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臣暗殺皇帝被滅九族,族人這樣來逃避追殺,一個地方有他的後代

朱棣在北平做燕王時,大臣景清任北平參議,兩人私下交往關係不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深感藩王權力過大,採取削藩政策,引起了各位藩王的不滿,燕王朱棣首先發難,與西元1399年發動政變,

起兵反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留下一命等待最後的瘋狂

景清表面追隨燕王,暗地裡聯絡一批忠貞剛烈的大臣反對燕王的不忠行為。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很多忠良的大臣或自殺、或被殺,為國捐軀的人不在少數,而景清因為和朱棣有一定的私教,

朱棣也很賞識他,才倖免於難。

朱棣稱帝后,封景清為御史大夫,這是朝中很多人在背後譏笑他,說他言行不一,貪生怕死,當年信誓旦旦的說效忠建文帝朱允炆,現在還不是高高興興地接受新朝的官職。但景清不為人言所動,他沒有拼死反抗做無謂的犧牲,而是暗中尋找機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先皇的效忠。

飛蛾撲向燈火

但是,他能成功嗎?一方面景清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這個職務,專心地為新朝工作,另一方面,他在等待時機,刺殺朱棣。但是做成一件事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景清在準備刺殺之前,朱棣就得到觀察天象的官員的密報,說:“異星告變,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古代皇帝都很相信上天,

被稱為天子當然要按照老天的旨意來辦事。

所以,那段時間朱棣都異常小心,那天上朝,景清準備刺殺朱棣,但走起路來和往常不同,步履不穩,這就引起了朱棣的懷疑,當他準備奮不顧身地撲向前去時,早已被朱棣的侍衛拿下。文人寫文章可以,但搞刺殺的活動還是缺點經驗。搜身時發現他朝服裡面藏著一把鋒利的匕首。朱棣大聲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吾為故主報仇耳,

可惜不能成事!”並且破口大駡:“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爾背叛太祖遺命,真乃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株連九族

朱棣龍顏大怒,下令誅滅九族,景姓的族人幾乎被殺光,他的老師、朋友、親戚、學生等和他有點關係的統統沒有放過,他的祖籍所在地的那個村子,

後來成為一片廢墟。當地的縣令看不下去了,暗示景姓的族人逃走,隱姓埋名。

這些逃走的景姓族人逃到高處就姓高,逃難走累了,坐在石頭上就姓石,當時也是急中生智,為了活命也顧不了那麼多,現在山東省臨沂市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確認是景族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