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三峽”水利樞紐通過驗收 南昌防洪標準提高至200年一遇

江西省重點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封雲報導:江西省政府確定的省重點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工程,

在江西省素有“小三峽”之稱,近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在吉安市峽江縣順利通過了江西省水利廳組織的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委員會認為: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已按設計和批復要求完成,實現了進度提前、品質優良、投資可控、安全生產無事故、移民與工程建設同步的建設目標,同意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專家一致認為,此項令各界關注的水利樞紐工程攻克了世界性難題、並創下了國內數個第一、工程中採用了高科技手段,打造出很多工程技術亮點,為我國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樣板。 意義遠非如此。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以防洪、發電、航運為主,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建成後,與泉港分蓄洪區配合使用,可使下游南昌主城區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贛東大堤的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峽江水利樞紐是贛最重要防洪大堤之一

江西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鄒處長介紹稱,“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位於贛江中游峽江老縣城巴邱鎮上游4公里處,是贛江上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將全力保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及省會中心城市南昌的電力供應。

贛東大堤和撫西大堤是贛撫大堤的統稱。贛東大堤位於贛江下游東岸,上起新幹縣內,沿贛江下游東岸,經新幹,樟樹、豐城、南昌縣、下至南昌市將軍渡,全長141。46千米。這首先考慮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贛東大堤沿線都設有隔堤,大約長9。56千米,撫西大堤撫河下游西岸,上起臨川縣境內,經豐城,下至南昌縣,全長22。94千米。贛撫大堤保護新幹、樟樹、豐城、南昌市及區內機場、鐵路、主要公路幹線及工礦企業等的防洪安全,

為江西省兩條最重要的防洪大堤,是贛撫平原東西面重要的防洪屏障。

南昌市防洪標準提高到200年一遇

記者瞭解到,贛撫大堤曾出現不少險情,堤身低矮單薄、千瘡百孔,經不起大洪水襲擊,每遇洪水季節,大堤或漫堤或決堤,致使大堤保護區內洪水災害頻繁。後經過大修復,已連續30多年安全渡汛。因此這個重要地帶是工程重要之舉,工程建成後,

贛東大堤防洪標準由50年提高到了100年,同時可使南昌市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將防洪標準由100年提高到200年,意味著可以抗禦什麼程度的洪水呢?鄒處長告訴記者,對於整體防洪200年一遇洪水,可通過峽江水庫的洪水調節和啟用泉港分蓄洪區,外洲站洪峰水位可由24.18—24.63米削減到23.77—24.14米,外洲站1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24.21米,可降低水位0.30—0.70米;南昌站洪峰水位由23.35—23.78米削減到22.96—23.31米,南昌站1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23.39米,可降低水位0.28—0.66米。

多年平均發電量11.42億度;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並為下游32.95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工程建成後,可使下游南昌市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多年平均發電量11.42億度;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並為下游32.95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

“抬田”試驗創先河節省6億投資

“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難點是移民,保護耕地更是難上難。”據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江淩院長介紹,在推進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過程中,他們明確了工作原則,要實現“三減少一保障”,即減少移民數量、減少外遷安置、減少耕地淹沒、保障移民的合法權益。

因此,工程中創新性地開展“抬田”試驗開了先河,“抬田”試驗成功後在庫區全面推廣實施,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實施的“抬田”工程,是全國最大面積集中連片實施的抬田工程,即把原先處於淹沒區的耕地普遍抬高2至3米,再輔以配套完善的灌溉、排水設施,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工程不僅要保質保量完成,還有考慮儘量減少當地居民移民。”江淩告訴記者,集中連片地大面積抬田在全國開了先河,面積達3.75萬畝居全國最大,減少移民外遷3萬人,按照要移民的每個人給補貼20萬元計算,即節省6億元投資。

