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舞蹈打開孩子的心靈,而非摧殘他們的身體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無數家長們喊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給孩子們安排了滿滿當當的日程。於是無數孩子忙著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忙著背書,忙著做題,忙著記單詞,

忙著為十幾年二十幾年後的未來打拼。

有不少孩子也學舞蹈,但有些焦慮的家長想的卻是:“別人家孩子學了,我的孩子也要學習,不然將來見了面,豈不是輸給他們了?”“為了將來孩子能有個好氣質好身材,我要讓ta學學舞蹈。”“女孩子學舞蹈更容易嫁人/男孩子學舞蹈更容易撩妹,所以要學。”

於是,當這些家長把孩子送到舞蹈教室時,他們更關心的是孩子的未來:孩子什麼時候能劈叉,

什麼時候能下腰,什麼時候能立足尖?將來能不能考上藝校,能不能走特長生給高考加分?

於是焦慮的家長開始逼迫孩子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逼著他們早早為未來而焦慮,而忽視了自己當下的感受。

其實,作為藝術的一種,舞蹈更注重的應該是當下的感受。

你的身體是怎麼樣的狀態?你的肌肉是緊張還是放鬆?你的內心流過的是怎樣的情感?你想用你現在的動作,向觀眾傳達什麼樣的資訊?

舞者要不斷深挖自己的內心,熟悉流過自己身體的每一份情緒,並將它們儲備起來。這些情緒不僅是正面的喜悅舒適,

也包括負面的憂傷和失落。不僅是自己的,也包括別人的。舞者需要一定程度的鬆弛,靜下來體會這其中的千差萬別。

繁花盛放,可能是春歸的驚喜,也可能激發深閨女兒對自己孑然一身的哀怨;一隻天鵝飛過,可能是公主的悲鳴,也可能讓王子生出打獵的興致。

同樣的場景,落在不同人眼裡就是不同感受,哪可能如1+1=2一般確定呢?

也正因如此,優秀舞者的心靈往往比別人更敏感多思,

甚至到了年齡很大時,依然會帶著一點天真的孩子氣。藝術家尚且需要一個寬容而充滿各種可能的環境,更何況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呢?家長一味催促逼迫,反而有損孩子的靈氣。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會各種情緒,家長們也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內心,當他們說出不符合邏輯的話時,不要急著否定,也許他們表達的是大家對奇跡的渴望呢?

舞蹈本是人類向神靈祭祀的一種方式,大家把自己內心對美好的各種期待都彙聚在了肢體語言裡。有些話用語言講出來難免遮遮掩掩,但是用舞蹈表達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反而會放得更開。

充分體會了世間喜怒哀樂的人,身體展現出來的情感是真誠而深刻的,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感染到每一個觀眾,讓大家的心靈也跟著你一起,沉浸在舞蹈的世界裡。

如果舞蹈只剩下技巧,又和雜技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舞蹈只需要內心深刻,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再深刻的情感也表達不出來。該練的功夫還是要練的,別想偷懶哦~

我是龔溢文

香港芭蕾舞團演員

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高級教師

如果舞蹈只剩下技巧,又和雜技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舞蹈只需要內心深刻,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再深刻的情感也表達不出來。該練的功夫還是要練的,別想偷懶哦~

我是龔溢文

香港芭蕾舞團演員

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