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樂視電視能否東山再起?

[釘科技述評]12月26日,樂視致新更名新樂視智家的一個月後,一口氣發佈了10款電視產品,產品依舊延續“超級電視”之名,而兩個新系列的名稱“New”和“Lean”則似乎頗有深意,或許暗示著電視產品線的煥然一新和精益求精。

產品尺寸覆蓋40-65英寸區間,售價1899-5939元不等,均配置16G存儲及Mstar四核處理器,支援HDR,部分產品還搭載了4K螢幕。

在釘科技看來,10款新品推出的目的,在於儘快恢復消費端以及上游供應鏈信心,也為下一步引入可能的投資人奠定基礎。從尺寸、售價、配置等層面來看,“新樂視”的第一批產品倒也可以說是頗有誠意,只是已經“沉寂”近半年時間的樂視電視還能東山再起嗎?

正常情況下,投資人不會放手

如果提到樂視會聯想到賈躍亭,那麼,提到“新樂視”,自然少不了要提到孫宏斌,畢竟,他是這條改換了名稱的大船的“新”船長(僅考慮上市體系)。樂視電視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在於孫宏斌,在於他是否會堅持做好電視業務。

釘科技認為,正常情況下,作為直接投資人的孫宏斌不會放手。

9月1日,在香港召開的融創中國中期業績說明會上,人們見到了孫宏斌。相比融創當時不錯的業績,很多投資者其實可能更關心融創投資樂視的情況,畢竟,彼時樂視已經被作為了融創未來發展中一個相當大的不確定因素。根據公開報導,孫巨集斌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投資樂視之前,我這輩子已經沒什麼遺憾了。

但在投資樂視之後,如果不把這個公司搞好,我這輩子就真的有遺憾了。”當然,判斷孫宏斌不會放手,不僅僅是因為他表現了不想有遺憾的態度。

孫宏斌這次所說的投資行為,主要發生在年初。樂視網1月13日晚間宣佈引入168億投資,而其中有近150億來自孫宏斌掌舵的融創中國。同天晚間的融創中國公告稱,融創戰略入股樂視,以人民幣60.41億元收購樂視網8.61%股權,

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33.5%股權,以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股權。

結合上述內容,釘科技分析認為孫宏斌不會放棄樂視電視業務有三點原因:

其一,電視業務本身是樂視的優質核心業務。2015年銷量300萬台左右,2016年600萬台左右,作為一個以“軟硬結合”為特徵的“新”品類,

樂視電視在持續低迷的電視行業內速度領先、逆勢成長,在樂視的幾大子生態中也可以說是發展最為良好的。從此前79.5億元流入樂視致新,也能看出,電視業務才是孫巨集斌的主要標的。

其二,電視業務是“新樂視”的戰略根基和翻盤關鍵。投資流向看,電視業務的主體樂視致新吸納了一半以上資金。下半年,資金為何如此分配,似乎有了答案。

9月27日晚間,樂視網發佈公告稱,公司名稱將從“樂視網資訊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新樂視資訊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樂視”。調整後,“新樂視”確定的目標是成為以家庭互聯網為平臺的文化消費升級大潮的引領者。

更名原因陳述在細節上表達的更為具體:經過上半年一系列戰略調整,(團隊)繼承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平臺+終端+內容+應用”的生態理念,集中資源聚焦大屏生態優勢領域,結合分眾自製和內容開放的內容戰略,並輔以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手段,打造以智慧電視為核心的大屏互聯網家庭娛樂生活。

“大屏生態”以及“家庭互聯網”等關鍵字都表徵著電視在“新樂視”中的地位和職責,樂視影業的內容製作以及樂視網的資源積累,都必須通過樂視電視釋放。

其三,孫宏斌作為投資人的職業素養和操守,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所謂的情懷因素。一方面,樂視電視業務本身“優質”,又在“新樂視”體系中肩負重任;另一方面,150億,對於王健林而言,也是150個小目標,可見其分量。無論是考慮對公司負責,還是對融創的投資者負責,孫巨集斌都需要保持他的職業素養、操守和驕傲,至少,這次投資行為要有始有終,而樂視電視是關鍵。

至於“情懷”,需要將視角再回到9月1日的融創中國中期業績說明會。據釘科技瞭解,孫洪斌曾就當時為何投資樂視做過說明,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賈躍亭在2016年底很急迫的請求説明,孫宏斌表示“因為你不投它就死了,我覺得人應該永遠心懷善意,所以要幫助他”。

孫宏斌也確實表現出了一些堅持到底的態度。據瞭解,有投資者在融創中國中期業績說明會曾問:“對樂視的收購能不能不用上市公司大家的錢,您看好的話能不能用您自己的錢?”孫洪斌的回應是如果想買純地產公司可以賣掉融創股票,買一家公司股票就要認同這家公司的經營決策。

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仍在

樂視電視要東山再起,投資人孫巨集斌需要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電視業務的未來可能性也要看自身條件,就是說,樂視致新的“曾經擁有”能不能給新樂視智家的“再出發”提供相對好的起點。這個起點,應該是存在的,因為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還在。

