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菜鳥在被痛毆之中提高戰力,美國空軍的藍軍——“入侵者”中隊

自1972年以來,“入侵者”中隊一直是美國空軍的“內鬥”夥伴。這些“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們(他們是精通美國及其對手的戰術的空戰專家)在空戰演習中為美軍的戰鬥機部隊提供了極度逼真的“真實感”。

他們的成功是無可爭辯的:自從“入侵者”中隊成立以來,在現實世界中爆發的幾十場實戰裡,美國空軍的飛機沒有輸掉過一場“狗鬥”。

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飛行員(他們來自美國空軍和數十個美國的友好盟國)與這群“入侵者”們纏鬥不休,並在此過程中成長為更出色的飛行員,他們從“入侵者”中隊那裡接受有關基本的戰鬥機機動和“異機型空戰訓練”(Dissimilar Air Combat Training,DACT)方面的“專業課程”。

在進行真正的空戰格鬥之前,這些“學生”就已經在不斷接受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的“錘煉”。在完完整整地瞭解了一場無比真實的“空戰”的視覺感受、各種聲音和態勢感知過程之後,這些年輕的飛行員們就擁有了足夠多的經驗,以避免犯下新手在真正的戰爭中會犯的那些錯誤,並在敵人面前展現出致命的戰鬥力。

美國空軍第354飛機維護中隊的蜜雪兒•派克下士(SrA Michelle Park)正在為一架F-16戰鬥機及其飛行員起飛執行一次任務而做準備,這架F-16戰鬥機隸屬於第18“入侵者”中隊,照片攝於阿拉斯加州的艾爾森空軍基地(Eielson AFB),時間是2015年4月

“入侵者”中隊是美國空軍對越南空戰中那令人沮喪的結果而做出的反應──在越南戰爭中,

美軍輸掉的空戰幾乎和它打贏的空戰一樣多。與美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相比,越南戰爭中美軍的戰績記錄後退了大大的一步──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空軍獲得了十比一的交換比,若是參照另外一些統計結果的話這一交換比還會更高。

為此,美軍高層下令開展了一項代號為“紅男爵”(Red Baron)的研究,意在找出為什麼美國空軍的優勢下滑得這麼厲害。在各種各樣厚厚的交戰記錄卷宗中,

美國空軍仔細地檢查了越南戰爭期間每一場空戰的經驗,並對一切因素都進行了考量──從交戰規則到戰鬥機攜帶的作戰負荷,再到飛行員們曾經接受過的戰術和訓練。

美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們並沒有為他們在越南遇到的那種類型的空戰做好準備。他們練習的是遠距離上的導彈交戰,但越南上空的交戰規則決定了他們要面對的往往是目視對目標進行識別,

以及被迫在近距離上進行戰鬥。在這麼近的距離上,美國空軍笨重的F-105和F-4戰鬥機只能使盡渾身解數地與蘇制輕快小巧的米格-17和米格-21戰鬥機纏鬥著。

美國空軍笨重的F-105和F-4戰鬥機只能使盡渾身解數地與蘇制輕快小巧的米格-17和米格-21戰鬥機纏鬥著

更糟糕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戰鬥機訓練往往僅重視轟炸,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僅強調核攻擊。美國空軍的戰爭機器都是圍繞著核打擊任務而規劃研製的,這些戰爭機器只提供了有限的機動性,而且飛行員們在訓練中對抗的往往是同一個中隊的隊友,而且他們的隊友駕駛的也是幾乎相同的飛機。鑒於在這些所謂的“實戰狗鬥”中的飛機和戰術是一樣的,因此這類訓練的價值自然非常有限。在越南戰場上真實的空對空作戰中,飛行員們已經盡了其最大的努力以利用自己的噴氣機的優勢,同時也在利用對手的裝備的缺點。敵方也在密切地協調他們的飛機和地面上的高射炮及導彈,打造了一個分層的、複雜的戰場環境,並在其中與美軍進行戰鬥。

同樣,美國海軍方面也從其在越南戰爭的糟糕表現中“聰明”地開展了他們自己的研究,並提出了所謂的“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計畫。該計畫強調重新回到近距離的格鬥訓練中去──與“異機型”展開對抗──並由現代化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中最優秀的那部分擔任教官。“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項目始於1969年,在此後直至越南戰爭結束的幾年間,海軍方面看到,其交換比發生了急劇的上升。空軍的“紅男爵”專案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而且美國空軍在1972年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入侵者”中隊。

