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雲計算發展趨勢的預測

Tips:“小鳥雲”是深圳前海小鳥雲計算有限公司旗下雲計算品牌,國內領先的企業級雲計算服務商。團隊擁有多年行業經驗,專注雲計算技術研發,面向廣大開發者、政企用戶、金融機構等,

提供基於智慧雲伺服器的全方位雲計算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企業級公有雲服務。

又到了年終歲末,這意味著進入了科技世界的“預測季”。人們對行業專家們的預測總是很有興趣,甚至更有興趣的是看到這些預測在今後的一年中是否準確。

而對於雲計算發展來說12個月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回想一下2017年的所有新進展),但是行業專家仍然保持這個悠久的傳統,

希望預測有什麼樣的未來。以下是行業專家對2018年的雲計算發展趨勢預測。

(1)雲2.0成為主流

對於當今在雲端出現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人們絕大多數所做的仍然是基本的計算和存儲。在創建type1hypervisor虛擬機器管理程式後的16年之後,超過85%的雲計算實際上只是更好的虛擬化,仍然在全天候運行在別人的資料中心。

好消息是,人們只是遵循所有顛覆性創新的重複模式。當面臨中斷時,消費者最初試圖像採用其前身技術一樣使用它。還記得數碼攝影嗎?當人們通過數碼相機來應用這種技術時,其形式和功能看起來像膠片相機一樣。現在,數碼攝影被嵌入到人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智慧手機到筆記型電腦,從穀歌眼鏡到亞馬遜Alexa家庭助手。

雲計算也是如此,真正的顛覆性創新(稱之為雲計算2.0)終於成為主流。雲2.0是關於平臺服務、無伺服器和可組合的應用程式,利用異構雲服務,只有在需要時才運行。這是關於用戶端-伺服器模型的三十年變化的新突破,它將持久運行伺服器和作業系統置於所有應用程式的基礎之上。雖然這個轉型將需要十年時間,但2018年將達到一個臨界點,其中雲計算2.0將最終被人們接受為應用程式架構的未來。

人們開始告別虛擬伺服器。

(2)機器反敗為勝

雲計算變化的步伐是無與倫比的。規模龐大的雲使用者每天都將為雲環境帶來成千上萬的變化。每一個變更都有可能影響組織的成本、安全性、性能、可用性,甚至合規性。

雖然“基礎設施即代碼”使人們能夠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效率啟動所有這些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但現在由人類來管理它們。

好消息是,人們都在努力做好所有這些工作。壞消息是到了最後,機器將反敗為勝。

2018年將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在人們管理的雲計算複雜性發揮其作用的第一年。就像高速演算法交易改造股票市場一樣,高速演算法自動化轉換管理也是如此。人們將開始看到機器驅動的知識和自動化驅動人們的監控、事件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配置管理。其最終結果是: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改進服務等級協定(SLA)和更好的性能。

(3)穀歌雲將會後來居上

穀歌雲(Google Cloud)一直致力於雲創新,將在雲計算市場競爭中後來居上,預測穀歌公司將在2018年成為排名第二的公共雲計算提供商,其客戶增長率將超過亞馬遜和微軟公司,其實際的雲收入將會超越微軟Azure。

注意:實際的雲收入指的是與IaaS和PaaS相關的收入(不包括Office 365或Windows Server以及與雲計算無關的其他高增長產品)。

人們在2018年將看到穀歌公司的創新大放異彩,其企業執行力達到臨界水準。

(4)出現異構雲

當應用程式跨越公共雲和私有雲時,就是一個混合雲。當應用程式跨越多個雲提供商時,異構雲就會出現。雖然混合雲的應用一直在穩步上升,但異構雲的出現有兩個原因:(1)資料傳輸的成本,(2)資料的嚴重性。

異構雲假定所提供服務的多樣性在不斷增長和分化,使得公共雲提供商提供的雲平臺與企業期望的不一樣。為了利用新增的多樣性,新的應用程式架構將發展到利用這個機會。異構雲應用程式可能會選擇使用AWSECS、AWS Dynamo DB、Google BigQuery、Google DNS、AWS S3,以及Azure Search。2018年,降低資料流程出成本,容器技術,微服務和無伺服器的組合將最終導致人們看到在異構雲上構建的應用程式。

(5)治理即代碼

雲計算中所有基礎設施的管理都存在於回饋迴圈中,在這種迴圈中,需要不斷優化,以維持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最佳成本、可用性、性能、安全性和使用。

