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優秀的人,除了普遍單身,還有什麼共同點?

我見過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給我的感受是:都很謙虛。

有時甚至謙虛過了頭。就像這樣:

久而久之,我才發現,在這種拼命抗拒誇獎的背後,是因為:他們是真心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讚美。

我不僅會想,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人,還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呢?

後來我意識到,不是因為優秀才自卑,而是因為對自己沒信心,

所以才需要拼命地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去抵抗自己心裡的慌張感。

你是個對自己沒信心的人嗎?

反正我是。

小時候打關卡遊戲,打敗怪物之後,到下一關卡的路總是過不去,走到一半就自動彈回來。

當時我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emmm...那一定是我不夠強!

於是我瘋狂練級,40級就可以挑戰的關卡,我練到了80級,但還是過不去。

後來我發現,那條路有隱形的牆,玩家只需要走S型就可以通過地圖了。

當時知道真相後的我,懊悔得想怒摔遊戲機了。

我總是這樣,一遇到問題,就第一時間認為是自己的錯。

但其實不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因為我不夠強,有時候只是這世界出了個小bug,而我沒發現。我被“沒自信”蒙住了眼睛,禁錮了思維,看不到還有什麼其他的解決方式。

但長大後,我變了。

我變得更沒自信了。

導師誇別的同學,我就敏感地擔憂,是不是在說我做的不好?

老闆給我任務,我不敢大方地接受,先怕自己會搞砸,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不敢拒絕不合理的請求,也不敢爭取自己應得的東西:薪資、機會、嚮往的親密關係...

就算偶爾的成功,我也認為那都是碰巧。

就算美好的事物降臨到生活中,我也會慌亂地把它丟得遠遠的,然後縮回自己的安全窩,沉浸在熟悉的懊悔中。

到最後,甚至都不用任何人來貶低我,我自己就先把自己打敗了。

當我被自己打趴下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來鼓勵我:你行的!我對你有信心。

日子久了,我發現,好像除了我自己以外,所有人都對我很有信心。

有時候,我也會微微動搖:我是不是其實挺好的?我有時候,也挺優秀,挺有能力的吧?

但批評的話我都能當真,誇我的我就不太信。這種良好的感覺沒能持續多久,馬上就被“不行不行我不夠好” “你以為你有多了不起?”的想法淹沒了……

你是否也會想:如果“我其實挺不錯的”的感覺,能夠一直持續,該多好啊...

所以,我們想把一個方法,交到你手裡。

有一次,我在朋友聚會上偶遇了一位心儀的小哥哥,當晚心砰砰跳地互加了微信。

剛開始他經常主動給我發話,但我每次都要糾結半天不知道怎麼回,微信裡看起來雲淡風輕的幾個字,其實自己在手機裡刪了改、改了刪反反復複不知道多少遍才閉著眼睛點地發送。

後來他試著約我出來幾次,由於太擔心自己會表現不好讓對方失望,我就一直找藉口拖著沒去,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我知道我又錯過了一個喜歡的人。

(Image is from helena perez garcia)

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A明明能夠勝任的工作,她卻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為什麼我遇到心儀的人,卻認為自己不夠好而不敢去面對?

為什麼別人都對我們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卻覺得自己不行?

後來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才知道,人們之所以沒信心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掉入了“認知誤區”,就仿佛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看自己,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錯,卻看不到自己優秀的證據。

除此之外,我們在評價他人的時候,更傾向于肯定對方,看到別人積極得意的一面,而在幻想中把別人抬高,把自己放低。

更重要的是,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其實都曾感受過自信心帶來的困惑和痛苦。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認知誤區?

這種習慣性自我批判和不敢肯定自己的有一部分是跟我們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

一些負面的體驗讓我們在最初的潛意識中埋下了“我不夠好”的種子。我們害怕肯定自己,認為如果肯定自己便是說明自己太驕傲了。當別人誇讚我們時,我們內心會出現強烈的衝突感,慌亂中我們只能對自己說“他只是隨口一說,不是真的”。

而當別人批評我們時,我們卻很容易接受,心理會說“他說的是對的,我就是這樣的人”,因此又重新鞏固了“我不夠好”的意識。

後來他試著約我出來幾次,由於太擔心自己會表現不好讓對方失望,我就一直找藉口拖著沒去,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我知道我又錯過了一個喜歡的人。

(Image is from helena perez garcia)

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A明明能夠勝任的工作,她卻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為什麼我遇到心儀的人,卻認為自己不夠好而不敢去面對?

為什麼別人都對我們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卻覺得自己不行?

後來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才知道,人們之所以沒信心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掉入了“認知誤區”,就仿佛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看自己,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錯,卻看不到自己優秀的證據。

除此之外,我們在評價他人的時候,更傾向于肯定對方,看到別人積極得意的一面,而在幻想中把別人抬高,把自己放低。

更重要的是,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其實都曾感受過自信心帶來的困惑和痛苦。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認知誤區?

這種習慣性自我批判和不敢肯定自己的有一部分是跟我們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

一些負面的體驗讓我們在最初的潛意識中埋下了“我不夠好”的種子。我們害怕肯定自己,認為如果肯定自己便是說明自己太驕傲了。當別人誇讚我們時,我們內心會出現強烈的衝突感,慌亂中我們只能對自己說“他只是隨口一說,不是真的”。

而當別人批評我們時,我們卻很容易接受,心理會說“他說的是對的,我就是這樣的人”,因此又重新鞏固了“我不夠好”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