T-38教練機

在所有的“入侵者”中,第一支成立的是第64“入侵者”中隊(Aggressor Squadron,AGRS),該中隊部署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該中隊裝備的是T-38“禽爪”教練機。雖然美國空軍中幾乎每一位戰鬥機飛行員都曾在T-38教練機上接受過飛行訓練,但該機型被選中的原因是其體積較小、在纏鬥中很難被美軍當時裝備的那些大型戰鬥機咬住,而且這款機型名列美軍的武器裝備清單之中,因此要搞幾架飛機平臺來根本算不上多困難的事。由於目視難以發現,而且在性能上頗為類似蘇聯的那些小巧的戰鬥機,因此T-38被打造成了一款相當不錯的“假想敵”飛機。

幾年之後,南越的西貢落入北越之手,一批原本打算要裝備給南越武裝部隊的F-5E“虎Ⅱ”式戰鬥機被重新劃撥給了“入侵者”中隊。由於敏捷、難以發現而且操作起來相對便宜,F-5E戰鬥機便成了“入侵者”中隊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F-5E的性能與米格-21的較為類似,而後者是一種在當時的蘇聯集團國家的空軍中廣泛裝備的戰鬥機。

多年以來,美國空軍的“入侵者”中隊一直用F-5E“虎Ⅱ”戰鬥機模擬米格-21,正如這張攝於1983年的照片所展示的那樣。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入侵者”部隊仍然在飛這款戰機,當然他們也裝備有其他機型

“入侵者”專案開展得太晚了,以至於沒能讓美國空軍在越南戰場上的表現有多大的改觀,但那些被選拔來與“入侵者”進行對抗訓練的飛行員們卻極其推崇在此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而且這一項目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1975年,第二支“入侵者”中隊──第65“入侵者”中隊成立,該中隊同樣部署在內利斯空軍基地。到了1976年,又有兩支部隊成立了,它們分別是部署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B)的第26“入侵者”中隊和部署在英國奧爾康伯裡皇家空軍基地(RAF Alconbury)的第527“入侵者”中隊。第26中隊和第527中隊常用來進行“路秀”(road shows,即經驗推廣之意),它們在各自的戰區內四處“巡迴”,與一線作戰單位進行空戰纏鬥演練。

一架隸屬於第65“入侵者”中隊的F-15C戰鬥機,照片攝於2007年

來自英國奧爾康伯裡皇家空軍基地、正在進行“路秀”的F-5E戰鬥機,攝於1987年的一次演習期間。圖中機鼻側面帶有黃色輪廓的數字被稱為“bort”數位,這些數位模仿的是俄國人噴氣式飛機上的數位標記樣式(譯者注:之所以把這些數位叫做“bort”數位,是因為“bort”在俄語中(борт)的意思是“身體兩側”“船舷兩側”的意思,故被專業模仿蘇/俄軍的“入侵者”中隊拿來指代飛機兩側)

“入侵者”中隊採用蘇式的戰術和戰役手段,它們成了蘇聯及其盟友(如伊拉克)如何“在地面控制單位的協調下使用戰鬥機”這方面的專家。他們把這種模仿手段用到了採用蘇聯式樣的徽章和頭盔的地步,他們的中隊飛行準備室裡還張貼著標有西瑞爾字母的俄語宣傳海報。

美國空軍第354作戰支援中隊的代蒙特•奧特洛下士(SrA. Demonte Outlaw)正在檢查第18“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頭盔,時間是2016年。“紅軍”的飛行員們都是些熟諳其對手戰術的空戰專家,他們在對抗演練中擔任“反派”的角色

第18“入侵者”中隊的威廉•海涅斯軍士(Sgt. William Heines)正在展示該部隊的紅星徽章,這枚徽章象徵的是蘇聯空軍,或者說美國空軍在冷戰時期的對手

第64“入侵者”中隊裝備的F-16戰鬥機上的徽章

一位第64“入侵者”中隊飛行員的頭盔,從上面的錘子、鐮刀和紅星圖案我們不難猜出這是一位“特殊性質”的飛行員

“入侵者”中隊裝備的噴氣式飛機仿照蘇聯飛機和蘇聯集團其他國家飛機的樣式進行了塗裝,人們只要一看其塗裝樣式就知道它們模仿的是“鞭撻者”(米格-23戰鬥機),以及後來的“側衛”(蘇-27戰鬥機)。有些塗裝方案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並以“蜥蜴”(Lizard)、“南瓜”(Pumpkin)和“葡萄”(Grape)等名字命名,但其他一些塗裝方案則很明顯是在暗指美國的幾十個敵對和非友好國家的空中武庫裡的具體機型。

