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龍才是我的寄託所在,專訪《妖貓傳》導演陳凱歌

從[荊軻刺秦王]開始,陳凱歌拍攝古裝電影就非常大手筆,佈景、美術、道具做得精緻好看,人物沉浮於其中。

這一點,在[妖貓傳]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影片借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

把轉瞬即逝的華美所包含的淒厲、陰謀、頓悟,和盤托出。

▲陳凱歌的文學涵養,現在的中國導演中幾乎無處其右。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他的文人氣質

唐朝是最天真的時代

■你對歷史很有研究,唐朝作為中國那麼特別的朝代,為什麼現在才第一次拍它?

□陳凱歌:還是借力打力吧,因為有這麼個小說是夢枕貘這樣一個唐控,對唐朝有無限眷戀之情,用17年寫出《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夢枕貘對唐有崇拜之情,他總說文化上唐是日本的母親。換句話說,他有點媚中的意思。

看了小說後,我就開始構思搭建唐城。看哪我都覺得不合適,沒有一個地方能把它拍好。

■你對唐朝的最初想像是什麼樣的?

□陳凱歌:其實你看《紅樓夢》裡說“髒唐臭漢”,

如果真是“髒唐臭漢”的話,中國歷史上沒有哪朝是好的(笑)。

一個朝代以文化而興,所以文化最昌盛的時代,肯定是比較開明、強盛的時代。

唐是一個文化上高度擁擠的時代,《全唐詩》有四萬多首,皇上也親自垂範。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是,夢幻和現實融合在一起。

唐詩看起來光華四射不說,而且都隱藏奇幻意味。像李白《蜀道難》裡的描繪,都不是現世的,有一種強烈嚮往的仙幻世界(的感覺)。

所以唐在我的眼睛中,是最孩子氣,最天真的時代。

■我從你的電影裡看到你對唐的理解,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自由”。

□陳凱歌:在唐朝,只要你會講漢話,就是唐的子民;會寫漢字,就有資格做官,沒有那麼些條條框框。

自由是從自信來的。到了宋以後,出了朱程理學,把中國人全捆住了,一直捆到清代,沒放開過。

唐朝不存在這種情形,你看李白的詩就明白了,非常孩子氣的一個人。

自由在唐代成為一種風尚。你日本來就日本來嘛,不要緊,都是我的人。

這個囊括四海的雄心和視野,造就了唐是世界性帝國。

■另一個關鍵字是“神秘”,這是我們後代回看唐朝才有的感覺。

□陳凱歌:你可以在馬王堆出土的卷上看到,(在唐朝)這兩個世界並行不悖,奇幻的世界和現實的煙火氣融合在一起。

所謂唐的神秘,其實是精神上高屋建瓴的結果,它是一個特別值得讚美的年代。

■你怎麼看幾近魔幻般的唐朝從強盛唐到急速衰敗?

□陳凱歌:從安史之亂到唐滅亡,只過了140年左右的時間。

電影中表現的至少是它的副主題,就是夢幻泡影的情況,一切和合之物皆無常。

我自己覺得是這樣的,所謂盛極而衰表現得強烈突出。

你能感受到那種成敗轉頭空的感覺。唐玄宗可以說是個有為的君主,但安史之亂偏偏出在他手上。

▲楊貴妃的身上有皇上的寵愛,也有大唐的驕傲,但這一切都在安史之亂後消逝

悲歌一曲少年英氣

■玄宗散發和安祿山擊鼓的戲,短暫但驚心動魄,從那以後,唐就急轉變化,爆發安史之亂

□陳凱歌:這要說到楊玉環的命運,我自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笑),的確是這樣。

把一切罪責推卸到女人身上,是世界政治的老把戲。中國歷史上,從妲己開始,褒姒、趙飛燕到楊玉環,都是罪責承擔者。

我認為楊玉環是唐的象徵,皇帝捧起來說,你們看,我們女人都能享崇高地位,你們四夷還不兵服嗎?

她們實際上是一個符號,對政治有巨大作用。可是戰亂一起,這些人的作用立即消失,楊玉環就成為了犧牲品。

■白龍對楊貴妃遭遇的同情是因為愛情嗎?

□陳凱歌:在我的電影中永遠有一個站出來說“不”的人,這個人就是白龍。

我認為他對楊玉環不是什麼愛情,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孩懂什麼男女之愛。

他就(像)是個叛逆與熱血的少年,在極端黑暗的時刻說,你們全錯了。他耗費30年的光陰,來維護一個虛幻的理想。

所以最後白樂天才和空海說,“這詩不是我寫的,是白龍寫的”。

影片的重心落在什麼地方,落在白龍身上,落在我一以貫之的人物命運上。

■一般創作者在自己作品裡有明顯的寄託,本片中,誰的身上承載你的寄託?

