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將成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發佈的最佳時機?

[ 導讀 ] 自11月中旬開始,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草案便陸陸續續被媒體曝光。中汽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接受採訪時表示,新補貼方案仍在制定中。但不排除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鑽研如何應對新的補貼方案。

自11月中旬開始,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草案便陸陸續續被媒體曝光。作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一時間引起業內激烈的討論。

截至記者發稿前,網傳版本仍未被確認。中汽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接受《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時表示,

新補貼方案仍在制定中。但不排除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鑽研如何應對新的補貼方案。

補貼退坡40%?

▲網傳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以上內容均來自網路)

有媒體報導稱,財政部已召集四部委、協會專家、主要企業代表就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向及方案進行小範圍討論,

或有意將2018年的補貼退坡40%。

此外,也有傳聞的版本稱,新補貼方案中續駛里程分檔更細緻、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將提升、提出能耗係數分檔補貼。其中,續駛里程的門檻或將由原來的100公里提高到150公里。從曝光的政策上來看,補貼幅度雖有調整,但依舊聚焦在動力電池和續駛里程方面。

補貼8年,7次修改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歷多次調整。

最早提出對公共服務用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混合動力汽車補貼是在2009年1月23日,由財政部和科技部發佈的《關於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所提及。

此後,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均對補貼政策進行了相關修改。尤其在2016年底發佈的《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由於受到騙補事件的影響,使得目前所實施的補貼方案制定更為嚴苛和細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家在8年時間裡,發佈了約7項新能源汽車補貼相關政策。

年初銷量或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補貼退坡這一既定的事實,無論補貼方案最終將如何制定,新政發佈的時間點都將成為影響明年市場銷量成敗的關鍵因素。

受到補貼政策的推動,近年來新能源車市銷量不斷攀升,並呈現出“前低後高”的獨特市場走勢。

縱觀近兩年補貼方案發佈時間,

2016年補貼政策於2015年4月29日正式發佈,並對2020年之前的補貼方案做出了初步的制定。而後,“騙補案”一事導致2017年補貼方案於2016年12月30日正式發佈。

以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走勢為例,由於去年政策頒佈較晚,導致今年前兩個月銷量僅為0.6萬輛和1.8萬輛,同比出現明顯下滑。隨後由於地方補貼的陸續發佈,才導致市場逐漸趨於回暖態勢。

此前,業內曾探討關於“新能源車市年底銷量激增的現象”對市場的影響。對於這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發展走勢,關鍵因素除了補貼退坡的原因之外,還取決於政策的曖昧。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發文表示,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造成一時間沒有符合補貼政策的車可賣的局面,對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開局造成不利影響。

他建議,第一,不要再調整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技術條件;第二,按照過去的承諾實施補貼額的退坡;第三,不要求地方政府再對產品進行補貼,而讓地方政府把補貼主要用於充電樁建設和充電運營。

錯失的時機

面對遲來的新政,也讓企業壓力倍增,同時引發市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影響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在於政策的明確。”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此前向《汽車商業評論》直言。眾所周知,對於企業而言,一輛車從設計、研發到生產、製造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企業談及企業規劃時,往往著眼于未來5-10年的發展。

顯而易見,由於政策的懸而未決,間接打破了車企此前的發展規劃,為了滿足補貼需求,或因此錯失進軍市場的絕佳時機。

此外,國補政策發佈時間的延後間接影響地補政策的制定。實際上,除了較早一些城市明確要求次年地補依舊延續發佈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均需按照新國補政策的要求重新制定地補方案。其中,北京等地率先明確1:0.5的地補政策。但也有多城市地方補貼政策始終暫無定論。就在11月初,蘇州剛剛發佈本年度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政策,面對僅剩1個月的車市而言,是否有些為時過晚?

