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為何常規潛艇服役萬人歡呼,核潛艇下水卻無人問津?原因揭開

資料圖:印度核潛艇下水

據美國媒體報導,印度海軍第二艘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核潛艇於本月13日低調下水,

場面甚是冷清。

而與此截然不同的是,翌日,印度首艘鮋魚級常規潛艇“卡爾瓦裡”號在孟買服役,印度總理煞費苦心在場高調演講,十分熱鬧。

通常來說,核潛艇的威懾力遠超過該柴電動力常規潛艇,那麼,為何印度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慶祝鮋魚級潛艇而不是實力更強的核動力潛艇呢?

印度總理莫迪表示,中國軍艦和潛艇在印度洋的存在感不斷提升,

僅2017年就有至少14艘中國軍艦和潛艇出現在印度洋。

資料圖:莫迪主持潛艇服役典禮

鮋魚級潛艇的服役可以不斷強化印度的存在感,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此前,印度通過加強印度洋的軍事化行動試圖將印度洋占為己有,

不經意暴露其強大的野心。

無奈的是儘管印度心比天高,可海軍實力擺在那裡,加上國際海洋法的掣肘,印度不得不有所收斂。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近日印海軍司令透露,印度已經啟動建造攻擊型核潛艇的專案,未來計畫建造6艘攻擊型核潛艇,以提高印度海軍全面打擊能力。

眾所周知,印度為了追求大國地位,不惜保持軍隊的高額投入,在第一艘“殲敵者”號後曾花鉅資從俄羅斯租借第二艘現役核潛艇。

資料圖:潛艇

不巧的是印度根本玩不轉這艘俄羅斯亞森級“查克拉”號核潛艇,沒多久聲呐被撞壞了,至今還在維修,俄羅斯在大賺一筆後又可以通過維修費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據俄羅斯媒體分析,跟中國相比還差得遠,

印度海軍至少需要24艘潛艇才能確保相對於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優勢地位。

所以,即使排除對外擴張的可能性,也能大致分析出印度厚此薄彼的原因,保持核威懾裡來解決內需才是印度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