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團、餓了麼,你們深深套路了我!

因為很多年輕人不想做飯,也不想出去, 外賣就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需求,外賣行業也日益走俏,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近日,我大央視終於做了件好事,不過我的心也是拔涼拔涼的。央視揭露了外賣行業的"潛規則",先提價,再用紅包降價!有的甚至比門店價還貴一倍!看到這裡,也有人會認為,線上貴一點能理解,畢竟還有成本費、配送費以及平臺抽成費。

但平日裡外賣平臺喊的所謂便宜實惠去哪了呢?相反卻用一種 "障眼法"來造成"太實惠、太划算"的假像。

例如紅包返現、首單立減、優惠滿減等手段。
​有相關媒體通過比對,發現不少外賣線上價格往往要比線下貴20%左右。例如在北京房山某"香河肉餅"店,店鋪老闆表示,因為外賣平臺要扣20%,所以線上銷售只能漲價,但線下價格保持不變。
線下賣10元的餅,線上賣12元。有時候會打折漲不了20%,但多少肯定會漲一點。

而店鋪線上加價的情況普遍存在,因為現在外賣平臺都要收店鋪流水20%的傭金,店鋪為了收支平衡,線上外賣只能漲價。不只是百度外賣,每個外賣平臺都這樣。

​經過調查,在一家餐廳的饞嘴牛蛙,
店裡吃是48元,外賣標價卻要68元。而這家店的套餐,扣掉各種"滿減"優惠之後,平均每份30元。而在實體店內,所有套餐都是15元一份。

對於這種情況,某飯店老闆表示,不參加"滿減"的話,競爭對手大家都在做滿減,那樣的話單量會下滑,如果不參加,就會被外賣平臺排到很後面,基本上就是可能一天就一單,或者兩天一單,所以都要價錢高幾塊錢,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個沒辦法。

這樣一說,也就顯然知道誰是始作俑者了,店家線上漲價或者是先漲價再打折的行為基本是迫於經營無奈,外賣平臺雖然是抽取一部分傭金,但這只是"小錢"。 而且據瞭解,目前線上外賣平臺並沒有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普遍分析認為單靠收傭金也難以覆蓋運營成本。

或許部分消費者不覺得有太大影響,但線上線下價不同以外,諸多商家提價後最大的受益是誰,

顯然不得而知,對於這樣一種行為方式,

作為消費者,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