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脈動”起來的思政課:西電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鮮活動力

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一年以來,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政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特別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黨的十九大結束後的第5天,黨委書記鄭曉靜院士給5000余名大一新生上了一堂主題為“學習十九大報告,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西電人”的黨課。全國高校思政會召開以來,鄭曉靜先後7次開講,為1000余名研究生新生講黨課,為電腦學院近200名本科生講形勢與政策課,為網路與資訊安全學院2013級畢業生講主題團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鄭曉靜院士給5000余名大一新生上黨課

學校領導、各學院院長也都接連走上思政課講臺,成為學校“大思政教育”的主講老師:黨委副書記龍建成先後為電子工程學院電子資訊工程和資訊對抗技術專業學生上形勢與政策課。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院長秦勇為300余名大學生深入解讀十九大精神。副校長李建東與他主動申請擔任班主任的通信工程學院1701011班學生舉行見面會,作了關於規劃大學生涯的主題報告……

一場場有資料、有分析、有故事、有高度的思政課,不但讓現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而且成了激揚大學生青春夢想的饕餮盛宴。

如今,這些令同學們耳目一新的“大咖開講啦”正在西電校園內傳遞著榜樣的力量,凝聚起學思踐悟的正能量,讓廣大學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動設置”為自己的思想指引和價值座標,思考教育與創新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激發出將“青春夢”融入“西電夢”和“中國夢”的新動能。

——一年來,在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過程中,西電以紅色文化進課堂、進教材為抓手,

黨史、校史、學科發展史滲透進了思政課堂。學校實行思政課集體備課,將毛澤東、朱德等革命家關懷西電的歷史細節,老一輩西電人的革命故事,“半部電臺起家”“永不消逝的電波”等重大校史事件,創造性融入了教學過程。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紅色文化研究中心,設立“西電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模式研究”課題,建起紅色校史電子檔案館,通過視頻展示、微(慕)課引入等多種教學形式,

將紅色校史資料靈活運用於思政課重難點教學之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夏永林教授創辦的微信公眾號“老夏說課”

劉建偉、張闊海、陳鵬聯、趙常興等一大批深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教師,將思政課這塊硬骨頭“燉”得“入口即化”,讓大學生在熟悉的故事敘述中感受理論魅力、增進政治認同,讓同學們在補充精神之“鈣”的課堂上“脈動”了起來。

為適應新媒體傳播格局,增強工作親和力和有效性,滿足大學生獲取資訊的時代特點,學校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從未停止,為同學們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系列新產品、新載體接力“上線”——

“西電故事”,黨委宣傳部推出了以講述校史故事和傳遞正能量為主旨的系列報導,已發表文章約400篇,僅校內點擊量就超過150萬人次;“老夏說課”,馬克思主義學院夏永林教授微信公眾號自開通以來,立足“西電本土”挖素材,在學校乃至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力;“時宇碎碎念”,輔導員李時宇主持的網文專欄,目前已發佈20萬原創文字,閱讀量超過100萬人次。

如今,這套廣受大學生歡迎的思政教育新產品“組合拳”,正傳遞在同學們的“票圈”中,更“打入”了同學們的心底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文化薰陶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學校黨委認識到,在西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應該注重挖掘紅色校史,注重在每個西電人成長的足跡中,融入更鮮明的紅色元素。

“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史無前例馬背上的學校”,革命戰爭時期,西電締造了為人民軍隊培養通信技術人才的傳奇,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盛讚。光榮的革命傳統,是西電獨特的紅色基因。

學校南校區東門的主雕塑巨石上,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給學校的親筆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今天西電的辦學宗旨。校園內還建成了“長征路上辦學”、“校友李白”等紅色主題雕塑,在公共區域懸掛了近千幅校史照片,建起了有著濃郁紅色☆禁☆情懷的電子資訊博物館、西軍電文庫、西電筆跡展,它們靜靜地訴說著紅色西電篳路藍縷、弦歌不輟的發展故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的首個校園文化精品——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長征組歌》

近年來,學校大學生藝術團排演的紅色經典史詩大型交響合唱《長征組歌》、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已經走進了兄弟高校、面向社會公演,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藝術進校園”劇碼,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也即將在元旦前後推出……紅色文化品牌項目已成為西電的一張“名片”。

此外,學校還特別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託終南文化書院開展了傳統文化教學,構建起了以紅色教育為特色的價值引領體系,並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

