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臺灣經濟風雨飄搖 龍頭企業集體出走

舉世矚目的“習特會”剛一結束,特朗普就給韓國代總統黃教安打了一通電話,顯然,最近由於朝鮮半島局勢的持續升級,在美國人眼裡,韓國的重要性正在上升,相比於同是冷戰產物下的當前台海對峙局面,

臺灣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似乎正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

這不前幾日,蔡英文當局想要更改臺灣駐美辦事處的名字,而遭美方嚴辭拒絕,金融君似乎也慢慢品出了一些味道。

目前,在臺灣島內,蔡當局正賣力推銷他們所謂的前瞻基礎計畫,

可有消息傳出,在這一節骨眼上,知名的台積電、鴻海、台塑等一系列島內指標性企業卻在考慮或者說已經決定要出鉅資赴海外設廠。這可不是小事情,由於兩岸關係漸趨冷凍,陸客赴台人數大幅度縮減,本就萎靡的臺灣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今本土企業又要出走,台媒分析認為,如此局面的形成要歸咎於臺灣的“四大皆空”,意思就是指當前島內缺水、缺人、缺電以及環評的不確定性這四大因素,
而目前,金融君看,臺灣不缺的也就只有亂了。

臺灣經濟亂象

在這一兩個月內,僅僅傳出消息要出走的企業就有四五家,其中台塑因擴廠計畫多年來在環境評估上屢受阻礙,目前打算赴美國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建廠,

投資金額估計會達5000億元新臺幣。台塑總裁更是直接明言,企業在島內因環評遲遲不能通過,將在未來大幅減少投資。

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臺灣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它的3納米晶原廠原本計畫落腳南科高雄園區,卻因台當局推動非核家園,

這一舉動極有可能導致電力供應不濟,加上南部缺水問題遲遲沒能解決,環評也沒有把握,而開始考慮去海外開工廠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義聯集團也因美國減稅利多,決定放棄在越南受到耽擱的投資計畫,轉往美國建鋼廠,第一期投資預估會達500億元新臺幣。

臺灣半導體產業龍頭台積電

鴻海集團最近在廣東的投資達2000多億元新臺幣,同時也計畫在美國投資2200多億元新臺幣設置面板廠。

鴻海集團創辦人、臺灣首富郭台銘

對此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稱這一切完全與蔡英文當局的政策息息相關,“四大皆空”下,缺水問題,儘管企業們都大力節約,但臺灣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缺電部分,“非核家園”說的容易,卻令高科技企業險象環生,人力部分,一例一休造成人力荒,當局至今沒有對策,最後的環評也遭遇政治操弄,醜化企業成了政治人物的目標。

對於島內當前的經濟局面,金融君想說,現在趕走企業,很快臺灣也終將趕走昔日的繁榮。

“四大皆空”下,缺水問題,儘管企業們都大力節約,但臺灣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缺電部分,“非核家園”說的容易,卻令高科技企業險象環生,人力部分,一例一休造成人力荒,當局至今沒有對策,最後的環評也遭遇政治操弄,醜化企業成了政治人物的目標。

對於島內當前的經濟局面,金融君想說,現在趕走企業,很快臺灣也終將趕走昔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