖年間,劉基的同鄉、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最終使得劉伯溫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

除此之外,劉基的九世孫處州衛指揮劉瑜也在同一年襲封為伯爵。而劉伯溫家族自此之後也與明朝休戚與共,共存共亡,可謂與國同戚。

劉伯溫能掐會算,但還是沒有逃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結局。然而,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國家正史,劉伯溫的功績都是永垂青史的。

劉伯溫能掐會算,但還是沒有逃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結局。然而,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國家正史,劉伯溫的功績都是永垂青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