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暖新聞】婆母勝親媽——6旬“好婆婆”劉桂英照顧癱瘓兒媳9年

蒼老的雙手,呵護著癱瘓在床的兒媳;孱弱的雙肩,扛起了生活的壓力。

難嗎?她說,揣著母愛的情懷就不難;

苦嗎?她說,看著兒媳的笑容就不苦;

甜嗎?她說,望著兒媳身體一天天好起來,

苦也甜。

苦活累活一肩擔,辛酸淚水肚裡咽。兒媳從癱瘓在床,到如今可拄拐行走,她用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就是好婆母劉桂英。

婆婆:“你嫁過來,就是我閨女,我對你負責到底。”

9年前,一場意外讓29歲的兒媳王飛豔癱瘓在床。為了養家糊口,兒子陳平生外出打工掙錢。

照顧兒媳與孫子的家庭重擔,落在了55歲的婆婆劉桂英身上。

記者:有人說“婆媳難相處”,您為什麼對兒媳感情這麼深?這麼多年照顧她覺得辛苦麼?是什麼力量支撐您一直堅持?

劉桂英:2003年,兒媳嫁到我家。當年,我家還住在洪澤岔河鎮西城村,家裡很窮。兒媳家在宿遷,但是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淮安市區一家幼稚園做老師。她性格溫柔,嫁過來幾年,從沒和我紅過臉。

我就一個獨子,把兒媳就當成親閨女,一家人其樂融融。

2008年7月12日的那一場車禍,對於我們全家,是巨大的災難。那時,正值暑假,兒媳回老家陪同自己的父親去鄉鎮。聽親家公回憶,當時他騎著摩托車,路邊小道上突然竄出一輛轎車,撞在摩托車前方,坐在摩托車後座的兒媳騰空摔在小轎車上,後腦勺遭到重創,當場不省人事。經過殊死搶救,命好不容易保住了,但是從此癱瘓在床。

看著原本好好的人,躺在病床上,靠輸液維持生命,整個人瘦得皮包骨,我的心揪起來痛。當時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她活下去,要我做什麼,我都情願。

在醫院的時候,我和親家母,還有其他親戚輪流照護一年多,她的情況穩定了,我們才回家。兒媳兄妹五個,親家母照顧不過來,我的老伴去世早,身上也沒了負擔,就全心全意照顧兒媳。

兒媳癱瘓在床,兒子要打工掙錢,當時孫子才5歲,

負擔確實不小。我負責給兒媳做飯、餵飯、穿衣、洗漱、照顧大小便等等。平日還要接送孫子上學、放學,做家務。辛苦,確實是有的,眼淚也流過,覺得自己命苦。但是想想兒媳,她更加可憐,如果我一蹶不振,她怎麼辦?她嫁到我家,就是一家人,她和我親閨女一般,我受點苦,能換來她慢慢康復,比什麼都值。

兒子:“母親,您掏空了自己,填補我人生的缺憾。”

穿衣、餵飯、按摩、康復訓練……3000多個日夜,母親為妻子、為家庭付出的點點滴滴,兒子陳平生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每次想起,這個壯實的漢子總會潸然淚下。

記者:9年來,您負責掙錢養家,照顧妻子的重任落在母親身上。您知道她付出了怎樣的辛勞?

陳平生:我的母親,苦了一輩子。父親還在世時,久病臥床,都是母親一人照料。父親去世後,本以為母親能跟著我們享清福,但是這個心願,沒能實現。母親以前在農村就很瘦,現在要照顧我妻子,瘦了更多。

我清晨出門工作,直到晚上才回家。平日,妻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母親一人照料。為了讓妻子補充營養,母親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做飯菜。妻子喜愛吃菜包子,母親經常一大早和麵、剁餡,做一次包子,要花一個上午時間。每次吃飯的時候,母親都得先喂妻子吃,吹一下,喂一口,一碗飯往往要喂一個小時。有時候喂完妻子吃飯,母親已經十分疲憊,自己已經吃不下飯了。

