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醫大師周岱翰:提高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是中醫治腫瘤的優勢

▲周岱翰(1941年--)第三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腫瘤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學會腫瘤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國醫大師周岱翰,1941年生於廣東汕頭,1966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自此以後,他便在中醫事業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並成為現代嶺南中醫腫瘤學術流派的開創者。

平日裡對工作十分嚴謹的周老,

今天就像一個鄰家的老爺爺,和藹可親。但是他又不像一個老爺爺,因為今年75歲的周教授看起來皮膚十分光滑紅潤。

▲在訪談的過程中,周老在闡述學術觀點的時候,也不忘告訴大家,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我們就不展開來說了,

看看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還依舊精力充沛的周老就知道了

受啟於明清醫家提出的“帶病延年”“帶疾終天”的論述,周岱翰早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帶瘤生存”的觀點。他首次較全面地為自己提出的“帶瘤生存”下了定義:在治療的漫長過程中,當邪正對峙、邪難壓正的情況下,可以出現“帶瘤生存”的特殊階段。

此時治療目的在於通過辨證論治改善症狀,提高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這是中醫治療腫瘤的特點和優勢之所在。

周岱翰指出,過去西醫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是持續一個月以上,腫瘤完全消失就叫完全緩解,如果腫瘤縮小一半,無新的病灶出現,就叫部分緩解。這種評價標準只看有效率,不看生存時間和病人現在的生活狀況。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縮小腫瘤的效率雖然不如西醫立竿見影,但是多數病人治療以後身體改善,雖然腫瘤沒縮小,原來臥床的現在能夠下地活動,

生存時間延長。

傳統以殺滅、清除癌瘤組織為目的的西醫治療模式,對老年的肺癌病人和原發性肝癌並不適合,因為他們大多身體虛弱,病情隱匿,一旦發現,幾乎都為中晚期病例,併發症多,伴隨著內臟功能的損害。此時應該選用最佳的個體化支援療法,治療的目的不只是消滅腫瘤,而是著眼於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