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屆國學教育論壇上,小學生的提問“難倒”莫言

12月23日,第一屆國學教育論壇在北京豐台青少年劇場拉開了帷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莫言也來到了現場,與眾多中小學生親密互動。

正所謂“童言無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天馬行空,就連莫言也有些“招架不住”。在這裡為您整理了一些同學的提問、以及莫言給出的答案,看看孩子們到底問了什麼,能讓文學大師都難以作答。

問題一: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打贏天兵天將,為什麼下界取經卻打敗不了妖怪?

問題一經提出,

現場觀眾馬上給予了這位小同學熱烈的掌聲。論壇主持人敬一丹表示這問題比成年記者提的要有意思,莫言也直呼:“這是我五年來所接受採訪當中碰到的最難回答的問題。”

難歸難,但莫言還是根據他小時候閱讀的《西遊記》連環畫以及成年之後閱讀的《西遊記》原著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都是作家吳承恩的安排,必須讓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受夠八十一難才能修得正果。

但是否是孫悟空的‘本意’,我也說不好。”

莫言也指出,兒童、少年在看《西遊記》的時候可能只是在看熱鬧,長大之後再看就可以讀出更多的東西——吳承恩之所以這樣安排,就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冒險的故事,而是包含著很複雜的思想內涵。莫言還和小同學約定,自己會回去再讀一遍,將來看看能不能給他一個更信服的回答。

問題二:老師說寫文章要有真情實感,那為什麼小說都是編出來的?

這或許是許多中小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問題——老師要求寫自己的身邊事,要有“真情實感”,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漸漸發現,許多文學作品都是虛構的,那麼虛構的文章怎麼才能有真情實感呢?

“在編出來的故事裡面,照樣可以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莫言表示這二者其實並不衝突,並拿自己的作品舉例,“我的作品大部分情節都是虛構的,虛構的故事情節和抒發真情實感並不矛盾。”

莫言也提到了自己上學時候的事情,他小時候在寫生產隊真人真事時,老師卻說“不要用真名、也不要被事蹟所局限”,讓童年時期的莫言知道了寫作文和寫日記是不一樣的。主持人敬一丹順著話題繼續提問道:“如果語文老師的要求,

和您剛才說的有差異,該怎麼辦呢?”莫言聞言不假思索回復說:“那還是聽老師的”,令全場觀眾忍俊不禁。

問題三: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可以寫作了,作家的地位會不會受到威脅?

此前打敗“棋王”柯潔因此家喻戶曉的“阿爾法狗(AlphaGo)”讓人工智慧在2017年狠狠地火了一把。有同學提到,現在甚至寫作都能用人工智慧來完成,那作家該何去何從?

莫言也對這一現象感到擔憂,“如果機器人寫的小說比我寫的小說還要精彩,那我就沒飯吃了。”莫言拿他所瞭解到的一款能夠按照格律音調來寫唐詩宋詞的軟體舉例,確實能寫,但這些“作品”是沒有任何思想感情可言的。

“當然假如有一天機器人發展到了能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創作出來的東西能和人類的一樣具有情感和個性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莫言說,“我希望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問題四:網路文學愈加火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否該限制?

如今,網路文學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寫作方式、行文特徵,許多青少年也是網路文學的受眾。有同學就此向莫言請教,追求虛構的網路文學中的“想像力”是否該受到限制?

作為網路文學大學的榮譽校長,莫言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相當有發言權的。莫言認為,網路文學與嚴肅文學其實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二者都要遵循文學的基本要求——要寫故事、寫細節、錘煉語言、打動讀者等等。但必須承認,由於網路文學的創作方法和發表方式的獨特性,網路文學確實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莫言指出,網路文學雖然仍然有語言粗糙、人物塑造不夠到位等缺點,但其為了吸引讀者而在情節上下的功夫則構成了它的可讀性,因此並不是缺點:“我們希望網路文學能在語言上再下功夫,但其豐富的想像力不應該受到限制——沒有想像力就沒有文學,想像力永遠是文學的翅膀。”

問題五:閱讀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後,該如何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讀過《論語》,也讀過《水滸傳》,還讀過《朝花夕拾》,但還是感受不到這些著作對於自己的影響。一位初中生向莫言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麼才能把閱讀過的這些作品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呢?

莫言回答,如果讀了像《朝花夕拾》這種充滿魯迅童年回憶的散文集,自己也有動筆的欲望的話,不妨自己也進行寫作。“可以把自己提前想像成一個長大的人,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記錄下自己在某個暑假回到故鄉的小事,把它當做寫作的材料。”莫言建議道。

問題六:如何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用什麼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聽到這個問題,莫言感慨道,自己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正值“文革”開始,只能輟學在家放牛放羊,所以非常羡慕能上學的同齡人,非常希望自己也有學習的機會。當時通過閱讀有限的文學作品,莫言也有了自己的夢想:“希望自己以後也能通過寫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莫言說:“自己出版了第一本書後,就想出版第二本書,對於文學藝術完美性的追求成為了我最大的動力。”但莫言也坦言,如果能和現在的學生一樣按部就班地成長學習的話,他並不願意像現在這樣成為作家。

問題七:對於國學經典,該“精讀”還是“泛讀”?