不僅要洗衣做飯,妻子洗澡、如廁這些事情都要母親幫忙。妻子的頭部受傷,骨頭是後接的,很軟。洗澡時要小心翼翼地托著,母親就都蹲在床前,慢慢幫妻子洗。妻子怕冷,母親每次要先燒幾大盆熱水,先把房間空氣弄暖和了,再用盆接上熱水,用毛巾一點一點為妻子擦。最讓妻子難為情的是上廁所,因為常年臥床,妻子排便只能在床墊上。每次都是母親帶上消毒手套,忍住刺鼻惡臭,為她清理。每一次為妻子擦洗清理後,母親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

家裡好吃的全部以妻子為先,這麼多年,妻子被養的白白胖胖,母親倒是又瘦了十幾斤。母親為了家,為了我,奉獻自己的一切,她透支著自己的體力、精力,掏空了自己,為了就是填補我人生的缺憾,這份恩情我永世報答不完。

兒媳:“這輩子您太辛苦,下輩子,換我孝敬您。”

婆婆日復一日的照護普通而平凡,她付出的辛酸勞累,讓王飛豔一生含淚敬仰。母親的恩情,今生無以為報,她祈求,如有來世,還要做母親的子女。

記者:3000多個日夜,年邁的婆婆守候在您身邊,無微不至,悉心呵護,您有什麼想對她說的?

王飛豔:沒有婆婆,我活不到現在。她不僅在生活上照護我,還費盡心思,讓我重新站起來。以前不能走的時候,婆婆每隔3小時就要幫我按摩,翻身,日夜從不間斷。有時,夜間丈夫睡得太熟,婆婆就會過來幫我翻身,這麼多年,她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完整覺。

為了幫我康復,婆婆經常抱著我下床,慢慢走。我體重將近120斤,婆婆只有100斤。我站立不穩時,婆婆拼盡全身力氣,去抱、去扶。每抱扶一次,就累得全身大汗。她嘗試著幫我站起來,我的右腿勉強能走,左腿使不上勁,婆婆就專門做了一根綁帶,一根綁在我左腿上,一根綁在自己的胳膊上。訓練時,我右腿挪一下,婆婆用胳膊幫我左腿抬一下,慢慢往前,每次都累得氣喘吁吁。初期,我總是重心不穩,一不小心有摔倒的危險。婆婆總是用身體護住我,怕我磕了碰了。

現在,每天下午,婆婆都要推著輪椅,帶我去殘疾人康復中心鍛煉。20分鐘路程,3個小時鍛煉時間,風雨無阻,從不間斷。每次出門前,婆婆都把我包裹嚴實,身上還蓋著小被子,自己卻說,她走路就不怕冷。

4年前,婆婆生病,動了一次手術,在醫院住院時,我自己的媽媽來照顧幾天。手術後沒幾天,她就申請出院,回家休養。說是休養,其實是她放心不下我啊。

對於婆婆,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內疚。婆婆今年已經64歲,我不僅不能照顧老人,還成為家裡的“負擔”。現在,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讓身體好點,讓婆婆負擔輕一點。我也時常告訴我的孩子,一定要孝順奶奶,她太辛苦。如果真的有下輩子,我想,我還要做婆婆的子女,讓我好好孝敬她。

不知“婆媳關係”是天下第幾難題?但是劉桂英卻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婆母勝親媽”。“你嫁過來,就是我的親閨女,我對你負責到底”,這一句,感人至深。面對癱瘓在床的兒媳,她毫無保留,傾其所有,展示母愛最柔軟、最溫馨、最偉大的一面。“婆婆”這個名詞對她來說,就是緊握愛的接力棒,像對待親閨女一樣照顧兒媳。誰說婆媳不好處?劉桂英和王飛豔這對婆媳,用患難與共的真情故事,告訴了我們,家人的真正內涵。“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彰顯社會文明風範,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家庭美德,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潮流。相知、相識、相親、相愛、相攜、相助,是新時代人際關係的結晶。“患難愛相知,真情感天下”,讓我們為這對陽光下的婆媳深情祝福,深深點贊。

記者:常曉璐

久病臥床,都是母親一人照料。父親去世後,本以為母親能跟著我們享清福,但是這個心願,沒能實現。母親以前在農村就很瘦,現在要照顧我妻子,瘦了更多。

我清晨出門工作,直到晚上才回家。平日,妻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母親一人照料。為了讓妻子補充營養,母親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做飯菜。妻子喜愛吃菜包子,母親經常一大早和麵、剁餡,做一次包子,要花一個上午時間。每次吃飯的時候,母親都得先喂妻子吃,吹一下,喂一口,一碗飯往往要喂一個小時。有時候喂完妻子吃飯,母親已經十分疲憊,自己已經吃不下飯了。

