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客家菜

羊肉性溫,它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腹部冷痛、體虛怕冷、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

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尤其是在冬至後進補最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時可以搭配一些涼性蔬菜。

既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又能達到羊肉的補益功效。

甘蔗要買青皮的竹蔗才有清熱之功效,而黑皮蔗性較溫且滋補,如果買不到可以改為放馬蹄,馬蹄同樣有清熱潤肺之功效。

羊腩煲的做法:

材料:羊腩,腐竹,甘蔗,南乳(腐乳),薑,料酒,醬油,鹽,蒜苖。

1,鍋燒熱,把羊腩倒進去炒幹,去掉水份。

2,重新起鍋,放姜片、南乳炒香。

3,再加入已炒過的羊肉,不停的翻炒,加入少許的酒、醬油、鹽、適量的水煮開。

4,取泥煲放入甘蔗一節(對半開),腐竹,再倒入煮開的羊肉。

5,大火,水開後,小火燜6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