如今,國學經典已經成為了學校老師和學生都熱愛閱讀的對象之一,但面對卷帙浩繁的經典叢書,該是什麼都涉獵一些的“泛讀”,還是選擇其一仔細理解的“精讀”呢?

莫言的選擇是“泛讀”,他認為“精讀”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大。莫言提到,現在有些國學經典,我們要提倡和發揚的是其精神,而不是裡面的內容,因為有一些東西和當下時代是不契合的。“我們應該將其作為文化的瞭解,而不是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

在現場,莫言拿《二十四孝》舉例,表示“孝道”是沒錯的,但如果精讀下去就會發現,裡面的一些內容,比如‘恣蚊飽血’等已經完全不適用。“經典的誦讀更多地是文化上的意義,讓大家知道這些國學經典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問題八:孩子課業太重,考試不涉及的經典還讀不讀?

在最後,論壇主持人敬一丹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當今孩子們的學習任務這麼繁重,一些文學經典考試又不會考,那該用多少時間來閱讀呢?

“這真是一個難題,一個每個家長都在痛苦抉擇的難題。”莫言感歎道,學校的課業繁忙,孩子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特長班”,而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肯定不夠用。“我想只能根據孩子自己的情況,如果孩子有文學方面的特長,那課餘時間可以讓他多讀一些文學方面的讀物。”莫言總結道,“根據孩子自己的長項來填充孩子的業餘時間。”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莫言也對這一現象感到擔憂,“如果機器人寫的小說比我寫的小說還要精彩,那我就沒飯吃了。”莫言拿他所瞭解到的一款能夠按照格律音調來寫唐詩宋詞的軟體舉例,確實能寫,但這些“作品”是沒有任何思想感情可言的。

“當然假如有一天機器人發展到了能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創作出來的東西能和人類的一樣具有情感和個性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莫言說,“我希望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問題四:網路文學愈加火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否該限制?

如今,網路文學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寫作方式、行文特徵,許多青少年也是網路文學的受眾。有同學就此向莫言請教,追求虛構的網路文學中的“想像力”是否該受到限制?

作為網路文學大學的榮譽校長,莫言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相當有發言權的。莫言認為,網路文學與嚴肅文學其實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二者都要遵循文學的基本要求——要寫故事、寫細節、錘煉語言、打動讀者等等。但必須承認,由於網路文學的創作方法和發表方式的獨特性,網路文學確實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莫言指出,網路文學雖然仍然有語言粗糙、人物塑造不夠到位等缺點,但其為了吸引讀者而在情節上下的功夫則構成了它的可讀性,因此並不是缺點:“我們希望網路文學能在語言上再下功夫,但其豐富的想像力不應該受到限制——沒有想像力就沒有文學,想像力永遠是文學的翅膀。”

問題五:閱讀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後,該如何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讀過《論語》,也讀過《水滸傳》,還讀過《朝花夕拾》,但還是感受不到這些著作對於自己的影響。一位初中生向莫言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麼才能把閱讀過的這些作品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呢?

莫言回答,如果讀了像《朝花夕拾》這種充滿魯迅童年回憶的散文集,自己也有動筆的欲望的話,不妨自己也進行寫作。“可以把自己提前想像成一個長大的人,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記錄下自己在某個暑假回到故鄉的小事,把它當做寫作的材料。”莫言建議道。

問題六:如何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用什麼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聽到這個問題,莫言感慨道,自己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正值“文革”開始,只能輟學在家放牛放羊,所以非常羡慕能上學的同齡人,非常希望自己也有學習的機會。當時通過閱讀有限的文學作品,莫言也有了自己的夢想:“希望自己以後也能通過寫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莫言說:“自己出版了第一本書後,就想出版第二本書,對於文學藝術完美性的追求成為了我最大的動力。”但莫言也坦言,如果能和現在的學生一樣按部就班地成長學習的話,他並不願意像現在這樣成為作家。

問題七:對於國學經典,該“精讀”還是“泛讀”?

如今,國學經典已經成為了學校老師和學生都熱愛閱讀的對象之一,但面對卷帙浩繁的經典叢書,該是什麼都涉獵一些的“泛讀”,還是選擇其一仔細理解的“精讀”呢?

莫言的選擇是“泛讀”,他認為“精讀”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大。莫言提到,現在有些國學經典,我們要提倡和發揚的是其精神,而不是裡面的內容,因為有一些東西和當下時代是不契合的。“我們應該將其作為文化的瞭解,而不是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

在現場,莫言拿《二十四孝》舉例,表示“孝道”是沒錯的,但如果精讀下去就會發現,裡面的一些內容,比如‘恣蚊飽血’等已經完全不適用。“經典的誦讀更多地是文化上的意義,讓大家知道這些國學經典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問題八:孩子課業太重,考試不涉及的經典還讀不讀?

在最後,論壇主持人敬一丹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當今孩子們的學習任務這麼繁重,一些文學經典考試又不會考,那該用多少時間來閱讀呢?

“這真是一個難題,一個每個家長都在痛苦抉擇的難題。”莫言感歎道,學校的課業繁忙,孩子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特長班”,而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肯定不夠用。“我想只能根據孩子自己的情況,如果孩子有文學方面的特長,那課餘時間可以讓他多讀一些文學方面的讀物。”莫言總結道,“根據孩子自己的長項來填充孩子的業餘時間。”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