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2017營收超千億?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誰要給誰10個億?

小米2016年的營業額未公佈,但據消息人士透露,小米在2017年的營業額有望突破1000億大關,

因為近些年銷售額的小幅下滑,小米調整了整體銷售佈局戰略,情況相比前幾年略微好轉。同時小米一直在聽取銀行方面有關首次公開募股的情況介紹,該公司可能創下明年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基於公司預估的170億至180億美元營收,銀行方面預測2017年小米淨利潤至少為10億美元。預計2018年的淨利潤將達到約20億美元。銀行人士和分析師預計,
2019年小米利潤將繼續大幅增長,一位元消息人士稱,這將使小米1,000億美元的IPO估值看起來“頗為合理”。

看到營業額,不禁讓人想起2013年雷軍與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賭約:雷軍表示如果小米在五年之內營業額打敗格力,董明珠女士給我一塊錢就行了。但遭到董明珠的自信反懟:不可能,要賭就賭10個億。這個10億賭約一時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格力有如此自信也是有道理的,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老大,2014年格力的營業額就已經到了1400億,但在2015年和2016年的營收則相比於2014年有所下滑,分別是977億、1083億。格力是上市公司,其業績資料更為公開透明,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實現大幅度增長,同比增長19.67%,如果保持這樣的增幅今年營收將達到1296億元,

這樣看來其明年營收有望恢復到2014年的頂峰即1400億營收。這對於小米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格力還有一個小米無法企及的優勢:利潤。其貴為國產第一大空調品牌,多年來保持了較高的利潤率,即使2015年的營收出現大幅度下滑其淨利潤也有125.32億,淨利潤率達到12.8%。小米恰恰利潤較低,去年國產手機品牌前三強華為、OPPO、vivo的利潤也不過在60億元左右。

但作為國內出貨量位居前三的小米而言,也不是軟柿子。雖然2016年小米公司整體戰略佈局以及銷售計畫有所偏差,導致該年沒有公佈其營業額。但在2015年小米營收780億;在手機均價上漲的情況下估計營收下滑幅度應小於出貨量,其生態鏈營收達到150億彌補了智慧手機業務營收的下滑,因此估計營收在700億至800億之間,

這樣今年的營收增幅超過25%。如果明年繼續保持這樣的好勢頭,2018營業額還有可能超過1250億,甚至更高。其關鍵就在於手機業務的增長。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料,營業額跨入“千億俱樂部”,小米用了7年的時間,而格力則是用了27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