要知道,只有國補與地補政策同時明確,產品才能正式進入銷售階段。而在補貼未明確之前,消費者只能處於持幣觀望的狀態。雖有一些企業採取墊付或暫緩銷售的辦法,但企業不得不為此損失部分利潤。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市里的上下游企業也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綜上幾點原因,讓我們不禁思考,究竟何時才是發佈補貼新政的最佳時機?

不可否認,影響政策制定發佈的關鍵因素在於,既要根據全年市場表現作出合理的安排,又要保證市場進行提前佈局實現穩定發展,實數不易。

但同時也應考慮政策發佈對市場發展的嚴重影響。權衡之下,只有保障政策的穩定性以及確保發佈時間的富餘,才能給車企及上下游企業喘息的時間,進而制定合理的企業發展規劃,促進市場的穩定。

陳士華直言,“照此趨勢發展,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年底發佈的可能性達80%。”他認為,汽車產業相關政策的發佈最好提前一年、兩年提出。這樣才有益於企業進行合理地市場佈局,促進汽車產業平穩發展。

當下,不少企業早已成立政策研究小組,積極應對政策方面出現的突如其來的變化。由於當前政策導向暫不明確,實際發佈的政策將由諸多可能性。陳士華表示,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面對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都應嚴陣以待。

同比出現明顯下滑。隨後由於地方補貼的陸續發佈,才導致市場逐漸趨於回暖態勢。

此前,業內曾探討關於“新能源車市年底銷量激增的現象”對市場的影響。對於這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發展走勢,關鍵因素除了補貼退坡的原因之外,還取決於政策的曖昧。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發文表示,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造成一時間沒有符合補貼政策的車可賣的局面,對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開局造成不利影響。

他建議,第一,不要再調整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技術條件;第二,按照過去的承諾實施補貼額的退坡;第三,不要求地方政府再對產品進行補貼,而讓地方政府把補貼主要用於充電樁建設和充電運營。

錯失的時機

面對遲來的新政,也讓企業壓力倍增,同時引發市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影響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在於政策的明確。”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此前向《汽車商業評論》直言。眾所周知,對於企業而言,一輛車從設計、研發到生產、製造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企業談及企業規劃時,往往著眼于未來5-10年的發展。

顯而易見,由於政策的懸而未決,間接打破了車企此前的發展規劃,為了滿足補貼需求,或因此錯失進軍市場的絕佳時機。

此外,國補政策發佈時間的延後間接影響地補政策的制定。實際上,除了較早一些城市明確要求次年地補依舊延續發佈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均需按照新國補政策的要求重新制定地補方案。其中,北京等地率先明確1:0.5的地補政策。但也有多城市地方補貼政策始終暫無定論。就在11月初,蘇州剛剛發佈本年度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政策,面對僅剩1個月的車市而言,是否有些為時過晚?

要知道,只有國補與地補政策同時明確,產品才能正式進入銷售階段。而在補貼未明確之前,消費者只能處於持幣觀望的狀態。雖有一些企業採取墊付或暫緩銷售的辦法,但企業不得不為此損失部分利潤。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市里的上下游企業也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綜上幾點原因,讓我們不禁思考,究竟何時才是發佈補貼新政的最佳時機?

不可否認,影響政策制定發佈的關鍵因素在於,既要根據全年市場表現作出合理的安排,又要保證市場進行提前佈局實現穩定發展,實數不易。

但同時也應考慮政策發佈對市場發展的嚴重影響。權衡之下,只有保障政策的穩定性以及確保發佈時間的富餘,才能給車企及上下游企業喘息的時間,進而制定合理的企業發展規劃,促進市場的穩定。

陳士華直言,“照此趨勢發展,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年底發佈的可能性達80%。”他認為,汽車產業相關政策的發佈最好提前一年、兩年提出。這樣才有益於企業進行合理地市場佈局,促進汽車產業平穩發展。

當下,不少企業早已成立政策研究小組,積極應對政策方面出現的突如其來的變化。由於當前政策導向暫不明確,實際發佈的政策將由諸多可能性。陳士華表示,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面對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都應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