——在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的過程中,西電堅持校、院和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夯實隊伍基礎,打造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不斷強化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

學校黨委特別強調,各分黨委(黨總支)、黨支部要高度重視,樹立全域觀念,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校黨委的統一部署,扎實落實工作任務和要求,嚴把人選品質關。在今年的學校副處級、科級幹部選拔過程中,均增設了意向人選推薦環節,139個教工黨支部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貫徹“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年來,不但139個在職教工支部行動起來了,243個學生支部也充分發揮了黨支部應有的戰鬥堡壘作用。“學習十九大理論,做‘三有’西電人”微宣講活動就是一個縮影。活動中,全校各學生支部共報送了165件宣講作品,他們使用採訪、演講、“papi醬”等新穎鮮活的形式,分享了對十九大報告中的理論、觀點和術語的感受和體會,展現了西電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一年來,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為,春風化雨般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以繪就“中國夢、西電夢、個人夢”的同心圓來強化意識喚醒,以意識喚醒促進思想認同,以思想認同引導行為自覺,使廣大師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掃一掃分享本頁

讓大學生在熟悉的故事敘述中感受理論魅力、增進政治認同,讓同學們在補充精神之“鈣”的課堂上“脈動”了起來。

為適應新媒體傳播格局,增強工作親和力和有效性,滿足大學生獲取資訊的時代特點,學校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從未停止,為同學們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系列新產品、新載體接力“上線”——

“西電故事”,黨委宣傳部推出了以講述校史故事和傳遞正能量為主旨的系列報導,已發表文章約400篇,僅校內點擊量就超過150萬人次;“老夏說課”,馬克思主義學院夏永林教授微信公眾號自開通以來,立足“西電本土”挖素材,在學校乃至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力;“時宇碎碎念”,輔導員李時宇主持的網文專欄,目前已發佈20萬原創文字,閱讀量超過100萬人次。

如今,這套廣受大學生歡迎的思政教育新產品“組合拳”,正傳遞在同學們的“票圈”中,更“打入”了同學們的心底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文化薰陶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學校黨委認識到,在西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應該注重挖掘紅色校史,注重在每個西電人成長的足跡中,融入更鮮明的紅色元素。

“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史無前例馬背上的學校”,革命戰爭時期,西電締造了為人民軍隊培養通信技術人才的傳奇,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盛讚。光榮的革命傳統,是西電獨特的紅色基因。

學校南校區東門的主雕塑巨石上,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給學校的親筆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今天西電的辦學宗旨。校園內還建成了“長征路上辦學”、“校友李白”等紅色主題雕塑,在公共區域懸掛了近千幅校史照片,建起了有著濃郁紅色☆禁☆情懷的電子資訊博物館、西軍電文庫、西電筆跡展,它們靜靜地訴說著紅色西電篳路藍縷、弦歌不輟的發展故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的首個校園文化精品——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長征組歌》

近年來,學校大學生藝術團排演的紅色經典史詩大型交響合唱《長征組歌》、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已經走進了兄弟高校、面向社會公演,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藝術進校園”劇碼,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也即將在元旦前後推出……紅色文化品牌項目已成為西電的一張“名片”。

此外,學校還特別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託終南文化書院開展了傳統文化教學,構建起了以紅色教育為特色的價值引領體系,並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

——在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的過程中,西電堅持校、院和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夯實隊伍基礎,打造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不斷強化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

學校黨委特別強調,各分黨委(黨總支)、黨支部要高度重視,樹立全域觀念,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校黨委的統一部署,扎實落實工作任務和要求,嚴把人選品質關。在今年的學校副處級、科級幹部選拔過程中,均增設了意向人選推薦環節,139個教工黨支部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貫徹“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年來,不但139個在職教工支部行動起來了,243個學生支部也充分發揮了黨支部應有的戰鬥堡壘作用。“學習十九大理論,做‘三有’西電人”微宣講活動就是一個縮影。活動中,全校各學生支部共報送了165件宣講作品,他們使用採訪、演講、“papi醬”等新穎鮮活的形式,分享了對十九大報告中的理論、觀點和術語的感受和體會,展現了西電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一年來,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為,春風化雨般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以繪就“中國夢、西電夢、個人夢”的同心圓來強化意識喚醒,以意識喚醒促進思想認同,以思想認同引導行為自覺,使廣大師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