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

其實這個問題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話題討論,主要是看怎麼去思考,如果去做;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前提條件是人才的招聘,因為這種前提條件下,公司首先在招聘的環節就篩選出一批拔尖的潛力人才,

在經過一系列的打磨,以及一定的激勵制度就會讓這些人變得不一樣。

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人才,這個最近是比較火的一個話題,透過華為老闆任正非提前給員工發工資,說出了一句“錢給的多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

其實從某種角度說合理的,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才就是要有好的激勵制度才會激發出人的潛能,每年到年終的時候,像華為、騰訊、阿裡等等這種國內的大公司都開始新一輪的激勵制度,在他們這種大公司看來,人才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的方式之一就是激勵,只有通過不斷的激勵,人力資源這邊才有更大的許可權更好的去招攬人才,也會有更好的優秀,

肯做事的人來這個公司,這是一個良性迴圈,只有不斷的激勵,才能激發人的潛能,從而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二,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即使你是一個小員工,也可以拿到23級的獎金,也就是百萬獎金,這個是華為的一個人才管理方式,他們不拘一格降人才,

使得企業裡面的每一個員工都有一種使命感與存在感,並發現企業對他們的重視,只要肯做,肯吃苦,肯努力,就可以看到另一片天空。

第三,公司給你平臺去發展,能不能做到是你自己的事,在任正非的一些演講中,可以得到這樣一個資訊,

那就是公司的一些人都願意去非洲工作,因為那裡既鍛煉人,又可以得到更多的報酬。而公司也願意給你這樣的平臺讓你去施展,無論你是來自哪裡,只要你想做,就給你機會。

人才是可以培養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培養成人才,首先你得具有培養成人才的潛質,

如果是金子到哪裡都可以發光,如果是一塊爛泥,那怎樣也不會被扶上牆,所以錢給的多少,還是要看是不是有潛能的人。如果確實是有能力,需要的只是後期的激發,那麼只要公司大,就不怕培養人,再加上好的激勵制度,也不怕留不住人。

往期相關文章:《莫要一時衝動就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