採用“葡萄”迷彩塗裝方案的F-5E戰鬥機。美國空軍目前正在越來越多地轉為從合同承包商那裡獲得補充性質的“紅軍”對抗訓練和演習

在第一支“入侵者”中隊成立三年之後,美國空軍憑藉其在“紅男爵”和其他後續研究專案中得到的結果而發起了“紅旗”系列軍演,意在給予參戰飛行員進行有許多複雜要素交織其中的大規模空中交戰的經驗。“紅男爵”研究項目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只要一位飛行員能挺過10次戰鬥任務並生存下來,那麼他在今後戰鬥中的預期存活概率就會大大地提高。“紅旗”軍演的目的就是讓飛行員在進行第一次實戰作戰任務前,在條件可控的環境下模擬完前10次任務。

一架“入侵者”中隊的F-15戰鬥機正在向右滾轉,地點是內利斯空軍基地上空,時間是2008年

然而,在接受過“入侵者”的訓練並參加過“紅旗”軍演之後,F-15戰鬥機的飛行員們成了不可戰勝的空中精英。事實上,F-15戰鬥機就是圍繞著從“紅男爵”研究中學到的經驗而設計的:這是一架專門為奪取空中優勢而設計的飛行機器,具有出色的機動性、速度、加速性能、雷達探測範圍和飛行員視野。在美國和外國軍隊中,F-15戰鬥機已經在將近四十年的歲月中贏得了100多場“狗鬥”的勝利,而且沒有一架被擊落過。

美國空軍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取得的“一邊倒”的勝利證實了“入侵者”中隊和“紅旗”軍演的成功。許多飛行員甚至報告說,真實戰鬥的激烈程度竟然還遠遠比不上他們在參加“紅旗”訓練時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在2014年的“紅旗”軍演期間,第57飛機維護中隊的衛斯理•奧特中士(SSgt. Wesley Ott)向一架正準備滑跑起飛的F-16“入侵者”飛機敬了一個軍禮

第757飛機維護中隊的技師們正在對一架F-16戰鬥機進行起飛前的準備,照片攝於2014年的“紅旗”軍演期間,地點是內利斯空軍基地

紅鷹中隊

在“入侵者”專案開展的同時,美國空軍渴望獲得更多關於其可能在戰鬥中遇到的敵軍飛機的情報。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開始秘密接收來自以色列的蘇制戰機──以色列是在與埃及和其他與之敵對的中東國家的戰爭中繳獲這些戰機的,還有一些是從蘇聯的“軍火出口客戶國家”那裡得到的──這些國家願意把他們的蘇制飛機出售或借給美國人進行評估。這算不上是一個多麼新的想法:早在朝鮮戰爭期間,一名北朝鮮的飛行員就曾駕駛著他的米格-15投誠,而被選中對這架米格-15進行試飛並探究其秘密所在的飛行員不是別人,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在飛行中超過了聲速的飛行員查克•耶格爾(Chuck Yeager)。

美國人的第一架米格-21戰鬥機是在一項代號為“海弗甜甜圈”(Have Doughnut)的計畫中獲得的,而且美軍方面根據從這架飛機身上得到的知識而指導“入侵者”中隊的F-5E戰鬥機飛行員在與美國空軍戰鬥機的“模擬狗鬥”中如何駕駛他們的飛機進行機動。其他的蘇制飛機也相繼被美國人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米格-23和米格-27。

通過“海弗甜甜圈”專案而秘密搞到的一架米格-21戰鬥機。這架飛機被美國軍方用來驗證和擴展他們所獲得的有關米格-21戰鬥機的資料。在蘇聯集團的空軍中,米格-21是一種被廣泛裝備的戰鬥機

停放在內華達州托洛帕(Tonopah)測試靶場斜坡上的一架隸屬於“紅鷹”中隊的米格-23戰鬥機,照片攝於1988年。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的參謀長哈沃克•卡萊爾(Hawk Carlisle)將軍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曾在“紅鷹”中隊服役過,並從圖中的這架米格-23上彈射逃生(譯者注:當時的情況是,卡萊爾將軍在駕駛這架米格-23“鞭撻者”時進入了失速尾旋,不得不彈射跳傘)

一支被稱為“紅鷹”的秘密中隊被賦予了如下的任務:搞到這些飛機、瞭解這些飛機的性能,並駕駛著這些飛機與一線的美國空軍戰鬥機進行對抗以找出打敗這些蘇制飛機的最佳戰術。整個項目直到2006年才解密,其為世人所知的名字是“永恆的佩格”,而且有數以千計的來自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在美國空軍內華達州測試靶場的“限制進入”區域內以秘密演習的方式接觸到了真正的蘇式設計的飛機。

從1977年到1988年,“永恆的佩格”項目搞到了一些蘇式設計的戰機並對其進行了試飛,這樣一來美國的飛行員們就可以摸透這些飛機的性能,並教給他們的同袍擊敗這些蘇制戰鬥機的最好的方法。在這張照片中,“紅鷹”中隊的一架米格-17飛在前面,另有一架米格-21緊隨其後,兩側分別是兩架F-5E

