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還有最後三天就要結束了,我很懷念它

一心網:這世上的多數人,是自打二十歲以後,就不大關注自己的年齡增長了。

稍微矯情一些的,也最多堅持到二十五歲,自那以後,每年過節基本不會有長輩再問你今年多大,你自己多半也會在忙碌中漸漸忘了這件事兒。

而這,恰恰就是為什麼在多數人看來,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時間,自我感覺會比十歲到二十歲這時間快很多的一大原因。雖然十到二十歲之間也有人生兩大轉捩點,中考和高考。但是相比二十到三十歲之間,

多數人要完成畢業,就業,戀愛,失戀,婚姻,生子;少數人還將完成創業,離婚。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能力,一般是與忙碌程度呈正比的。即時間越忙碌,會感覺過得越快。

對於年齡已經過二十五歲的小心而言,自然也沒有太過留意年齡增加的問題。

相反,我倒是更關心另外一個問題,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我究竟學到了什麼,增加了什麼,減少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

小心是在2017年年中開始真正接觸和嘗試媒體領域的,在此之前,雖然小心也一直從事互聯網相關的工作,但是和媒體之間的距離還是蠻遠的。但是在這並不太長的時間內,小心還是看到了多數中國人,對於一些媒體關鍵字的敏感程度——比如對房價,比如對收入,

比如對出軌,比如對階層固化,比如對中年危機等等…

小心也嘗試以以上幾點為切入點,寫過一些相關的推文。如果單純從流量獲取的角度說,那的確還是蠻不錯的。但是我只是淺嘗輒止,並不像有些從業者如同挖到寶藏一般,拼命深挖苦掘,恨不得將流量全部吸幹。而我只是覺得,這樣的推文之所以有流量,多數都和創作者本身關係微薄,利用的僅僅是媒體受眾心中的那份恐懼而已。

這不是一種真實的能力,只是一種虛幻的投機。沉迷其中,與沉溺毒☆禁☆品無異。

2017年和2016年,以及更早的2015年一樣,這一年的網路上同樣異彩紛呈,各類頭條熱點事件幾乎沒有間斷。能夠打斷上一個熱點的,只有下一個熱點。如此循環往復,

生生不息。

從普通媒體受眾的位置逐步向媒體從業者過度的這一過程,我反思和總結了兩點非常大的收穫:

一、不輕信任何媒體報導: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資訊傳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媒體傳播管道和方式。在過去很長的一段內,媒體是十分高大上的行業,它一度和另一高格調的金融行業並駕齊驅,從業者成為中國中產階級重要的人群組成部分。

但是互聯網徹底改變了這兩大行業的現狀,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業改革,銀行櫃員早已不是什麼熱門求職崗位,而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者眼中的笑談。而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崛起與氾濫,更是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媒體行業的格局。流量就是金錢,為了流量可以無視真相,在過去幾年間的自媒體行業內,屢見不鮮,並且大有走向行業主流之勢。從事媒體之後,小心基本告別了90%的新聞用戶端,流覽網頁時也直接PASS掉了90%的新聞標題。孰真孰假,判別幾乎成為一種本能。

二、網路暴力猛於虎也:曾幾何時,作為媒體受眾的小心,也會對很多熱門社會事件憤憤不平,認為今天我不為“受害者”發聲,明天我就將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但是真正從事了媒體行業後我才發現,不僅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真相同樣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絕大多數的網路輿論,甚至是網路暴力,根本都毫無道理,只是在以訛傳訛。

在這一年裡,我特別用心地熟悉和瞭解社會與群體心理相關的知識,試圖為這樣的社會現象尋求一個從人性方面可以解釋的答案。我也基本找到了這個答案,但是想要克服依舊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這就和誰都知道網購剁手是不好的習慣,但克服起來同樣十分艱難一樣。

如果說2017年我的最大收穫是什麼的話?或許以上的這些都還算不上。結交了幾個還算聊得來的朋友,這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事情。雖然這一年我因為種種原因認識了難以計數的人,但是其中能夠聊得來的,屈指可數。但我依舊覺得,這已經十分難能可貴。知音不在多,一個勝十個,這可不是什麼雞湯。

2017年,人生方向感越來越明確的我,越發明瞭時間的寶貴性。我盡可能將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生活和學習,使人生體驗更為豐富多彩。

2017年,我依舊相信夢想,也相信終有一天它會實現。因為過去的夢想,都因為足夠努力而統統提前實現了。但是,一個夢想的完成從來都是下一個夢想的開始。夢想的意義從來都不在於實現的結果,還在於努力的過程。

2017年,它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業改革,銀行櫃員早已不是什麼熱門求職崗位,而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者眼中的笑談。而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崛起與氾濫,更是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媒體行業的格局。流量就是金錢,為了流量可以無視真相,在過去幾年間的自媒體行業內,屢見不鮮,並且大有走向行業主流之勢。從事媒體之後,小心基本告別了90%的新聞用戶端,流覽網頁時也直接PASS掉了90%的新聞標題。孰真孰假,判別幾乎成為一種本能。

二、網路暴力猛於虎也:曾幾何時,作為媒體受眾的小心,也會對很多熱門社會事件憤憤不平,認為今天我不為“受害者”發聲,明天我就將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但是真正從事了媒體行業後我才發現,不僅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真相同樣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絕大多數的網路輿論,甚至是網路暴力,根本都毫無道理,只是在以訛傳訛。

在這一年裡,我特別用心地熟悉和瞭解社會與群體心理相關的知識,試圖為這樣的社會現象尋求一個從人性方面可以解釋的答案。我也基本找到了這個答案,但是想要克服依舊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這就和誰都知道網購剁手是不好的習慣,但克服起來同樣十分艱難一樣。

如果說2017年我的最大收穫是什麼的話?或許以上的這些都還算不上。結交了幾個還算聊得來的朋友,這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事情。雖然這一年我因為種種原因認識了難以計數的人,但是其中能夠聊得來的,屈指可數。但我依舊覺得,這已經十分難能可貴。知音不在多,一個勝十個,這可不是什麼雞湯。

2017年,人生方向感越來越明確的我,越發明瞭時間的寶貴性。我盡可能將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生活和學習,使人生體驗更為豐富多彩。

2017年,我依舊相信夢想,也相信終有一天它會實現。因為過去的夢想,都因為足夠努力而統統提前實現了。但是,一個夢想的完成從來都是下一個夢想的開始。夢想的意義從來都不在於實現的結果,還在於努力的過程。

2017年,它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