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炳忠案已成兩岸新爆點 邱毅:蔡英文打壓統派將來下場比扁更慘

恐怕連蔡當局自己都想像不到,一場在他們看來非常尋常的搜捕行動,先是因為網路直播被暴露在陽光下,接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終成為兩岸的新爆點。

新黨青年軍被強行搜查拘捕的當晚,國台辦罕見動怒抨擊,發言人安峰山直言,我們高度關注此事。

王炳忠案發生後短短四天,大陸指標性媒體包括新華網、《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及其旗下網站,

對此案的批判從未間斷;這幾日也湧出許多大陸學者針對此案投書陸媒,批評是綠色恐怖,阻撓兩岸關係發展;也有陸媒號召大陸各地民眾一人一照,聲援新黨青年。

頗具影響力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號“俠客島”,21日晚間更罕見地線上舉行“快閃沙龍”,邀請資深記者以語音方式和線民解說此案,吸引將近7萬人關注。內容更從王炳忠案,

談到“促轉條例”通過、“公投法”門檻下修等。

《人民日報》海外版則在22日再度刊文,題為《民進黨借“轉型正義”搞政治追殺》,文中指“促轉條例”看似滿嘴正義與道德,其實“寡人有疾,不足為外人道也”,認為其心思有三:政治上打壓政敵國民黨,文化上“去中國化”,同時挽救下滑的民調,“能一舉三得是好事,可怕就怕機關算盡太聰明”。

此外,王炳忠等人遭檢調約談的政治風暴,也引起外媒關注,

美、英、法等國媒體近日陸續報導此案,且都朝兩岸政治對抗的方向解讀。

路透社以《北京對臺灣調查一個“親中”小黨感到憤怒》為題報導,認為此事將成為北京與臺北之間最新的衝突爆發點。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以《整肅異己?蔡當局大舉逮捕主張統一的新黨年輕幹部》為題分析,這項逮捕行動等於在臺灣政壇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報導指出,這幾位新黨幹部平均年齡三十幾歲,

“學識豐富,思維敏捷,口若懸河,是新黨新一代菁英”;他們的政治立場大多支持統一,平時抨擊“台獨”不遺餘力,“屬於戰將型人物”。

的確,近些日子以來,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著墨甚多。無論是陸委會對大陸人士赴台實施“健康有序”兩岸交流方案,內容實則為限制不得發表政治言論、不得統戰等“四不”限制,還是宣判陸生周泓旭“涉諜”、降低“公投法”門檻打“台獨”擦邊球、或修改“國安法”加重“通共”刑責,

再到12月19日臺灣檢調大動作搜索拘捕新黨人士,蔡當局一直在做踩踏北京底線、自毀“維持現狀”承諾的事情。

那麼,蔡當局選擇放任兩岸對抗的動機又是什麼?

臺灣《旺報》發表文章《放任兩岸對抗,蔡爭印太一席之地》,該文章分析,蔡當局藉由靠攏西方國家展現“反中”決心,企圖搶下包含澳日美印等國即將形成的印太戰略格局中的一席之地。文章還分析,蔡當局拿新黨祭旗,等於正式對世界宣示兩岸“各有其志”、“互不認可”,嘗試爭取更多的國際信任、籌措更多“外交”籌碼,用以因應兩岸可能隨時爆發的變局。

早在12月11日,蔡英文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會面時就曾繳納過欲入印太戰略的“投名狀”,只是印太戰略目前仍處於“嘴炮狀態”,因此大肆搜捕新黨統派青年一事,更可能反映出的是蔡英文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臺灣名嘴邱毅一針見血地指出:

蔡英文越打壓迫害統派人士,越顯示出其內心的恐懼不安驚慌失措。她怕解放軍軍機繞台巡航,怕解放軍“斬首行動”,更怕“第五縱隊”造反,而軍公教的如影隨形使她寢食難安。除了不斷做逃亡演練外,她只能用高壓的政治動作,骯髒的司法操作,來迫害打壓統派人士,只是她自己也知道高高在上的權勢已危如壘卵,只怕將來的下場會比陳水扁更慘。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07播出的《海峽新幹線》。

蔡當局藉由靠攏西方國家展現“反中”決心,企圖搶下包含澳日美印等國即將形成的印太戰略格局中的一席之地。文章還分析,蔡當局拿新黨祭旗,等於正式對世界宣示兩岸“各有其志”、“互不認可”,嘗試爭取更多的國際信任、籌措更多“外交”籌碼,用以因應兩岸可能隨時爆發的變局。

早在12月11日,蔡英文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會面時就曾繳納過欲入印太戰略的“投名狀”,只是印太戰略目前仍處於“嘴炮狀態”,因此大肆搜捕新黨統派青年一事,更可能反映出的是蔡英文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臺灣名嘴邱毅一針見血地指出:

蔡英文越打壓迫害統派人士,越顯示出其內心的恐懼不安驚慌失措。她怕解放軍軍機繞台巡航,怕解放軍“斬首行動”,更怕“第五縱隊”造反,而軍公教的如影隨形使她寢食難安。除了不斷做逃亡演練外,她只能用高壓的政治動作,骯髒的司法操作,來迫害打壓統派人士,只是她自己也知道高高在上的權勢已危如壘卵,只怕將來的下場會比陳水扁更慘。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07播出的《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