一架隸屬於“紅鷹”中隊的米格-23正在與兩架A-10攻擊機編隊飛行,攝於20世紀80年代

一架停放在艾爾森空軍基地停機坪上的F-15戰鬥機,攝於2007年的“紅旗-阿拉斯加”軍演期間。這架被“入侵者”中佇列裝的F-15戰鬥機用於模擬具有高端威脅性的機型,例如蘇-27“側衛”系列戰鬥機。“側衛”系列戰機具有與F-15近似的性能

與此同時,從1988年開始,作為F-5E的替代機型,F-16開始裝備“入侵者”中隊。最初裝備的是F-16A型,這些飛機是從現有的各個中隊裡抽調的,但“入侵者”們後來又裝備了更新的F-16C/D型。

第64“入侵者”中隊的一架F-16戰鬥機剛剛與一架KC-135加油機的空中加油杆斷開連接,照片攝於2012年

在2016年舉行的美國空軍第57假想敵戰術大隊(57th Adversary Tactics Group)改變指揮隸屬關係的交接儀式上,一架被用來當作背景的F-16戰鬥機採用了新式的“碎片塗裝”(Splinter)方案。這一塗裝方案原本是俄羅斯空軍的T-50和蘇-35戰鬥機所採用的

“入侵者”中隊的F-15和F-16戰鬥機混合編隊正在飛行,攝於2008年

第57飛機維護中隊的達里爾•鮑伊中士(SSgt. Darryl Bowie)正在檢查第64“入侵者”中隊的一架F-16戰鬥機的機務記錄,照片攝於2009年在愛達荷州芒廷霍姆空軍基地舉行的一場“槍手旗”(Gunfighter Flag)演習期間

“入侵者”中隊的數架F-15和F-16戰鬥機正在編隊飛行,時間是2008年,攝於內華達州上空。“入侵者”中隊的油漆塗裝方案會定期改變,他們經常模仿外國空軍的標誌。這一隊飛機就表現出了俄羅斯、南美洲和南亞國家空軍的塗裝特色

紅旗北上

總的來說,F-15和F-16戰鬥機組成了“紅旗”軍演中假想敵部隊的核心。2006年,“紅旗”軍演取得了“專營權”,而定期在阿拉斯加州舉行的“雷霆對抗”(Cope Thunder)演習則被重新命名為“紅旗-阿拉斯加”(Red Flag-Alaska)演習。

一架採用了北極塗裝方案的F-16戰鬥機,攝於2011年的“紅旗-阿拉斯加”軍演期間

第18“入侵者”中隊及其裝備的F-16戰鬥機成為了阿拉斯加州艾爾森空軍基地(Eielson AFB)的常駐“紅軍”。與此同時,第64“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們則在內利斯空軍基地飛F-16戰鬥機。

美國空軍一等兵基拉•克拉裡(A1C Kierra Clary)正在更新第18“入侵者”中隊總部走廊裡的監視設備,地點是艾爾森空軍基地。這些數字面板可用來跟蹤飛行員們的訓練、裝備維護和工作進度

第18“入侵者”中隊的F-16戰鬥機正在阿拉斯加州上空接受一架KC-135加油機的空中加油

第18“入侵者”中隊的作戰處助理處長(assistant director of operations)布萊恩•布拉格少校(Maj. Brian Bragg)保持其雙手不觸碰飛機操縱杆,與此同時地勤組長們為他的飛機做好了起飛前的準備,地點是艾爾森空軍基地,照片攝於2016年6月

近年來,預算削減以及“紅旗”演習的發展給“入侵者”假想敵部隊帶來了更多的衝擊。緊隨2013年“自動減支”的財政危機(這次“自動減支”導致許多美國空軍的戰鬥機中隊停飛)之後,第65“入侵者”中隊也在2015年9月26日被解散,並將其麾下的F-15戰鬥機轉交給了空中國民警衛隊(譯者注:原文如此,但疑似有誤,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第65中隊的解散時間是2014年9月26日)。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開始設想一種新式的“紅旗”軍演──這種“新紅旗”仍然具有大量的“真實飛行”元素,但大量加入了虛擬和模擬的成分。雖然F-22和F-35戰鬥機在2017年1月份參加了“紅旗”軍演,但這兩款飛機的真實戰力範圍必須被保密起來,以防被密切監視軍演過程的潛在對手知曉。因此,“紅旗”軍演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虛擬領域。