樞紐設計方案加入魚道設計方案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張建華副院長介紹說,如何破解大壩阻隔江水自然流淌,影響魚類生存繁衍條件的難題,成為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勘測設計工作的一個重點。於是綜合各方因素,各方對贛江的水生生物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在樞紐設計方案中加入魚道設計方案,為“四大家魚”、鱤魚等魚類打通“生命通道”,讓珍貴魚兒“越過”大壩,溯流而上,繁衍生息。 峽江的魚道也是頗具特色,在建設峽江水利樞紐過程中,為保護魚類等洄游水生動物,利用魚的習性,魚的趨光性來控制流速,採用科技手段在峽江水利樞紐右岸設計建造了專用魚道,將魚道設為了高水位時及低水位時兩種,用於水生動物洄游時通過大壩,在峽江庫區內成為魚類棲息地。

移民住進“田園中的社區”

針對移民新住址,在選址上既考慮防洪和地質結構,又本著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遠離原有村莊原則,突出居住、生產功能,統一規劃、注重特色推進,讓農民建得放心、住得舒心,實現保護生態與建設美麗鄉村“雙贏”。

為實施移民“引農上坡”工程,縣委、縣政府整合各類幫扶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同時全縣所有縣直單位分村包戶,從選址、建設、搬家等各個環節為移民提供幫扶。

記者瞭解到,移民新村以前村內的房子亂七八糟,路沒條像樣路,走沒地方走,後來新居統一規劃,巷路寬了,路硬化了,樣式統一了,又有籃球場、活動中心、醫療室、幼稚園,晚上還有路燈,象田園中的社區”。

可降低水位0.28—0.66米。

多年平均發電量11.42億度;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並為下游32.95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工程建成後,可使下游南昌市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多年平均發電量11.42億度;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並為下游32.95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

“抬田”試驗創先河節省6億投資

“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難點是移民,保護耕地更是難上難。”據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江淩院長介紹,在推進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過程中,他們明確了工作原則,要實現“三減少一保障”,即減少移民數量、減少外遷安置、減少耕地淹沒、保障移民的合法權益。

因此,工程中創新性地開展“抬田”試驗開了先河,“抬田”試驗成功後在庫區全面推廣實施,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實施的“抬田”工程,是全國最大面積集中連片實施的抬田工程,即把原先處於淹沒區的耕地普遍抬高2至3米,再輔以配套完善的灌溉、排水設施,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工程不僅要保質保量完成,還有考慮儘量減少當地居民移民。”江淩告訴記者,集中連片地大面積抬田在全國開了先河,面積達3.75萬畝居全國最大,減少移民外遷3萬人,按照要移民的每個人給補貼20萬元計算,即節省6億元投資。

樞紐設計方案加入魚道設計方案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張建華副院長介紹說,如何破解大壩阻隔江水自然流淌,影響魚類生存繁衍條件的難題,成為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勘測設計工作的一個重點。於是綜合各方因素,各方對贛江的水生生物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在樞紐設計方案中加入魚道設計方案,為“四大家魚”、鱤魚等魚類打通“生命通道”,讓珍貴魚兒“越過”大壩,溯流而上,繁衍生息。 峽江的魚道也是頗具特色,在建設峽江水利樞紐過程中,為保護魚類等洄游水生動物,利用魚的習性,魚的趨光性來控制流速,採用科技手段在峽江水利樞紐右岸設計建造了專用魚道,將魚道設為了高水位時及低水位時兩種,用於水生動物洄游時通過大壩,在峽江庫區內成為魚類棲息地。

移民住進“田園中的社區”

針對移民新住址,在選址上既考慮防洪和地質結構,又本著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遠離原有村莊原則,突出居住、生產功能,統一規劃、注重特色推進,讓農民建得放心、住得舒心,實現保護生態與建設美麗鄉村“雙贏”。

為實施移民“引農上坡”工程,縣委、縣政府整合各類幫扶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同時全縣所有縣直單位分村包戶,從選址、建設、搬家等各個環節為移民提供幫扶。

記者瞭解到,移民新村以前村內的房子亂七八糟,路沒條像樣路,走沒地方走,後來新居統一規劃,巷路寬了,路硬化了,樣式統一了,又有籃球場、活動中心、醫療室、幼稚園,晚上還有路燈,象田園中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