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產業鏈、運營、技術以及內容服務和品牌形象。

首先看產業鏈能力,從一些資訊來看,樂視電視業務恢復其產業鏈的通順,完成各環節的銜接,或只是時間問題。

10月下旬,《證券時報》報導稱,有樂視網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電視產業鏈的大部分流程已經梳理完成。大家都在備戰雙11,但目前備貨量有限。目前產業鏈部分環節還在慢慢捋順的過程中。”而在稍早些時候,樂視網高管密集會見多家超級電視物流、倉儲、配送、安裝等售後服務保障環節合作夥伴,並簽署了多份戰略合作協定。9月21日樂視網高層前往配送服務商宅急送,取得支持;9月21下午,樂視又與盛豐物流達成合作;9月22日,樂視與在售後上門領域提供服務的十分到家簽訂合同。

另外,來自中國家電網的消息顯示,來自全球智慧電視產業供應鏈的核心供應商,包括冠捷、晨星半導體等合作夥伴均表示將加大對新樂視智家的支持力度,一致認為樂視超級電視的口碑特別好,短短幾年時間做到中國智慧電視第一品牌,實屬不易,這個品牌非常好,要和新樂視智家一起配合好,共度難關。

其次看運營能力,可運營使用者以及各種盈利方式的延續或能保障其資金回流,同時,用戶運營能力也得以被保留。

來自中國家電網的消息稱,樂視超級電視已有超過1000萬級別高價值可運營使用者家庭,為超級電視源源不斷的貢獻商業價值;擁有全量大屏使用者資料,支援上千種行為資料的分析及洞察,為運營及廣告投放提供最有價值參考;開機率和開機時長行業領先,超級電視的會員占比91%。一方面是用戶付費觀看,另一方面是瞄準可運營用戶群的廣告投放帶來的收入,都增加了樂視電視業務良性迴圈的可能性。

再次是技術積累,樂視電視業務的技術積累並未失去,特別是在軟體和系統層面。

EUI6.5作業系統隨產品發佈,有四大升級:1、桌面架構;2、語音智慧雙核識別,支援多輪對話;3、大屏購物促銷更多樣;4、10余項性能優化。

最後是內容服務能力,主要體現在樂視影業的製作能力和樂視視頻的積累上。

據瞭解,2016年樂視影業所參與(包括投資、製作、發行等方式)的電影共11部,每部電影票房總額均過億,過億影片數排名行業第一。所參與的影片共獲得39.5億元票房,行業排名第二,相比2015年22.74億元的票房總額增長73.7%,成為行業增速最快的公司,代表電影包括《長城》、《盜墓筆記》、《機械師2》等。此外,樂視影業2017年出品的電影已有11部上映,總票房在17億左右。

至於樂視視頻,在2017年出品自製並輸出衛視的大劇包括《孤芳不自賞》、《漂亮的李慧珍》等;獨播版權劇有《獵場》、《白鹿原》等;《歡樂頌2》、《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九州海上牧雲記》等IP劇也被收入;另外,花兒影視方面,還有《急診科醫生》、《北京人與紐約客》等。近幾年,樂視視頻也積累了《太子妃升職記》《羋月傳》等內容,而根據樂視早些時候的官方資料顯示,它有超過12萬集電視劇,6000多部電影,80000多集動漫以及為數不少的版權賽事內容等。

目前來看,將會拖累樂視電視業務最多的,便是之前留給消費者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品牌印象,由於拖欠供應鏈廠商款項等原因,曾經的掌舵人賈躍亭和原樂視系的一些“子生態”遭遇了不小的信任危機,信用被質疑,這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判斷,而上市體系改名的原因應該也正在於儘量去除這些不良影響。

綜合來看,樂視電視業務至少在一段時期內還不會死掉,甚至仍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但過程不會太順利,增勢也不太可能再恢復到2014年-2016年的水準。畢竟,中國自古強調“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對信用的質疑逐漸積累,難免產生信任的瓦解,而信任這東西,就像一層薄薄的紙,捅破後很難恢復。(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公司名稱將從“樂視網資訊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新樂視資訊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樂視”。調整後,“新樂視”確定的目標是成為以家庭互聯網為平臺的文化消費升級大潮的引領者。

更名原因陳述在細節上表達的更為具體:經過上半年一系列戰略調整,(團隊)繼承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平臺+終端+內容+應用”的生態理念,集中資源聚焦大屏生態優勢領域,結合分眾自製和內容開放的內容戰略,並輔以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手段,打造以智慧電視為核心的大屏互聯網家庭娛樂生活。

“大屏生態”以及“家庭互聯網”等關鍵字都表徵著電視在“新樂視”中的地位和職責,樂視影業的內容製作以及樂視網的資源積累,都必須通過樂視電視釋放。

其三,孫宏斌作為投資人的職業素養和操守,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所謂的情懷因素。一方面,樂視電視業務本身“優質”,又在“新樂視”體系中肩負重任;另一方面,150億,對於王健林而言,也是150個小目標,可見其分量。無論是考慮對公司負責,還是對融創的投資者負責,孫巨集斌都需要保持他的職業素養、操守和驕傲,至少,這次投資行為要有始有終,而樂視電視是關鍵。