在圍繞其F-16環視一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第18“入侵者”中隊的羅珀上尉(Capt. A. J. Roper)檢查了他的空戰機動檢測設備(Air Combat Maneuvering Instrumentation,ACMI)吊艙。ACMI吊艙從外觀上看像一枚導彈,它可以對空戰過程進行跟蹤和記錄,這樣一來飛行員們就可以在彙報時對空戰過程進行“重播”

不過,暫時沒有人能給出一個讓進行實機飛行的“入侵者”中隊消失、並在虛擬實境的訓練場上完全被虛擬的“數位飛機”所取代的時間。讓那些技術精湛的“壞傢伙”們駕駛著真實的飛機,並讓飛行員們接受這些“壞傢伙”們的錘煉以獲得切身的體驗,可能仍然是美國空軍優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隊隸屬於第64“入侵者”中隊的F-16C戰鬥機正在返回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廷德爾空軍基地(Tyndall AFB),照片攝於2004年的威廉•泰爾航炮射擊演習(William Tell aerial gunnery exercise)期間

一架罕見的隸屬於“入侵者”中隊的雙座型F-16D戰鬥機正在從阿拉斯加州上空飛過,時間是2011年

第18“入侵者”中隊的米切爾•庫茲穆克少校(Maj. Michael Kuzmuk,左)準備讓第354飛機維護中隊的電子和環境系統工程師維多利亞•奧塔蕾紮一等兵(A1C Victoria Ortaleza,右)搭個“便機”(即順路送對方一程)

譯者注:本文原文發表在2017年4/5月份出版的美國《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空軍》雜誌的編輯主任John A. Tirpak。譯文所配圖片有改動。譯文轉載自空軍之翼論壇,譯 者:李昭輝。

更糟糕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戰鬥機訓練往往僅重視轟炸,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僅強調核攻擊。美國空軍的戰爭機器都是圍繞著核打擊任務而規劃研製的,這些戰爭機器只提供了有限的機動性,而且飛行員們在訓練中對抗的往往是同一個中隊的隊友,而且他們的隊友駕駛的也是幾乎相同的飛機。鑒於在這些所謂的“實戰狗鬥”中的飛機和戰術是一樣的,因此這類訓練的價值自然非常有限。在越南戰場上真實的空對空作戰中,飛行員們已經盡了其最大的努力以利用自己的噴氣機的優勢,同時也在利用對手的裝備的缺點。敵方也在密切地協調他們的飛機和地面上的高射炮及導彈,打造了一個分層的、複雜的戰場環境,並在其中與美軍進行戰鬥。

同樣,美國海軍方面也從其在越南戰爭的糟糕表現中“聰明”地開展了他們自己的研究,並提出了所謂的“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計畫。該計畫強調重新回到近距離的格鬥訓練中去──與“異機型”展開對抗──並由現代化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中最優秀的那部分擔任教官。“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項目始於1969年,在此後直至越南戰爭結束的幾年間,海軍方面看到,其交換比發生了急劇的上升。空軍的“紅男爵”專案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而且美國空軍在1972年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入侵者”中隊。

T-38教練機

在所有的“入侵者”中,第一支成立的是第64“入侵者”中隊(Aggressor Squadron,AGRS),該中隊部署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該中隊裝備的是T-38“禽爪”教練機。雖然美國空軍中幾乎每一位戰鬥機飛行員都曾在T-38教練機上接受過飛行訓練,但該機型被選中的原因是其體積較小、在纏鬥中很難被美軍當時裝備的那些大型戰鬥機咬住,而且這款機型名列美軍的武器裝備清單之中,因此要搞幾架飛機平臺來根本算不上多困難的事。由於目視難以發現,而且在性能上頗為類似蘇聯的那些小巧的戰鬥機,因此T-38被打造成了一款相當不錯的“假想敵”飛機。

幾年之後,南越的西貢落入北越之手,一批原本打算要裝備給南越武裝部隊的F-5E“虎Ⅱ”式戰鬥機被重新劃撥給了“入侵者”中隊。由於敏捷、難以發現而且操作起來相對便宜,F-5E戰鬥機便成了“入侵者”中隊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F-5E的性能與米格-21的較為類似,而後者是一種在當時的蘇聯集團國家的空軍中廣泛裝備的戰鬥機。

多年以來,美國空軍的“入侵者”中隊一直用F-5E“虎Ⅱ”戰鬥機模擬米格-21,正如這張攝於1983年的照片所展示的那樣。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入侵者”部隊仍然在飛這款戰機,當然他們也裝備有其他機型