□陳凱歌:還是白龍。有人說我的電影裡有個特徵,就是心嚮往之的人物都是孤兒,還真是這樣的。

我也不是有意這麼做,從[邊走邊唱]開始到[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秦王政也算是孤兒,再到[趙氏孤兒]、[妖貓傳],確實如此。

他們一定得在影片勾畫的世界裡找到家園的感覺,這個是挺明顯的。白龍不改的少年英氣對我來說挺重要。

■你用了很盛大的開局,可能最後落實到小的愛情上,很多人不會理解到你說的這個狀態。

□陳凱歌:呃,是這樣的,但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講,你的這些想法總得有。

至於怎麼樣更好被大家接收到,確實需要做一些(工作)。

我覺得這個結局其實非常之大,不是一個少年對一個女人的愛情。

■有些東西,你隱藏在那兒,需要觀眾去找到它,是不是這樣一種情況?

□陳凱歌:肯定是有的,就像我剛才講到的白龍(的特徵),那麼我(也)特別有興趣說的是楊玉環。

她知道這是(指馬嵬驛被困一事)玄宗的困境,幫他完成了這個騙局。

我們通常寫的是,被壓迫者所受到的淩辱,然後他怎麼樣去表達他的憤怒,這是他的反抗。

但在楊玉環身上,沒有,她坦然接受。這是我的電影中,過去沒有過的。以一柄劍,程蝶衣可以結束生命,這就是態度。

▲知道自己將死的楊貴妃,在別離之時,也仍然渴求一份告白,儘管那不是他所愛的人

■激烈

□陳凱歌:對,激烈的態度。然後在[荊軻刺秦王]中,也可以看到對抗的力量,荊軻對著秦王的一聲笑。

但是楊玉環沒有,她可能永遠會被描述成“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這樣一個懷春的女子。

我覺得特別驚心動魄的是白龍所說的,“她蘇醒過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

在那樣一個空間裡(指石棺),太恐怖了。是誰鼓舞了白龍,就是楊玉環。

■丹龍是白龍的對立面嗎?

□陳凱歌:就像段小樓之于程蝶衣,在這個世界上,妥協者始終是多數,至少在那個瞬間,丹龍逃避了。

他說要找到不再痛苦的秘密,其實一直是有懺悔心的,最終成了惠果大師,出現在充滿執念的白龍面前。

我認為他沒有資格去救贖白龍。他是現實生活的遁世者,找到宗教作為庇護所而已。

光影酒中仙

■我在“極樂之宴”戲裡看到很多詩歌所描繪的情況,那種奢華、浪漫、張揚,像李白,就躺在那兒,衣服都是酒痕。

□陳凱歌:不在意,叫“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個確實很不一樣。

■整個電影,我能感覺到你的情緒一直很飽滿,

□陳凱歌:也可能跟實景有一定關係,我在裡面拍攝的感覺挺不一樣。

它很真切,如果是綠幕,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跟曹鬱的溝通就是,要有一點中國文人畫的傳統。

▲每個朝代經過多重表述後,都會被凝結出某種氣質,大唐是強盛和開放

中國文人畫看起來都是平面構圖,沒有縱深,也沒有光影變化,但它有一種特別奇異的美。

我跟曹鬱強調我們要用光影的,其實就是用光影、色彩、構圖和運動來構成什麼叫大唐。

■曹鬱也說拍[妖貓傳]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陳凱歌:大家每天都很high,曹鬱坐在那,我跟他說完之後,他簡直像彈鋼琴似的。

因為他的調光台類似於混音台,特別陶醉,每天給我發截屏。我收到一兩千個截屏,全是關於拍攝的。

▲楊貴妃的身上有皇上的寵愛,也有大唐的驕傲,但這一切都在安史之亂後消逝

悲歌一曲少年英氣

■玄宗散發和安祿山擊鼓的戲,短暫但驚心動魄,從那以後,唐就急轉變化,爆發安史之亂

□陳凱歌:這要說到楊玉環的命運,我自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笑),的確是這樣。

把一切罪責推卸到女人身上,是世界政治的老把戲。中國歷史上,從妲己開始,褒姒、趙飛燕到楊玉環,都是罪責承擔者。

我認為楊玉環是唐的象徵,皇帝捧起來說,你們看,我們女人都能享崇高地位,你們四夷還不兵服嗎?

