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10個地方沒去,就別說自己去過廈門鼓浪嶼!還要蓋章留念!

鼓浪嶼簡介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彙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高,

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除環島電動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在這裡可以體驗不同於鄉村的城市寧靜。

在鼓浪嶼看什麼

鼓浪嶼 萬國建築,音樂之島,美景風光

鼓浪嶼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彙集在此地,且被完好地保留,

而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同時又是音樂沃土,名家輩出,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島”。由於其迷人的景色和獨特的風情,每年吸引了上千萬的人登島遊覽。

在鼓浪嶼看精華特色

日光岩 攀天梯,閱名人章句,一覽眾山小

日光岩包括日光岩和琴園兩部分。

鄭成功曾在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日光岩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海疊嶂,繁花如星,擁有“一片瓦”、 “古避暑洞”、“龍頭山寨”等勝景。琴園通過纜車與其相連,有遊樂專案 “百鳥園”、“電影院”、“英雄園”等。

菽莊花園 看百年老宅,賞菽莊十景

菽莊花園原為臺灣富商林爾嘉私人花園。

全園分為藏海園、補山園兩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 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菽莊十景各具風色,可比十位奔放而又不失清秀的佳麗。

海底世界 在海島,鯨魚標本過眼癮

輪渡上岸後右轉不遠,可以看見一個巨型章魚的銅雕,那就是海底世界的入口。雖說全國的海底世界都差不多,但這裡有一具從廈門海域捕獲的世界至大的抹香鯨的標本,對海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過過眼癮。

國際刻字藝術館 對刻字藝術的欣賞和青睞

鼓浪嶼國際刻字藝術館一層被辟為國際展廳,二層為中國展廳。館內珍藏有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的407件作品,代表了國際國內至高的刻字藝術水準。集書法、鐫刻、繪畫、色彩、雕塑、裝潢于一體的現代刻字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風琴博物館 音樂愛好者的朝聖之路

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西北部的八卦樓,目前國內只有一座,且是世界至大的風琴博物館。與在東南部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交相輝映,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讓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都能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座有著無以倫比的美麗的音樂之島。

皓月園 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

皓月園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沿鷺江之濱鋪開。園內有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

在鼓浪嶼看人文歷史

鼓浪石 鼓浪嶼的美名來源

鼓浪嶼原是個杳無人煙的綠洲,又稱“園沙洲”或“園仔洲”。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衝擊,發聲如擂鼓,礁石因名“鼓浪石”。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鼓浪嶼”,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歷史溯源 歷史也是美景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早期的石刻“鼓浪洞天”。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淨泉”等遺址。1841年8月英政府艦隊攻戰鼓浪嶼,設炮臺於山頂控制廈門。

特色美名 萬國建築的音樂之島

鴉☆禁☆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獨特的發展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複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又因島內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島”。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在鼓浪嶼看百年建築

林語堂故居 實為曾經輝煌的廖家別墅

林語堂故居距今已有150多年了。別墅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為兩房夾一廳,為兩層坡頂。別墅的線腳重疊纖麗,而二樓的欄杆卻甚簡約。地下隔潮層並不低矮,保證了其上的廳房乾燥舒適。一樓中廳拱券前為一長長的石階,石階四周為古榕、龍眼、玉蘭,把小花園籠罩得濃蔭婆娑,清新涼爽,一派溫馨的氛圍。

大夫第 閩南民居建築的傳統藝術

大夫第為閩南二落燕尾式四合院民居建築,具有200年歷史,在眾多的西洋建築樓群中,顯得十分突出,不失為鼓浪嶼建築的瑰寶。主房為四合院,兩側有護厝,左右拼接。建築立面處理豐富,用實心磚或空鬥磚砌成圖案,樸實無華,建築屋背為燕尾式,內部透雕花飾秀美,絢麗多彩。

在鼓浪嶼的特色遊玩

蓋章本 以收集印章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足跡

蓋章本上有主要小店的分佈地圖,具體地址,簡要介紹和店面照片,空白區就是用來蓋章的。小店的印章多以小貓作為主題無素,還有大海、燈塔、海鳥、鋼琴等鼓浪嶼元素。拿著本子在鼓浪嶼的大街小巷中穿梭遊走,去尋找過去、現在的鼓浪嶼慢慢的承載到記憶深處。

風琴博物館 音樂愛好者的朝聖之路

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西北部的八卦樓,目前國內只有一座,且是世界至大的風琴博物館。與在東南部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交相輝映,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讓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都能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座有著無以倫比的美麗的音樂之島。

皓月園 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

皓月園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沿鷺江之濱鋪開。園內有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

在鼓浪嶼看人文歷史

鼓浪石 鼓浪嶼的美名來源

鼓浪嶼原是個杳無人煙的綠洲,又稱“園沙洲”或“園仔洲”。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衝擊,發聲如擂鼓,礁石因名“鼓浪石”。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鼓浪嶼”,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歷史溯源 歷史也是美景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早期的石刻“鼓浪洞天”。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淨泉”等遺址。1841年8月英政府艦隊攻戰鼓浪嶼,設炮臺於山頂控制廈門。

特色美名 萬國建築的音樂之島

鴉☆禁☆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獨特的發展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複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又因島內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島”。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在鼓浪嶼看百年建築

林語堂故居 實為曾經輝煌的廖家別墅

林語堂故居距今已有150多年了。別墅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為兩房夾一廳,為兩層坡頂。別墅的線腳重疊纖麗,而二樓的欄杆卻甚簡約。地下隔潮層並不低矮,保證了其上的廳房乾燥舒適。一樓中廳拱券前為一長長的石階,石階四周為古榕、龍眼、玉蘭,把小花園籠罩得濃蔭婆娑,清新涼爽,一派溫馨的氛圍。

大夫第 閩南民居建築的傳統藝術

大夫第為閩南二落燕尾式四合院民居建築,具有200年歷史,在眾多的西洋建築樓群中,顯得十分突出,不失為鼓浪嶼建築的瑰寶。主房為四合院,兩側有護厝,左右拼接。建築立面處理豐富,用實心磚或空鬥磚砌成圖案,樸實無華,建築屋背為燕尾式,內部透雕花飾秀美,絢麗多彩。

在鼓浪嶼的特色遊玩

蓋章本 以收集印章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足跡

蓋章本上有主要小店的分佈地圖,具體地址,簡要介紹和店面照片,空白區就是用來蓋章的。小店的印章多以小貓作為主題無素,還有大海、燈塔、海鳥、鋼琴等鼓浪嶼元素。拿著本子在鼓浪嶼的大街小巷中穿梭遊走,去尋找過去、現在的鼓浪嶼慢慢的承載到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