“入侵者”專案開展得太晚了,以至於沒能讓美國空軍在越南戰場上的表現有多大的改觀,但那些被選拔來與“入侵者”進行對抗訓練的飛行員們卻極其推崇在此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而且這一項目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1975年,第二支“入侵者”中隊──第65“入侵者”中隊成立,該中隊同樣部署在內利斯空軍基地。到了1976年,又有兩支部隊成立了,它們分別是部署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B)的第26“入侵者”中隊和部署在英國奧爾康伯裡皇家空軍基地(RAF Alconbury)的第527“入侵者”中隊。第26中隊和第527中隊常用來進行“路秀”(road shows,即經驗推廣之意),它們在各自的戰區內四處“巡迴”,與一線作戰單位進行空戰纏鬥演練。

一架隸屬於第65“入侵者”中隊的F-15C戰鬥機,照片攝於2007年

來自英國奧爾康伯裡皇家空軍基地、正在進行“路秀”的F-5E戰鬥機,攝於1987年的一次演習期間。圖中機鼻側面帶有黃色輪廓的數字被稱為“bort”數位,這些數位模仿的是俄國人噴氣式飛機上的數位標記樣式(譯者注:之所以把這些數位叫做“bort”數位,是因為“bort”在俄語中(борт)的意思是“身體兩側”“船舷兩側”的意思,故被專業模仿蘇/俄軍的“入侵者”中隊拿來指代飛機兩側)

“入侵者”中隊採用蘇式的戰術和戰役手段,它們成了蘇聯及其盟友(如伊拉克)如何“在地面控制單位的協調下使用戰鬥機”這方面的專家。他們把這種模仿手段用到了採用蘇聯式樣的徽章和頭盔的地步,他們的中隊飛行準備室裡還張貼著標有西瑞爾字母的俄語宣傳海報。

美國空軍第354作戰支援中隊的代蒙特•奧特洛下士(SrA. Demonte Outlaw)正在檢查第18“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頭盔,時間是2016年。“紅軍”的飛行員們都是些熟諳其對手戰術的空戰專家,他們在對抗演練中擔任“反派”的角色

第18“入侵者”中隊的威廉•海涅斯軍士(Sgt. William Heines)正在展示該部隊的紅星徽章,這枚徽章象徵的是蘇聯空軍,或者說美國空軍在冷戰時期的對手

第64“入侵者”中隊裝備的F-16戰鬥機上的徽章

一位第64“入侵者”中隊飛行員的頭盔,從上面的錘子、鐮刀和紅星圖案我們不難猜出這是一位“特殊性質”的飛行員

“入侵者”中隊裝備的噴氣式飛機仿照蘇聯飛機和蘇聯集團其他國家飛機的樣式進行了塗裝,人們只要一看其塗裝樣式就知道它們模仿的是“鞭撻者”(米格-23戰鬥機),以及後來的“側衛”(蘇-27戰鬥機)。有些塗裝方案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並以“蜥蜴”(Lizard)、“南瓜”(Pumpkin)和“葡萄”(Grape)等名字命名,但其他一些塗裝方案則很明顯是在暗指美國的幾十個敵對和非友好國家的空中武庫裡的具體機型。

採用“葡萄”迷彩塗裝方案的F-5E戰鬥機。美國空軍目前正在越來越多地轉為從合同承包商那裡獲得補充性質的“紅軍”對抗訓練和演習

在第一支“入侵者”中隊成立三年之後,美國空軍憑藉其在“紅男爵”和其他後續研究專案中得到的結果而發起了“紅旗”系列軍演,意在給予參戰飛行員進行有許多複雜要素交織其中的大規模空中交戰的經驗。“紅男爵”研究項目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只要一位飛行員能挺過10次戰鬥任務並生存下來,那麼他在今後戰鬥中的預期存活概率就會大大地提高。“紅旗”軍演的目的就是讓飛行員在進行第一次實戰作戰任務前,在條件可控的環境下模擬完前10次任務。

一架“入侵者”中隊的F-15戰鬥機正在向右滾轉,地點是內利斯空軍基地上空,時間是2008年

然而,在接受過“入侵者”的訓練並參加過“紅旗”軍演之後,F-15戰鬥機的飛行員們成了不可戰勝的空中精英。事實上,F-15戰鬥機就是圍繞著從“紅男爵”研究中學到的經驗而設計的:這是一架專門為奪取空中優勢而設計的飛行機器,具有出色的機動性、速度、加速性能、雷達探測範圍和飛行員視野。在美國和外國軍隊中,F-15戰鬥機已經在將近四十年的歲月中贏得了100多場“狗鬥”的勝利,而且沒有一架被擊落過。

美國空軍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取得的“一邊倒”的勝利證實了“入侵者”中隊和“紅旗”軍演的成功。許多飛行員甚至報告說,真實戰鬥的激烈程度竟然還遠遠比不上他們在參加“紅旗”訓練時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在2014年的“紅旗”軍演期間,第57飛機維護中隊的衛斯理•奧特中士(SSgt. Wesley Ott)向一架正準備滑跑起飛的F-16“入侵者”飛機敬了一個軍禮