不僅要洗衣做飯,妻子洗澡、如廁這些事情都要母親幫忙。妻子的頭部受傷,骨頭是後接的,很軟。洗澡時要小心翼翼地托著,母親就都蹲在床前,慢慢幫妻子洗。妻子怕冷,母親每次要先燒幾大盆熱水,先把房間空氣弄暖和了,再用盆接上熱水,用毛巾一點一點為妻子擦。最讓妻子難為情的是上廁所,因為常年臥床,妻子排便只能在床墊上。每次都是母親帶上消毒手套,忍住刺鼻惡臭,為她清理。每一次為妻子擦洗清理後,母親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

家裡好吃的全部以妻子為先,這麼多年,妻子被養的白白胖胖,母親倒是又瘦了十幾斤。母親為了家,為了我,奉獻自己的一切,她透支著自己的體力、精力,掏空了自己,為了就是填補我人生的缺憾,這份恩情我永世報答不完。

兒媳:“這輩子您太辛苦,下輩子,換我孝敬您。”

婆婆日復一日的照護普通而平凡,她付出的辛酸勞累,讓王飛豔一生含淚敬仰。母親的恩情,今生無以為報,她祈求,如有來世,還要做母親的子女。

記者:3000多個日夜,年邁的婆婆守候在您身邊,無微不至,悉心呵護,您有什麼想對她說的?

王飛豔:沒有婆婆,我活不到現在。她不僅在生活上照護我,還費盡心思,讓我重新站起來。以前不能走的時候,婆婆每隔3小時就要幫我按摩,翻身,日夜從不間斷。有時,夜間丈夫睡得太熟,婆婆就會過來幫我翻身,這麼多年,她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完整覺。

為了幫我康復,婆婆經常抱著我下床,慢慢走。我體重將近120斤,婆婆只有100斤。我站立不穩時,婆婆拼盡全身力氣,去抱、去扶。每抱扶一次,就累得全身大汗。她嘗試著幫我站起來,我的右腿勉強能走,左腿使不上勁,婆婆就專門做了一根綁帶,一根綁在我左腿上,一根綁在自己的胳膊上。訓練時,我右腿挪一下,婆婆用胳膊幫我左腿抬一下,慢慢往前,每次都累得氣喘吁吁。初期,我總是重心不穩,一不小心有摔倒的危險。婆婆總是用身體護住我,怕我磕了碰了。

現在,每天下午,婆婆都要推著輪椅,帶我去殘疾人康復中心鍛煉。20分鐘路程,3個小時鍛煉時間,風雨無阻,從不間斷。每次出門前,婆婆都把我包裹嚴實,身上還蓋著小被子,自己卻說,她走路就不怕冷。

4年前,婆婆生病,動了一次手術,在醫院住院時,我自己的媽媽來照顧幾天。手術後沒幾天,她就申請出院,回家休養。說是休養,其實是她放心不下我啊。

對於婆婆,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內疚。婆婆今年已經64歲,我不僅不能照顧老人,還成為家裡的“負擔”。現在,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讓身體好點,讓婆婆負擔輕一點。我也時常告訴我的孩子,一定要孝順奶奶,她太辛苦。如果真的有下輩子,我想,我還要做婆婆的子女,讓我好好孝敬她。

不知“婆媳關係”是天下第幾難題?但是劉桂英卻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婆母勝親媽”。“你嫁過來,就是我的親閨女,我對你負責到底”,這一句,感人至深。面對癱瘓在床的兒媳,她毫無保留,傾其所有,展示母愛最柔軟、最溫馨、最偉大的一面。“婆婆”這個名詞對她來說,就是緊握愛的接力棒,像對待親閨女一樣照顧兒媳。誰說婆媳不好處?劉桂英和王飛豔這對婆媳,用患難與共的真情故事,告訴了我們,家人的真正內涵。“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彰顯社會文明風範,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家庭美德,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潮流。相知、相識、相親、相愛、相攜、相助,是新時代人際關係的結晶。“患難愛相知,真情感天下”,讓我們為這對陽光下的婆媳深情祝福,深深點贊。

記者:常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