例如,要維護面向互聯網的網路集群的安全性,組織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性,識別機會,進行更改,然後在與業務需求一致的時間間隔內不斷重複此過程。在雲計算之前,這些“回饋迴圈”具有足夠長的時間間隔,經常不被注意。但是在採用雲計算之後,時間間隔正在穩步向即時趨勢,使組織越來越難以將人員應用到這個管理,而不是軟體。

由於雲計算環境中發生的快速變化,不再可能人工管理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運行狀況。如今,治理雲計算基礎設施需要軟體(理想的軟體),它允許組織從內部策略、最佳實踐和參考架構中獲取和驅動管理。就像DevOps發現工程和作業系統之間的阻抗不匹配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基礎架構即代碼”一樣,維護治理而不犧牲雲所提供的靈活性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所說的“治理即代碼”。它涉及捕獲企業的最佳實踐、政策和外部合規要求作為可監控、報告和適用的自動化規則。

在2018年,人們將看到支援雲計算規模治理的角色,流程和技術的出現。

(6)區塊鏈改變雲計算

區塊鏈將改變雲計算中的一切。其實這一點並不十分確定,但是區塊鏈在提高雲計算效率,降低成本,安全驗證方面做的很好,行業專家對於2018年的預測當然會涉及區塊鏈。也許區塊鏈將在2018年會解決消耗500千瓦時的電力來驗證一個交易的問題。

提高安全性,改進服務等級協定(SLA)和更好的性能。

(3)穀歌雲將會後來居上

穀歌雲(Google Cloud)一直致力於雲創新,將在雲計算市場競爭中後來居上,預測穀歌公司將在2018年成為排名第二的公共雲計算提供商,其客戶增長率將超過亞馬遜和微軟公司,其實際的雲收入將會超越微軟Azure。

注意:實際的雲收入指的是與IaaS和PaaS相關的收入(不包括Office 365或Windows Server以及與雲計算無關的其他高增長產品)。

人們在2018年將看到穀歌公司的創新大放異彩,其企業執行力達到臨界水準。

(4)出現異構雲

當應用程式跨越公共雲和私有雲時,就是一個混合雲。當應用程式跨越多個雲提供商時,異構雲就會出現。雖然混合雲的應用一直在穩步上升,但異構雲的出現有兩個原因:(1)資料傳輸的成本,(2)資料的嚴重性。

異構雲假定所提供服務的多樣性在不斷增長和分化,使得公共雲提供商提供的雲平臺與企業期望的不一樣。為了利用新增的多樣性,新的應用程式架構將發展到利用這個機會。異構雲應用程式可能會選擇使用AWSECS、AWS Dynamo DB、Google BigQuery、Google DNS、AWS S3,以及Azure Search。2018年,降低資料流程出成本,容器技術,微服務和無伺服器的組合將最終導致人們看到在異構雲上構建的應用程式。

(5)治理即代碼

雲計算中所有基礎設施的管理都存在於回饋迴圈中,在這種迴圈中,需要不斷優化,以維持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最佳成本、可用性、性能、安全性和使用。

例如,要維護面向互聯網的網路集群的安全性,組織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性,識別機會,進行更改,然後在與業務需求一致的時間間隔內不斷重複此過程。在雲計算之前,這些“回饋迴圈”具有足夠長的時間間隔,經常不被注意。但是在採用雲計算之後,時間間隔正在穩步向即時趨勢,使組織越來越難以將人員應用到這個管理,而不是軟體。

由於雲計算環境中發生的快速變化,不再可能人工管理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運行狀況。如今,治理雲計算基礎設施需要軟體(理想的軟體),它允許組織從內部策略、最佳實踐和參考架構中獲取和驅動管理。就像DevOps發現工程和作業系統之間的阻抗不匹配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基礎架構即代碼”一樣,維護治理而不犧牲雲所提供的靈活性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所說的“治理即代碼”。它涉及捕獲企業的最佳實踐、政策和外部合規要求作為可監控、報告和適用的自動化規則。

在2018年,人們將看到支援雲計算規模治理的角色,流程和技術的出現。

(6)區塊鏈改變雲計算

區塊鏈將改變雲計算中的一切。其實這一點並不十分確定,但是區塊鏈在提高雲計算效率,降低成本,安全驗證方面做的很好,行業專家對於2018年的預測當然會涉及區塊鏈。也許區塊鏈將在2018年會解決消耗500千瓦時的電力來驗證一個交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