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醫附院東院消化道腫瘤病區:引領區域腫瘤的精准化、個體化、規範化治療

冬天裡,

是不是喜歡來個麻辣燙過過癮?

是不是大塊肉大口酒來得爽?

……

然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

國家癌症中心主任、

中國科學院郝捷院士

在《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

主題發言中說:

中國發病前十位的惡性腫瘤中,

男性胃癌發病率居第二位,

結直腸癌居第五位,

女性結直腸癌居第三位,

胃癌居第四位。

徐醫附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高超、汪海岩主任醫師提醒,中國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發國家,發病率占全球42%。“這和人們的飲食習慣緊密相關,吃好每一餐是預防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最好方式,建議40歲以上健康人群最好能做一次胃腸鏡篩查。

據瞭解,消化道惡性腫瘤作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僅依靠單個學科、單一治療手段是難以治癒的。徐醫附院腫瘤內科聯合多學科、多種治療手段,成為區域消化道惡性腫瘤個體化、精准化、規範化治療的醫療高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癒率,明顯延長了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

A

胃部腫瘤

.依託“腫瘤基因檢測中心”

“不放棄任何可以精准化治療的機會”

陳先生家住沛縣,

今年60歲,胃部腫瘤術後發生了肝轉移,徐醫附院東院腫瘤內科的專家團隊為他進行了基因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通過服用靶向藥物,目前陳先生的肝部病灶已經得到好轉,病情穩定。

徐醫附院東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高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

我國的胃部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上升,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號稱第二大腫瘤。”

高超主任說,胃部惡性腫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立體化戰鬥,效果優於單打獨鬥。“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等情況,綜合採用手術、化療、放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介入治療、微波治療等手段,較大幅度地提高治癒率,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是遺憾的是,不少來就診的患者病情已發展到晚期,

失去手術機會,只能選擇放療或化療。

隨著腫瘤遺傳學和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進步,多項研究已經表明胃癌的分子分型在用於個性化治療時顯現出較大優勢。依託徐州醫科大學“腫瘤基因檢測中心”,徐醫附院腫瘤內科根據復發轉移患者的病理分型,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從而實現腫瘤的精准醫療。

據高超主任介紹,精准醫療是以個人基因組資訊為基礎,為病人提供最優化治療方案,通過精准的檢測及規範化靶向治療,不僅避免了傳統化療、放療等手段對患者的地毯式轟炸,同時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和生活品質。“我們不會放棄任何可以精准化、個性化治療的機會。”高超主任說。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95%

40歲以上人群最好能做一次胃腸鏡

關於胃部腫瘤發病原因,高超主任表示,飲食不健康是主要因素。“我國很多地方的人喜歡吃醃制食物,像臭豆腐、泡菜等,含鹽高又不新鮮;喜歡吃滾燙的食物,像熱粥、熱湯,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另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可能引發胃部腫瘤。” 高超主任提醒說,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是構築預防胃腸道腫瘤的第一道防線。

消化道腫瘤能早期發現嗎?

可以。

高超主任介紹說,胃部惡性腫瘤高發國日本,由於全民普及胃腸鏡篩查,早期發現率高達70%以上。“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體檢未將胃腸鏡篩查納入範圍,加上大部分人不重視體檢,等到有了症狀才去檢查,中國目前早期發現率只有10%-30%。”

“腫瘤不可怕,關鍵在於早發現。”高超主任表示,如果能在早期篩查出消化道腫瘤,治癒率可達95%。高主任說,多數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一般都無症狀,有的可能有炎症、潰瘍等,但屬非特異症狀,因此千萬不要等到出現消瘦、嘔血、便血、黃疸等醫學上稱之為“報警症狀”才做內鏡,這時往往為時已晚,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高主任提醒,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應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有風險因素時,還應定期複查。“另外,有家族病史,處於疾病高發地區,有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包含這些因素的都屬於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篩查,千萬不能等到晚期出現症狀再去檢查。”

B

B

腸道腫瘤

基因分型不同,部位不同,預後不同

“瞭解充分,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李先生今年66歲,以前在食堂工作,2年前出現肚子痛症狀,“當時覺著可能就是腸炎沒放在心上,一直只是打打吊水,雖然掛完水後症狀減輕,但是沒過幾天肚子又會接著疼。”於是李先生來到徐州,經過檢查,被確診為結腸腫瘤,當時立馬進行了手術治療,考慮到經濟因素,他沒有吃藥打針進行鞏固。

沒想到一年後,又復發了,李先生四處打聽,最終決定在徐醫附院東院腫瘤中心進行手術,根據病情的需要,李先生又接受了化療,“那段時間病情得到控制,治療效果不錯。”