至於“情懷”,需要將視角再回到9月1日的融創中國中期業績說明會。據釘科技瞭解,孫洪斌曾就當時為何投資樂視做過說明,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賈躍亭在2016年底很急迫的請求説明,孫宏斌表示“因為你不投它就死了,我覺得人應該永遠心懷善意,所以要幫助他”。

孫宏斌也確實表現出了一些堅持到底的態度。據瞭解,有投資者在融創中國中期業績說明會曾問:“對樂視的收購能不能不用上市公司大家的錢,您看好的話能不能用您自己的錢?”孫洪斌的回應是如果想買純地產公司可以賣掉融創股票,買一家公司股票就要認同這家公司的經營決策。

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仍在

樂視電視要東山再起,投資人孫巨集斌需要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電視業務的未來可能性也要看自身條件,就是說,樂視致新的“曾經擁有”能不能給新樂視智家的“再出發”提供相對好的起點。這個起點,應該是存在的,因為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還在。

樂視電視的業務基礎,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產業鏈、運營、技術以及內容服務和品牌形象。

首先看產業鏈能力,從一些資訊來看,樂視電視業務恢復其產業鏈的通順,完成各環節的銜接,或只是時間問題。

10月下旬,《證券時報》報導稱,有樂視網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電視產業鏈的大部分流程已經梳理完成。大家都在備戰雙11,但目前備貨量有限。目前產業鏈部分環節還在慢慢捋順的過程中。”而在稍早些時候,樂視網高管密集會見多家超級電視物流、倉儲、配送、安裝等售後服務保障環節合作夥伴,並簽署了多份戰略合作協定。9月21日樂視網高層前往配送服務商宅急送,取得支持;9月21下午,樂視又與盛豐物流達成合作;9月22日,樂視與在售後上門領域提供服務的十分到家簽訂合同。

另外,來自中國家電網的消息顯示,來自全球智慧電視產業供應鏈的核心供應商,包括冠捷、晨星半導體等合作夥伴均表示將加大對新樂視智家的支持力度,一致認為樂視超級電視的口碑特別好,短短幾年時間做到中國智慧電視第一品牌,實屬不易,這個品牌非常好,要和新樂視智家一起配合好,共度難關。

其次看運營能力,可運營使用者以及各種盈利方式的延續或能保障其資金回流,同時,用戶運營能力也得以被保留。

來自中國家電網的消息稱,樂視超級電視已有超過1000萬級別高價值可運營使用者家庭,為超級電視源源不斷的貢獻商業價值;擁有全量大屏使用者資料,支援上千種行為資料的分析及洞察,為運營及廣告投放提供最有價值參考;開機率和開機時長行業領先,超級電視的會員占比91%。一方面是用戶付費觀看,另一方面是瞄準可運營用戶群的廣告投放帶來的收入,都增加了樂視電視業務良性迴圈的可能性。

再次是技術積累,樂視電視業務的技術積累並未失去,特別是在軟體和系統層面。

EUI6.5作業系統隨產品發佈,有四大升級:1、桌面架構;2、語音智慧雙核識別,支援多輪對話;3、大屏購物促銷更多樣;4、10余項性能優化。

最後是內容服務能力,主要體現在樂視影業的製作能力和樂視視頻的積累上。

據瞭解,2016年樂視影業所參與(包括投資、製作、發行等方式)的電影共11部,每部電影票房總額均過億,過億影片數排名行業第一。所參與的影片共獲得39.5億元票房,行業排名第二,相比2015年22.74億元的票房總額增長73.7%,成為行業增速最快的公司,代表電影包括《長城》、《盜墓筆記》、《機械師2》等。此外,樂視影業2017年出品的電影已有11部上映,總票房在17億左右。

至於樂視視頻,在2017年出品自製並輸出衛視的大劇包括《孤芳不自賞》、《漂亮的李慧珍》等;獨播版權劇有《獵場》、《白鹿原》等;《歡樂頌2》、《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九州海上牧雲記》等IP劇也被收入;另外,花兒影視方面,還有《急診科醫生》、《北京人與紐約客》等。近幾年,樂視視頻也積累了《太子妃升職記》《羋月傳》等內容,而根據樂視早些時候的官方資料顯示,它有超過12萬集電視劇,6000多部電影,80000多集動漫以及為數不少的版權賽事內容等。

目前來看,將會拖累樂視電視業務最多的,便是之前留給消費者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品牌印象,由於拖欠供應鏈廠商款項等原因,曾經的掌舵人賈躍亭和原樂視系的一些“子生態”遭遇了不小的信任危機,信用被質疑,這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判斷,而上市體系改名的原因應該也正在於儘量去除這些不良影響。

綜合來看,樂視電視業務至少在一段時期內還不會死掉,甚至仍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但過程不會太順利,增勢也不太可能再恢復到2014年-2016年的水準。畢竟,中國自古強調“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對信用的質疑逐漸積累,難免產生信任的瓦解,而信任這東西,就像一層薄薄的紙,捅破後很難恢復。(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