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航空首家進口租賃飛機落地 重慶兩江新區依託自貿區政策實現飛機保稅租賃業態零突破

12月22日上午12:20,一架價值約3億元的全新空客A320平穩降落在江北國際機場,

進入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指定停機位。

隨後,重慶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現場進行了入關及查驗手續,完成相關手續後,該架飛機將直接飛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交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展營運。

這標誌著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飛機租賃”業態實現了零的突破,重慶也成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開展飛機保稅租賃的自貿試驗區。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李謙,重慶市商務委主任熊雪,兩江新區党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立傑等參加接機儀式。

目前,春秋航空已在渝設立了2家SPV公司——重慶春江一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重慶春江二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均於2017年10月30日在重慶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註冊成立。第一架飛機落地後,第二架飛機也將於近日以同樣方式抵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

有報告顯示,未來20年內,中國將需要5580架新飛機,總價值預計達7800億美元,其中45%將通過租賃方式獲得。這意味著未來20年中國飛機租賃市場“蛋糕”將達3510億美元,約為2.1萬億元。

而目前我國通過融資租賃進口的600多架大飛機,主要是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實現,

約占全國總業務量的90%。

因此,該專案的成功實施將使重慶自貿區在SPV飛機租賃業務領域擁有了和天津、廣州等地一樣的實際操作經驗,在未來飛機租賃業潛力巨大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據悉,為了保證該項目的順利實施,重慶自貿區與重慶海關、國檢、工商、外管等部門積極聯動,在政策環境、通關機制搭建和配套體系等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

據悉,重慶海關已制定完善的飛機租賃監管方案,在機場劃定臨時特殊監管區域,用於飛機停靠和入區、出區通關手續辦理,確保此次租賃飛機全程高效監管、便捷通關。

此外,依託保稅港區成立了飛機租賃專業服務團隊,為飛機SPV公司提供工商註冊、外匯登記、稅務登記、開設帳戶、辦理電子口岸卡、海關備案等全程一站式託管服務,確保飛機能夠按時抵渝交付使用。

“本次飛機落地,

是重慶保稅港區通過整合‘自貿試驗區+江北國際機場+國家一類口岸+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四大功能平臺的創新嘗試,標識著重慶當前已具備發展‘保稅+飛機租賃’業態的硬體條件。”重慶保稅港區開發集團副總經理肖中平說。

作為此次保稅+飛機租賃專案的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交匯點,重慶保稅港區已落戶租賃企業22家,主要為裝備製造、軌道交通、商貿物流等行業提供金融服務。

據介紹,該專案的順利實施也將助推兩江新區及重慶航空產業的發展,助推打造航空全產業鏈。

“在重慶自貿試驗區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能説明基地航空公司減輕資金壓力、縮短飛機引進工作管理半徑,支援其加快擴張速度,從而強化對基地航空公司主體的存量粘性和增量吸引,增強重慶航空產業輻射力和競爭力。”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立傑說。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陸續開展支幹線飛機、通用飛機、發動機、飛行模擬器、大型成套設備、高端裝備、進口醫療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打造融資租賃產業聚集地。

同時,該專案也將帶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飛機航材維修、飛行培訓等臨空產業發展,助推重慶建設複合型樞紐機場,打造航空全產業鏈。

自成立以來,兩江新區一直在積極探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其中,保稅港區作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開放平臺之一,正在不斷探索保稅加工、保稅貿易、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新興業態。

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額667億元,同比增長19.68%,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累計達到11.24億元,同比增長123%,有力支撐了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據介紹,該專案的順利實施也將助推兩江新區及重慶航空產業的發展,助推打造航空全產業鏈。

“在重慶自貿試驗區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能説明基地航空公司減輕資金壓力、縮短飛機引進工作管理半徑,支援其加快擴張速度,從而強化對基地航空公司主體的存量粘性和增量吸引,增強重慶航空產業輻射力和競爭力。”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立傑說。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陸續開展支幹線飛機、通用飛機、發動機、飛行模擬器、大型成套設備、高端裝備、進口醫療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打造融資租賃產業聚集地。

同時,該專案也將帶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飛機航材維修、飛行培訓等臨空產業發展,助推重慶建設複合型樞紐機場,打造航空全產業鏈。

自成立以來,兩江新區一直在積極探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其中,保稅港區作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開放平臺之一,正在不斷探索保稅加工、保稅貿易、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新興業態。

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額667億元,同比增長19.68%,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累計達到11.24億元,同比增長123%,有力支撐了內陸開放高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