第757飛機維護中隊的技師們正在對一架F-16戰鬥機進行起飛前的準備,照片攝於2014年的“紅旗”軍演期間,地點是內利斯空軍基地

紅鷹中隊

在“入侵者”專案開展的同時,美國空軍渴望獲得更多關於其可能在戰鬥中遇到的敵軍飛機的情報。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開始秘密接收來自以色列的蘇制戰機──以色列是在與埃及和其他與之敵對的中東國家的戰爭中繳獲這些戰機的,還有一些是從蘇聯的“軍火出口客戶國家”那裡得到的──這些國家願意把他們的蘇制飛機出售或借給美國人進行評估。這算不上是一個多麼新的想法:早在朝鮮戰爭期間,一名北朝鮮的飛行員就曾駕駛著他的米格-15投誠,而被選中對這架米格-15進行試飛並探究其秘密所在的飛行員不是別人,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在飛行中超過了聲速的飛行員查克•耶格爾(Chuck Yeager)。

美國人的第一架米格-21戰鬥機是在一項代號為“海弗甜甜圈”(Have Doughnut)的計畫中獲得的,而且美軍方面根據從這架飛機身上得到的知識而指導“入侵者”中隊的F-5E戰鬥機飛行員在與美國空軍戰鬥機的“模擬狗鬥”中如何駕駛他們的飛機進行機動。其他的蘇制飛機也相繼被美國人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米格-23和米格-27。

通過“海弗甜甜圈”專案而秘密搞到的一架米格-21戰鬥機。這架飛機被美國軍方用來驗證和擴展他們所獲得的有關米格-21戰鬥機的資料。在蘇聯集團的空軍中,米格-21是一種被廣泛裝備的戰鬥機

停放在內華達州托洛帕(Tonopah)測試靶場斜坡上的一架隸屬於“紅鷹”中隊的米格-23戰鬥機,照片攝於1988年。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的參謀長哈沃克•卡萊爾(Hawk Carlisle)將軍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曾在“紅鷹”中隊服役過,並從圖中的這架米格-23上彈射逃生(譯者注:當時的情況是,卡萊爾將軍在駕駛這架米格-23“鞭撻者”時進入了失速尾旋,不得不彈射跳傘)

一支被稱為“紅鷹”的秘密中隊被賦予了如下的任務:搞到這些飛機、瞭解這些飛機的性能,並駕駛著這些飛機與一線的美國空軍戰鬥機進行對抗以找出打敗這些蘇制飛機的最佳戰術。整個項目直到2006年才解密,其為世人所知的名字是“永恆的佩格”,而且有數以千計的來自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在美國空軍內華達州測試靶場的“限制進入”區域內以秘密演習的方式接觸到了真正的蘇式設計的飛機。

從1977年到1988年,“永恆的佩格”項目搞到了一些蘇式設計的戰機並對其進行了試飛,這樣一來美國的飛行員們就可以摸透這些飛機的性能,並教給他們的同袍擊敗這些蘇制戰鬥機的最好的方法。在這張照片中,“紅鷹”中隊的一架米格-17飛在前面,另有一架米格-21緊隨其後,兩側分別是兩架F-5E

一架隸屬於“紅鷹”中隊的米格-23正在與兩架A-10攻擊機編隊飛行,攝於20世紀80年代

一架停放在艾爾森空軍基地停機坪上的F-15戰鬥機,攝於2007年的“紅旗-阿拉斯加”軍演期間。這架被“入侵者”中佇列裝的F-15戰鬥機用於模擬具有高端威脅性的機型,例如蘇-27“側衛”系列戰鬥機。“側衛”系列戰機具有與F-15近似的性能

與此同時,從1988年開始,作為F-5E的替代機型,F-16開始裝備“入侵者”中隊。最初裝備的是F-16A型,這些飛機是從現有的各個中隊裡抽調的,但“入侵者”們後來又裝備了更新的F-16C/D型。

第64“入侵者”中隊的一架F-16戰鬥機剛剛與一架KC-135加油機的空中加油杆斷開連接,照片攝於2012年

在2016年舉行的美國空軍第57假想敵戰術大隊(57th Adversary Tactics Group)改變指揮隸屬關係的交接儀式上,一架被用來當作背景的F-16戰鬥機採用了新式的“碎片塗裝”(Splinter)方案。這一塗裝方案原本是俄羅斯空軍的T-50和蘇-35戰鬥機所採用的