惡性腫瘤的發展速度和變化很快,接受化療一段時間後,李先生又出現了骨及多個臟器轉移,他們趕緊找來多學科聯合的專家團隊,根據李先生的具體情況,對病情進行評估,對他進行化療加靶向加局部放療的綜合治療。目前該患者生活品質良好。

徐醫附院腫瘤內科汪海岩主任介紹,近年來,結直腸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來腫瘤內科就診的患者中,大多數屬中晚期病例。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中晚期結直腸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晚期結直腸腫瘤基於原發部位的不同,分為左半結腸腫瘤和右半結腸腫瘤兩大類。由於二者的胚胎起源不同,生物學特性不同,基因分型不同,預後也不同的概念時,他們已經開始實踐。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會根據病情的需要,聯合胃腸外科、腫瘤外科、肝膽外科、放療科、病理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以前的就診模式是病人跟著醫生走,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專家組成員圍繞病人當時的情況來進行討論,病人需要什麼就給他提供什麼,從而決定診療方案,能夠有效避免不規範治療,讓患者最大獲益。”汪海岩主任說。

策劃 by 趙 芃

供稿 by 趙 芃

編輯 by 彭 潔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撥打徐醫附院健康熱線:

☏:0516-85609999

為病人提供最優化治療方案,通過精准的檢測及規範化靶向治療,不僅避免了傳統化療、放療等手段對患者的地毯式轟炸,同時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和生活品質。“我們不會放棄任何可以精准化、個性化治療的機會。”高超主任說。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95%

40歲以上人群最好能做一次胃腸鏡

關於胃部腫瘤發病原因,高超主任表示,飲食不健康是主要因素。“我國很多地方的人喜歡吃醃制食物,像臭豆腐、泡菜等,含鹽高又不新鮮;喜歡吃滾燙的食物,像熱粥、熱湯,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另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可能引發胃部腫瘤。” 高超主任提醒說,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是構築預防胃腸道腫瘤的第一道防線。

消化道腫瘤能早期發現嗎?

可以。

高超主任介紹說,胃部惡性腫瘤高發國日本,由於全民普及胃腸鏡篩查,早期發現率高達70%以上。“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體檢未將胃腸鏡篩查納入範圍,加上大部分人不重視體檢,等到有了症狀才去檢查,中國目前早期發現率只有10%-30%。”

“腫瘤不可怕,關鍵在於早發現。”高超主任表示,如果能在早期篩查出消化道腫瘤,治癒率可達95%。高主任說,多數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一般都無症狀,有的可能有炎症、潰瘍等,但屬非特異症狀,因此千萬不要等到出現消瘦、嘔血、便血、黃疸等醫學上稱之為“報警症狀”才做內鏡,這時往往為時已晚,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高主任提醒,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應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有風險因素時,還應定期複查。“另外,有家族病史,處於疾病高發地區,有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包含這些因素的都屬於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篩查,千萬不能等到晚期出現症狀再去檢查。”

B

B

腸道腫瘤

基因分型不同,部位不同,預後不同

“瞭解充分,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李先生今年66歲,以前在食堂工作,2年前出現肚子痛症狀,“當時覺著可能就是腸炎沒放在心上,一直只是打打吊水,雖然掛完水後症狀減輕,但是沒過幾天肚子又會接著疼。”於是李先生來到徐州,經過檢查,被確診為結腸腫瘤,當時立馬進行了手術治療,考慮到經濟因素,他沒有吃藥打針進行鞏固。

沒想到一年後,又復發了,李先生四處打聽,最終決定在徐醫附院東院腫瘤中心進行手術,根據病情的需要,李先生又接受了化療,“那段時間病情得到控制,治療效果不錯。”

惡性腫瘤的發展速度和變化很快,接受化療一段時間後,李先生又出現了骨及多個臟器轉移,他們趕緊找來多學科聯合的專家團隊,根據李先生的具體情況,對病情進行評估,對他進行化療加靶向加局部放療的綜合治療。目前該患者生活品質良好。

徐醫附院腫瘤內科汪海岩主任介紹,近年來,結直腸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來腫瘤內科就診的患者中,大多數屬中晚期病例。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中晚期結直腸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晚期結直腸腫瘤基於原發部位的不同,分為左半結腸腫瘤和右半結腸腫瘤兩大類。由於二者的胚胎起源不同,生物學特性不同,基因分型不同,預後也不同的概念時,他們已經開始實踐。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會根據病情的需要,聯合胃腸外科、腫瘤外科、肝膽外科、放療科、病理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以前的就診模式是病人跟著醫生走,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專家組成員圍繞病人當時的情況來進行討論,病人需要什麼就給他提供什麼,從而決定診療方案,能夠有效避免不規範治療,讓患者最大獲益。”汪海岩主任說。

策劃 by 趙 芃

供稿 by 趙 芃

編輯 by 彭 潔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撥打徐醫附院健康熱線:

☏:0516-856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