她們實際上是一個符號,對政治有巨大作用。可是戰亂一起,這些人的作用立即消失,楊玉環就成為了犧牲品。

■白龍對楊貴妃遭遇的同情是因為愛情嗎?

□陳凱歌:在我的電影中永遠有一個站出來說“不”的人,這個人就是白龍。

我認為他對楊玉環不是什麼愛情,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孩懂什麼男女之愛。

他就(像)是個叛逆與熱血的少年,在極端黑暗的時刻說,你們全錯了。他耗費30年的光陰,來維護一個虛幻的理想。

所以最後白樂天才和空海說,“這詩不是我寫的,是白龍寫的”。

影片的重心落在什麼地方,落在白龍身上,落在我一以貫之的人物命運上。

■一般創作者在自己作品裡有明顯的寄託,本片中,誰的身上承載你的寄託?

□陳凱歌:還是白龍。有人說我的電影裡有個特徵,就是心嚮往之的人物都是孤兒,還真是這樣的。

我也不是有意這麼做,從[邊走邊唱]開始到[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秦王政也算是孤兒,再到[趙氏孤兒]、[妖貓傳],確實如此。

他們一定得在影片勾畫的世界裡找到家園的感覺,這個是挺明顯的。白龍不改的少年英氣對我來說挺重要。

■你用了很盛大的開局,可能最後落實到小的愛情上,很多人不會理解到你說的這個狀態。

□陳凱歌:呃,是這樣的,但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講,你的這些想法總得有。

至於怎麼樣更好被大家接收到,確實需要做一些(工作)。

我覺得這個結局其實非常之大,不是一個少年對一個女人的愛情。

■有些東西,你隱藏在那兒,需要觀眾去找到它,是不是這樣一種情況?

□陳凱歌:肯定是有的,就像我剛才講到的白龍(的特徵),那麼我(也)特別有興趣說的是楊玉環。

她知道這是(指馬嵬驛被困一事)玄宗的困境,幫他完成了這個騙局。

我們通常寫的是,被壓迫者所受到的淩辱,然後他怎麼樣去表達他的憤怒,這是他的反抗。

但在楊玉環身上,沒有,她坦然接受。這是我的電影中,過去沒有過的。以一柄劍,程蝶衣可以結束生命,這就是態度。

▲知道自己將死的楊貴妃,在別離之時,也仍然渴求一份告白,儘管那不是他所愛的人

■激烈

□陳凱歌:對,激烈的態度。然後在[荊軻刺秦王]中,也可以看到對抗的力量,荊軻對著秦王的一聲笑。

但是楊玉環沒有,她可能永遠會被描述成“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這樣一個懷春的女子。

我覺得特別驚心動魄的是白龍所說的,“她蘇醒過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

在那樣一個空間裡(指石棺),太恐怖了。是誰鼓舞了白龍,就是楊玉環。

■丹龍是白龍的對立面嗎?

□陳凱歌:就像段小樓之于程蝶衣,在這個世界上,妥協者始終是多數,至少在那個瞬間,丹龍逃避了。

他說要找到不再痛苦的秘密,其實一直是有懺悔心的,最終成了惠果大師,出現在充滿執念的白龍面前。

我認為他沒有資格去救贖白龍。他是現實生活的遁世者,找到宗教作為庇護所而已。

光影酒中仙

■我在“極樂之宴”戲裡看到很多詩歌所描繪的情況,那種奢華、浪漫、張揚,像李白,就躺在那兒,衣服都是酒痕。

□陳凱歌:不在意,叫“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個確實很不一樣。

■整個電影,我能感覺到你的情緒一直很飽滿,

□陳凱歌:也可能跟實景有一定關係,我在裡面拍攝的感覺挺不一樣。

它很真切,如果是綠幕,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跟曹鬱的溝通就是,要有一點中國文人畫的傳統。

▲每個朝代經過多重表述後,都會被凝結出某種氣質,大唐是強盛和開放

中國文人畫看起來都是平面構圖,沒有縱深,也沒有光影變化,但它有一種特別奇異的美。

我跟曹鬱強調我們要用光影的,其實就是用光影、色彩、構圖和運動來構成什麼叫大唐。

■曹鬱也說拍[妖貓傳]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陳凱歌:大家每天都很high,曹鬱坐在那,我跟他說完之後,他簡直像彈鋼琴似的。

因為他的調光台類似於混音台,特別陶醉,每天給我發截屏。我收到一兩千個截屏,全是關於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