“入侵者”中隊的F-15和F-16戰鬥機混合編隊正在飛行,攝於2008年

第57飛機維護中隊的達里爾•鮑伊中士(SSgt. Darryl Bowie)正在檢查第64“入侵者”中隊的一架F-16戰鬥機的機務記錄,照片攝於2009年在愛達荷州芒廷霍姆空軍基地舉行的一場“槍手旗”(Gunfighter Flag)演習期間

“入侵者”中隊的數架F-15和F-16戰鬥機正在編隊飛行,時間是2008年,攝於內華達州上空。“入侵者”中隊的油漆塗裝方案會定期改變,他們經常模仿外國空軍的標誌。這一隊飛機就表現出了俄羅斯、南美洲和南亞國家空軍的塗裝特色

紅旗北上

總的來說,F-15和F-16戰鬥機組成了“紅旗”軍演中假想敵部隊的核心。2006年,“紅旗”軍演取得了“專營權”,而定期在阿拉斯加州舉行的“雷霆對抗”(Cope Thunder)演習則被重新命名為“紅旗-阿拉斯加”(Red Flag-Alaska)演習。

一架採用了北極塗裝方案的F-16戰鬥機,攝於2011年的“紅旗-阿拉斯加”軍演期間

第18“入侵者”中隊及其裝備的F-16戰鬥機成為了阿拉斯加州艾爾森空軍基地(Eielson AFB)的常駐“紅軍”。與此同時,第64“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們則在內利斯空軍基地飛F-16戰鬥機。

美國空軍一等兵基拉•克拉裡(A1C Kierra Clary)正在更新第18“入侵者”中隊總部走廊裡的監視設備,地點是艾爾森空軍基地。這些數字面板可用來跟蹤飛行員們的訓練、裝備維護和工作進度

第18“入侵者”中隊的F-16戰鬥機正在阿拉斯加州上空接受一架KC-135加油機的空中加油

第18“入侵者”中隊的作戰處助理處長(assistant director of operations)布萊恩•布拉格少校(Maj. Brian Bragg)保持其雙手不觸碰飛機操縱杆,與此同時地勤組長們為他的飛機做好了起飛前的準備,地點是艾爾森空軍基地,照片攝於2016年6月

近年來,預算削減以及“紅旗”演習的發展給“入侵者”假想敵部隊帶來了更多的衝擊。緊隨2013年“自動減支”的財政危機(這次“自動減支”導致許多美國空軍的戰鬥機中隊停飛)之後,第65“入侵者”中隊也在2015年9月26日被解散,並將其麾下的F-15戰鬥機轉交給了空中國民警衛隊(譯者注:原文如此,但疑似有誤,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第65中隊的解散時間是2014年9月26日)。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開始設想一種新式的“紅旗”軍演──這種“新紅旗”仍然具有大量的“真實飛行”元素,但大量加入了虛擬和模擬的成分。雖然F-22和F-35戰鬥機在2017年1月份參加了“紅旗”軍演,但這兩款飛機的真實戰力範圍必須被保密起來,以防被密切監視軍演過程的潛在對手知曉。因此,“紅旗”軍演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虛擬領域。

在圍繞其F-16環視一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第18“入侵者”中隊的羅珀上尉(Capt. A. J. Roper)檢查了他的空戰機動檢測設備(Air Combat Maneuvering Instrumentation,ACMI)吊艙。ACMI吊艙從外觀上看像一枚導彈,它可以對空戰過程進行跟蹤和記錄,這樣一來飛行員們就可以在彙報時對空戰過程進行“重播”

不過,暫時沒有人能給出一個讓進行實機飛行的“入侵者”中隊消失、並在虛擬實境的訓練場上完全被虛擬的“數位飛機”所取代的時間。讓那些技術精湛的“壞傢伙”們駕駛著真實的飛機,並讓飛行員們接受這些“壞傢伙”們的錘煉以獲得切身的體驗,可能仍然是美國空軍優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隊隸屬於第64“入侵者”中隊的F-16C戰鬥機正在返回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廷德爾空軍基地(Tyndall AFB),照片攝於2004年的威廉•泰爾航炮射擊演習(William Tell aerial gunnery exercise)期間

一架罕見的隸屬於“入侵者”中隊的雙座型F-16D戰鬥機正在從阿拉斯加州上空飛過,時間是2011年

第18“入侵者”中隊的米切爾•庫茲穆克少校(Maj. Michael Kuzmuk,左)準備讓第354飛機維護中隊的電子和環境系統工程師維多利亞•奧塔蕾紮一等兵(A1C Victoria Ortaleza,右)搭個“便機”(即順路送對方一程)

譯者注:本文原文發表在2017年4/5月份出版的美國《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空軍》雜誌的編輯主任John A. Tirpak。譯文所配圖片有改動。譯文轉載自空軍之翼論壇,譯 者:李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